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秦沈客运专线为依托,开展了铁路路基冻害微型盾构靶向置换整治技术研究,对微型盾构非开挖方式的整治方案、施工步骤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监控施工过程,分析整治效果。结果表明:该技术直接针对病灶处不良填料进行靶向精准置换,达到了治标治本目的;施工过程中采用基于变形自动监测的信息化动态施工,确保了铁路路基的稳定性与线路的平顺性;秦沈客运专线17个工点的冻害治愈率达94%。铁路路基冻害微型盾构靶向置换整治技术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针对兰新客运专线K2450—K2460区段路涵过渡段路基上拱病害反复发生难以根治的情况,考虑工点施工条件,分别研究制定了上拱段桩板结构整治、暗挖落道整治两套方案。通过优化整治方案,细化施工注意事项,组织开展路基上拱整治实践,彻底整治了路涵过渡段上拱问题,恢复了无砟轨道平顺性,消除了高速铁路长期限速点。通过实践形成一套全路首创、彻底整治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上拱的技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以寒区一高速铁路工程为依托,介绍了路堑段路基冻害情况,通过分析发现路基填料中细颗粒超标,含水率高且无法正常疏排、地区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长是路堑段路基冻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上封+下排+保温"的冻害综合整治方案,采取了封闭两线间混凝土封闭层离缝、疏排基床表层入渗水、疏排路基本体中毛细水、施作深埋保温排水盲管等措施。整治后经历了一个完整低温季节,轨道检测车检测数据显示该区段路基冻害已消除。  相似文献   

4.
对朔黄铁路K470+760—K470+980路基病害原因予以分析,通过模型分析和工程类比法进行方案比选,确定采用双排咬合旋喷桩止水帷幕+抗滑桩病害整治方案。阐述了病害整治方案的主要工程措施及其施工工艺、施工技术要求。实践证明,所采取的整治方案占地面积小,不需额外征地,施工方便,在该砂黏土路基渗流及管涌治理中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长春—大连铁路线K550+500~K550+635段路基翻浆冒泥病害的整治技术。整治方案的总体原则是采用物探检测的方法指导和控制治理施工过程,以保证路基病害整治的效果和质量。  相似文献   

6.
王云霞 《铁道技术监督》2012,40(8):35-35,48
针对京原线涞源地区的气候和地质条件,分析路基产生冻害的原因,结合实际提出采用钻孔埋管注盐法预防路基冻害,介绍具体的施工方法,比较与原有方案的经济效益差异。通过钻孔埋管注盐法的应用,该地区冻害基本得到解决,轨道几何尺寸均无超限。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路基冻害检测与评估技术的有效性和前瞻性,本文分析了寒区铁路轨道不平顺情况与车载探地雷达含水率检测结果的匹配关系,发现二者具有良好的关联度,且含水率越高其关联程度越高。提出了适用于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的评估指标体系、评价指标权重以及评分标准。通过基于雷达检测的寒区铁路有砟轨道路基冻害评估技术,为铁路路基冻害整治由"事后修"向"事前修"转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
随着铁路机械化维修的全面覆盖,专业修、精确修的开展以及设备等级的更新,设备质量安全储备大幅提升,但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大部分线路地处乌兰察布高原,海拔在1000 m以上,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较大。大包线建设年代久远,由于受修建技术和经济条件的限制,管内既有线路基填筑压实标准较低,黏土处理措施、排水系统建设等方面还不完善,在多年运营、运输上量、增密提速等情况下,路基病害突出,部分区段路基冻害频发,严重影响线路稳定性和列车运行舒适度,成倍增加养护维修工作量。虽然在必要时采取了限速措施,但路基冻害影响轨道上部结构的使用寿命,成为铁路运输安全和运输能力提高的瓶颈,因此对既有线路基冻害整治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结合呼和浩特铁路局既有线路基冻害整治工程实践和经验,介绍路基冻害整治方法和措施,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250 km/h提速区段涵顶路基冻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京哈线250 km/h提速区段冻害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冻害是由于路基土体含水量较大、涵洞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的,根据冻害形成的特点,对涵上路基冻高超过8 mm的涵洞采取路基平孔排水方法整治,冻高小于8 mm的冻害利用垫板和调高扣件进行日常维修,实践表明整治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以大(同)西(安)高速铁路高速综合试验段为例,对季节性冻土区路基冻害主要成因、整治措施及其效果进行研究。针对高速综合试验段路基含水量高、细颗粒含量大、所处区域长期低温而导致路基出现冻胀进行分析,采用封闭轨面渗水裂缝、清理电缆槽泄水孔、增设基床表层排水孔和基床底层排水盲沟等措施进行整治。分析对比病害整治区段同一位置的年度最大冻高数据,证明提出的路基冻害整治措施可行并有效。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路基病害成因分析,比较了基床换填、粉喷桩和土工防水膜3种路基病害整治技术措施,认为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可行,适合工务段铺设,并具有质量轻、整体性好、便于运输等特点。针对现场铺设土工防水膜,制定了技术质量标准、施工工艺流程,以及施工步骤和方法。实践证明,采用土工防水膜整治路基病害,能使线路高程达到设计要求,路肩达到标准宽度。  相似文献   

