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行李架是车身重要的外观与承重件,其金属杆件多采用闭截面铝型材。拉弯是型材的基本弯曲成形方法,也是行李架杆件主流的成形方法。针对行李架在拉弯过程中容易出现内侧起皱、表面凹陷、回弹等缺陷,通过合理选材、优化截面形状、调整工艺参数等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缺陷问题,提高成形精度。  相似文献   

2.
以往多层地基的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大多是按弯沉等效得出的,该值对计算地基上面层或基层的弯拉应力是不适合的.为此,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式的基础上,通过对荷载圆半径的修正,将弯沉等效转变为弯拉应力等效;进而,总结出了三层结构时单圆和双圆荷载的荷载圆半径修正系数回归公式,并拓展至多层结构;最后,通过工程实例证实,用弯沉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刚性或半刚性基层层底弯拉应力偏小13%~22%,而用弯拉应力等效的地基顶面当量回弹模量计算得到的基层层底弯拉应力与理论值的误差不超过1%.  相似文献   

3.
路基回弹模量对路面结构层受力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刘大鹏  王婧 《路基工程》2008,(1):123-124
通过计算不同路基回弹模量下的弯沉系数、上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中层底面弯拉应力系数以及三层体系表面最大剪应力系数,得出了这些系数和路基回弹模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摩托车车架弯管件在弯曲过程中,会出现椭圆变形、壁厚变薄和回弹等现象。基于对上述现象产生原理的分析和相应的试验,提出一些切合实际的解决方法:弯管件设计时,尽量增大弯管件的弯曲半径,这样有助于减小椭圆变形率、壁厚变薄率;在生产时选用合适的芯棒,可以有效减小椭圆变形;按公式计算弯曲模的半径;按公式或20/120方法计算角度回弹值来修正弯管机的加工程序。  相似文献   

5.
作者提出采用动态显式无网格RKPM方法和静力隐式有限元法相结合的弯曲回弹的分析方法,模拟板材的弯曲成形与卸载回弹全过程.采用RKPM模拟板料的成形过程,将成形终了的计算结果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回弹分析,并与试验结果及有限元结果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说明:采用RKPM方法与有限元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的弯曲回弹角比单独采用有限元法得到的弯曲回弹角更接近试验回弹角.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捷达轿车发动机罩铰链支架成形特点,制定了成对弯曲成形工艺。采用此工艺不仅成形质量好、尺寸精度高,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文章还针对窄板弯曲的回弹现象,合理确定了回弹量。  相似文献   

7.
针对不同的路基回弹模量,采用BISAR3.0路面应力计算程序,分析了路表弯沉、面层内剪应力与压应力、基层底拉应力等沥青路面结构受力参数伴随路基回弹模量变化的趋势。分析结果表明:路基回弹模量对路表弯沉和基层底拉应力影响比较大,对面层剪应力和压应力影响较小,较高的路基回弹模量可有效提高路面的结构承载力和疲劳寿命,改善路面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单向拉伸、应变分析、扩孔、直角/V形翻边、U形弯曲等试验方法,对比分析唐钢DP980和QP980在加工硬化、成形极限、翻边扩孔、弯曲回弹等使用特性中的差异。结果显示,QP980具有良好的整体成形性,A80延伸率高达18.5%,与DP980相比,在变形中保持较高的瞬时n值;成形极限图中平面应变的最低点QP980较DP980高9%左右;DP980在扩孔、翻边特性中较QP980表现优良;DP980在U弯回弹中回弹量较大,在零件设计时需考虑更大的回弹补偿。相比而言,QP980更适合以拉延为主的高强钢结构件,DP980更适合以折弯、翻边为主的高强钢梁类件。  相似文献   

