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以广东省深汕高速公路后门隧道计算机系统为例,分析了该类系统的原理、功能。对公路隧道计算机系统的特点及发展方向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卧龙沟1号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遇水软弱、大沉降围岩隧道的地质特点,对开挖、超前支护、初期支护等工序作详细介绍,并总结了该类围岩特征隧道部分工序的施工要点,从而为隧道当前及后期施提供工作指导,保证工程的整体质量。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量纲分析入手,探讨了隧道线型与螺旋桨匹配问题。对一艘母型船系列变化其隧道线型及与之配合的螺旋桨参数,将试验资料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用D_n来优选螺旋桨。并对θ的最佳选择作了讨论,给出了计算公式。还根据试验结果及实船经验概括地给出适合于F_n=0.2~0.3的同类船隧道参数的选择范围。  相似文献   

4.
香港西区沉管法隧道和广州仑头沉管法隧道工程短管节陆上拉合采用的是各自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本文对两种方法作详细介绍,并对短管节陆上拉合施工工艺及方法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
以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的施工技术为契机,结合埂埕隧道施工实际,就沉陷段处理技术、掌子面塌方处理等技术作了着重介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大别山区高速公路某隧道工程地质勘察资料的分析与评价,阐述了该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评价了隧道洞口边坡及洞身围岩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隧道施工的因素,提出了隧道设计、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全包防水型系统在武广高铁、沪昆客专等铁路隧道中施工应用情况的研究,分析了客运专线隧道防排水系统类型及设计理念,总结了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及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8.
水底交通隧道目前常用的建造方法主要有盾构法和沉管法两大类。本文叙述了此二类建造方法的发展简史和技术特点。同时,对我国已建成的水底交通隧道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9.
隧道穿越水平岩层的控制性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元至巴中高速公路东兴场隧道穿越水平岩层,岩层厚度及埋深深度对隧道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在对东兴场隧道开挖后的几何形状、位置及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以围岩体中最为发育的垂直节理面及水平层面来划分单元,建立大约200多个单元的隧道模型,采用离散单元法对隧道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进行模拟,由此得出岩层越厚,围岩稳定性越好,反之越差;隧道埋深越深,其稳定性越差,反之越好。  相似文献   

10.
陈学光 《中国水运》2009,(2):221-223
由于当前黄土隧道的施工方法不成熟,黄土隧道建设中可供借鉴的资料、经验有限,而隧道设计和施工时土质隧道往往被当作软弱岩石体处理,忽视了黄土土质隧道的特性,导致黄土隧道灾害频频。论文以在建连霍国道主干线天定高速公路TD19合同段定西隧道为工程应用背景,对定西隧道进口黄土偏压洞段进行了跟踪施工的动态监测,系统监测了不同施工阶段黄土隧道的洞周净空水平收敛位移、隧道拱顶下沉位移及施工引起的隧道地表沉降,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隧道周边土体随施工动态的变化规律。基于对监控量测资料的系统分析,对定西隧道施工期隧道结构的稳定性进行评价,提出了定西黄土隧道预留变形量可控制在8cm-10cm,指导了定西隧道的施工,保证了定西隧道浅埋偏压洞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水下交通隧道在我国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交通隧道目前和的建造方法主要有盾构法和沉管法两大类,本文叙述了此两类建造方法的发展简史和技术特点,同时,对我国已营运的水底交通隧道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2.
顾鹏  徐斌 《河港工程》2002,(1):20-23
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线隧道不同程度地穿越Ⅱ类,Ⅲ类浅埋等软弱破碎地层,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台阶开挖,超前支护,现场监控量测等措施和方法,成功地通过了这些地层,本文结合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隧道的施工,对穿越软弱破碎地层的方法作了小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对于在运营期隧道中发现的质量问题,需对现有隧道病害、衬砌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在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评价,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文中对一运营期隧道从既有裂缝、衬砌的厚度及钢筋数量以及衬砌强度等几个方面对隧道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同时建立了与检测结果相一致的隧道二维计算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的安全性存在问题需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道港口》2017,(3):291-298
文章以宁波轨道交通某区间隧道旁基坑开挖为实际背景开展模拟探究,分析了地铁隧道位移和应力的变化规律,探讨了隧道--基坑水平净距、隧道埋深、基坑地连墙厚度、基坑钢筋混凝土支撑的尺寸、基坑坑底是否加固等因素对地铁隧道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基坑开挖深度的增大,隧道位移和应力的最大值均呈增大趋势;各影响因素中,隧道--基坑水平净距和隧道埋深对隧道位移和应力影响较大;地铁隧道控制保护,应重点考虑基坑--隧道水平净距、隧道埋深及基坑开挖深度等因素。  相似文献   

15.
蒋勇军  陈佳 《中国水运》2014,(7):280-281
通过十天高速公路鄂陕界至安康段隧道设计关键点介绍,总结出了隧道地质勘察、隧道选线、洞口设计等方面的设计经验,对陕南地区其它隧道工程及国内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萌 《中国水运》2013,(12):144-146,148
文中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全过程模拟双连拱隧道的开挖及衬砌过程,分析了隧道围岩及衬砌结构的应力和变形规律。由于双连拱隧道的围岩稳定性及其应力和变形状况与施工工序有着密切的联系,文中比较分析了不同施工程序情况下隧道围岩的应力、变形的变化规律以及衬砌结构的受力与变形规律,从而提出合理的开挖程序、支护程序及最佳的支护时间,其结论对双连拱隧道设计和施工具有科学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陈汉祥 《中国水运》2009,(6):188-189
本文对云南省思茅糯扎渡水电站上坝公路隧道塌方情况作了介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圆满完成施工任务。本文详细介绍了整个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18.
隧道工程除了岩土的可挖性外,地下水是影响和决定隧道工程的造价、工期、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长期困扰隧道工程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在隧道勘察中必须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放在首位,查明隧道地下水的类型和赋存条件,测算隧道开挖的涌水量;提供地下水的处理方案和预防预报措施。本文就隧道工程的地下水特征作较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隧道工程除了岩土的可挖性外,地下水是影响和决定隧道工程造价、工期、施工风险的主要因素,也是长期困扰隧道主要因素之一。狮子洋隧道全长10800m,穿越珠江出海口狮子洋,是目前国内最长的水下隧道;本隧道相当长度穿越第四系砂层,基岩段地层为珠三角常见的红层,本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在珠三角交通建设中的过江(海)隧道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就隧道的水文地质条件作全面的分析探讨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文章依托实际工程案例,基于小净距隧道的主要特点,对小净距矿山法隧道支护方案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进行了施工监控量测,使隧道所处围岩保持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了施工顺利进行及隧道结构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