12.
采用路基整治车进行施工能快捷地完成线路基床病害整治.本文介绍了路基整治车的组成、施工作业准备、施工流程及注意事项.实践证明,采用机械化施工模式,提高了线路基床病害的施工效率和质量,有效保证了施工及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13.
季节性冻土地区铁路路基冻害及其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铁路路基冻害发生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冻害的破坏特征和成因,并据此讨论了相关的冻害整治措施:换填基床土,抬道,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及人工盐化路基土.工程实践证明,相关措施的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路基冻害整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立光 《铁道建筑》2006,(11):85-86
文章介绍呼和浩特铁路局管内铁路路基冻害发生的基本状况,分析了冻害的破坏特征和成因,并据此讨论了相关的冻害整治措施.工程实践证明,相关措施的采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保证了行车的安全.  相似文献   

15.
针对寒区铁路路基冻胀整治难题,以我国一寒区铁路路桥过渡段冻害整治工点为依托,介绍了一种可在运营条件下实施的路基微型盾构置换方法。基于数值计算软件建立了环境-路基-盾构置换层-地基的多层结构水热力耦合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路基内部水分场、温度场、冻胀变形场的影响机理及演化规律,验证了盾构置换层所起冷屏障层、水分阻滞层、零冻胀填料夹层等预期效应。综合现场测试和计算结果分析,论证了微型盾构置换方法用于路基冻害整治的有效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在我国高速铁路大量投入运营的今天,由岩土构成的高速铁路路基在运营过程中,受不同自然环境的影响,难免会发生变形病害。当路基填筑本体发生变形病害危及线路运营安全时,如何在不慢行、保证线路正常安全运营的条件下对已发生的高速铁路路基病害进行整治,这是目前世界各国面临的难题。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病害整治,应贯彻采用微变形扰动的整治方案;(2)微变形扰动的施工工艺与工法,速凝早强的加固材料,实时的、高精度的、可校核的变形监测方案,科学合理的施工工序与施工管理等一体的微变形扰动整治技术符合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微变形扰动的治理要求;(3)该技术已在某高速铁路路基本体变形病害整治中成功应用,对运营高速铁路路基变形病害的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路基冻害是严寒地区普遍存在的病害,根本原因是路基不均匀冻胀,它在整个冬季及春季的变化,给工务线路维修及保养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据有关资料统计,冻害整治所耗费的人工及材料占北方铁路单位全年维修保养工作量的1/3。同时冻害的发生和变化具有突发性和不规律性,给行车安全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曲线地段,如处理不及时,双股冻胀不均,形成反超高,必然会对行车造成危害。因此,本文结合中国铁路哈尔滨集团公司滨洲线线路维修及养护实例,对冻害的形成、发展、整修、分析进行研讨,从根源制定针对性整治方案。  相似文献   

18.
对兰新高速铁路浩门至民乐区间路基冻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开展了相关试验研究,分析路基冻胀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路基冻害在路堤段数量最多,过渡段次之,路堑段最少。发生冻害的地段多是低矮路堤和零断面换填路基。冻害区段地表水、地下水丰富,部分区段水位较高,导致路基在冬季负温作用下发生冻胀。建议对边坡及护道表面加以封闭,并设置隔水墙、排水沟、渗水盲沟、蒸发池等控制路基水分,以治理路基冻害。  相似文献   

19.
收集东北地区气象和冻结深度数据,探讨沈阳铁路局管辖内冻害区域分布规律。对丹大、长珲和秦沈客运专线路基冻害情况进行调研,在重点区段展开冻胀监测试验,分析客运专线路基结构形式与冻害的相关性,分析冻害原因,提出具体整治方法。实践表明,基床表层冻害可采取护肩切槽或护肩下铺设无砂混凝土板的方法排出隔断层顶部基床表层积水;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铺设XPS保温板提高路基体内部温度的方法,路堤地段基床底层也可采取跟管掏土将高含水率细粒土填料置换出来的方法进行整治,路堑地段基床底层冻害可采取增设或加深排水盲沟降低地下水的方法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20.
运营期间高速铁路路基出现沉降病害通常采取路基本体和基底注浆的措施进行整治,由于整治施工一般在天窗点内进行,因此对整治维护技术要求极高。结合一工程案例介绍了路基沉降整治的检测评估、设计、特种施工及后评估成套技术,并从风险控制、精细施工、过程管理等方面对高速铁路路基基底注浆加固关键控制技术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施工过程中路基沉降、上拱变形等的控制限值。对天窗点作业条件下注浆工艺、浆液性能、关键参数、实时监控等方面提出了精细化控制要求,对施工过程管理模式、作业安全管控制度等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从而提出了一套适用于运营高速铁路路基沉降整治的精细化管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