9.
通过老化沥青混凝土SMA-13结构与AC-13结构三点弯曲试验,研究低温老化对SMA-13结构与AC-13结构的弯拉强度、弯拉应变及弯曲劲度模量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加载速率相同条件下,-30℃的试件破坏的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小于-10℃的试件的弯拉强度。在加载速率和温度条件相同时,未老化试件破坏的弯拉强度和弯拉应变大于老化后的试件。老化时间越长,高低温度之间的弯拉应变差别越大。在低温条件下,小梁试件的弯拉应变与老化之间有较好的指数变化规律。同时SMA-13与AC-13沥青混合料的弯曲劲度模量与老化之间也呈现良好的指数关系。通过对小梁试件破坏前的弯曲应变能的计算,可得知在短期老化附近,SMA-13与AC-13沥青混合料具有最大的弯曲应变能。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冲制新型■型弯梁新的工艺方案。分析了这种方案产生回弹的原因,阐述了减少弯曲回弹的措施,并通过计算设计了相应的弯曲模。生产出了合格的零件,可为类似零件的成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车身碰撞盒的回弹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压边力、板料初始尺寸、润滑条件作为试验参数对U形车身碰撞盒进行了冲压成形生产试验,测取了三维空间各点的回弹值。结合试验结果,对影响回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讨论。试验结果表明:回弹随着压边力增大而减小;在一次成形中,试件弯曲的点数影响回弹角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拼焊板弯曲成形回弹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U形件双角自由弯曲对具有纵向焊缝的拼焊板进行研究。采用LS-Dynal/LS-Nike SD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参照numisheet’93的U形件标准试题设计弯曲模具对拼焊板回弹特性进行试验。对2种焊缝仿真模型的回弹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主要考察了焊缝的存在、板宽、弯曲半径、凹凸模间隙、板厚组合对拼焊板回弹的影响规律,与光板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3.
板料冲压成形回弹补偿修正方法及其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冲压件回弹引起的尺寸误差为控制目标,以线性闭环控制系统、空间Fourier变换和频域传递函数为理论基础,基于模具实验迭代,建立了模具回弹补偿修正算法。本算法接收模具和冲压件的激光扫描测量数据,输出模具型面修正后离散数据。利用该算法对回弹现象较为严重的弯曲和浅拉深过程进行了回弹补偿方法的有效性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较好地控制板料冲压成形因回弹引起的尺寸误差。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E的后纵梁加强板轻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DYNAFORM软件,对采用材料B250P1(厚2 mm)和新材料DP780(厚1.4 mm)的某汽车后纵梁加强板弯曲成型工艺进行了CAE分析,对比了凸凹模间隙、压边力和凹模圆角半径等因素对2种材料回弹性能的影响.基于CAE技术并结合工艺及模具参数优化结果,通过修改产品结构即增加台阶面控制了DP780钢后纵梁加强板的回弹,实现了将材料厚度减小0.6 mm、质量减轻30%的轻量化目标.  相似文献   

15.
张力  苏芮  何川  封坤  方若全  徐培凯 《隧道建设》2020,40(7):997-1003
针对管片接头抗弯试验中接头是否处于纯压弯受力状态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问题,设计一套可使接头具有较大转动角度、保证其处于纯压弯受力状态的抗弯加载装置,并开展一系列不同轴力和弯矩下接头抗弯性能试验,试验中采用差动式位移计和应变传感器等对接头变形和螺栓应变进行测量。基于试验结果得出: 1)接头处于纯压弯受力状态时,正负弯矩下管片接头竖向位移、张开量、闭合量、转角、螺栓应力随弯矩变化的曲线较为平顺; 2)正弯矩下接头张开高度随弯矩变化可分为2个变化阶段,而负弯矩下受接缝面复杂变形接触关系影响,在上述2阶段变化规律之间出现了明显的“平台段”; 3)接头采用斜螺栓连接时,[JP2]正弯矩下轴力对接头的抗弯性能影响大于负弯矩下轴力对接头的抗弯性能影响,且正负弯矩下抗弯性能的差异随着轴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6.
To more accurately manufacture an auto-body workpiece, a predictive compensation factor method was used to predict the workpiece’s springback,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springback are introduced. Based on this method, a numerical simulation was produced to simulate the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after distortion of the workpiece. After analyzing the simulation results, a compensation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reduce the springback influence on an actual workpiece. Here, we used a fortified B-pillar, which is a kind of longitudinal stand-frame workpiece, made with a high-strength steel material (TRIP700). 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is feasible and can be efficiently used for predicting the distortion of springback compensation of an auto-body workpiece.  相似文献   

17.
二维截面法在精确预测汽车梁类件回弹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昕  成艾国  钟志华  申丹凤 《汽车工程》2007,29(1):83-86,32
三维零件回弹结果的精确预测一直是个难题,文中把二维截面法应用到对三维零件回弹管预测和补偿上,离散整个三维零件为各个特征截面,通过二维截面法和有限元软件LS-DYNA精确地对汽车纵梁回弹和补偿进行了预测计算,实践证明。通过两次的回弹预测和补偿计算,汽车纵梁补偿后的回弹结果和实际产品形状相比,误差在0.5mm以内,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切边线在汽车外覆盖件上的特殊意义,提出用切边线的变形来评价真实冲压件的回弹;根据弹性变形的特点,利用强制变形方法计算出回弹前后模型结点拓扑关系,从而实现了回弹的精确评价,并将该方法运用到了模具的修整和切边线的预判断。  相似文献   

19.
冲压件回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弹是冲压件成型过程中的主要缺陷之一,是冲压生产中较难解决的问题,也是实际工艺分析过程中很难克服的成型缺陷。它不仅降低了产品的品质,还制约了焊接匹配关系。文章主要介绍冲压产品借助AutoForm软件分析弥补工艺分析的不足,并且模拟分析回弹发生整个过程,测量回弹量,根据回弹量在模具设计给予回弹补偿,以实现回弹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