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杨康 《水运管理》1998,(6):12-16
三、融资财务决策方法及案例分析 融资决策是指企业对各种融资方式的资金代价和风险程度进行比较和选择,进而确定一种最佳融资结构的过程。 随着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的日益多样化,如何在这种条件下,利用不同的融资,力求筹集到最经济、资金成本最低的资金,进而作出正确的融资决策,避免融资风险,是企业提高效益、不断发展的重要条件。我们从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两方面来衡量、分析融资决策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船舶融资租赁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航运企业船舶融资有以下特点:资金需求量大,融资风险高(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政治风险、自然风险),风险、成本、效益的最佳投资组合决策比较困难。改革开放以前,航运企业所需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融资方式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制约了我国航运企业的壮大和发展。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航运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内外部筹资环境,融资结构和方式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加工企业数量众多,尤其是小微型企业,但是由于小微型农产品加工企业信用偏低、无抵押品、质物易变质等种种原因,导致其融资率非常低。电子仓单质押融资模式依托互联网,借助大数据技术,不仅使流程更加标准化,而且降低了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小了信用风险。本文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电子仓单质押融资的流程进行分析,得出了关键风险要素,然后结合传统风险点,从而得出了新的风险评价体系。最后通过用MATLAB软件运行AHP方法,对风险进行了一定程度的量化,得出银行应着重从宏观与行业系统风险、供应链竞争与控制风险、电商平台安全性风险、融资企业财务风险、质押物价格风险等几个方面来衡量风险大小。  相似文献   

4.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上市融资成了企业集团降低财务风险、加快建设投资、促进业务增长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测算比较,就温州港集团而言,IPO上市是风险较低、融资额较高的上市方式一、国内港口企业上市概况截至2013年年底,中国18家港口企业首发上市募集资金总额达311.27亿元,上市后通过可转债、增发新股、企业债等方式在资本市场融资387.57亿元,累计融资总额达668.68亿元。其中,上港集团资本市场融资总额最高,为168亿元;  相似文献   

5.
全球金融海啸下国际船舶融资面临着困境,金融风险日益凸现。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是金融风险主要的表现形式,对船舶融资业有很大的影响。在多变的环境中找到生机和蓝海,需要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制定防范和规避金融风险的对策,这些都可将金融风险对船舶融资业的损失控制在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船舶融资租赁登记起到将物上权利登记公示后保护交易各方利益的重要功能。现行船舶融资租赁以光船租赁形式进行登记,存在将两者实质化混淆的行政风险。文中归纳了现行制度中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的特有审查要点。然后依据《民法典》对特殊动产登记的定位,辨析了现行登记制度中将船舶权利登记行政化处理导致登记机关诉讼风险和社会资源浪费的现状。最后回归船舶融资租赁登记的社会价值,借鉴民用航空器登记制度、美国申明登记制度等从立法、部门规章及实务操作方面提出了完善船舶融资租赁登记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重点分析拆船产业现状,针对其中存在资金占用高的特点,结合近几年日趋完善和成熟的商品质押业务模式,对供应链融资这一新型业务的基本运作方式、风险控制和优势进行详细剖析,指出供应链融资是拆船产业融资的有效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2010年,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数量和融资规模的飞速发展,急剧膨胀的负债规模和高企的负债率等风险逐渐显现。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了我国地方政府融资体系不健全,政府投融资管理体系有待完善的现状。地方政府已设立的融资平台公司,  相似文献   

9.
分析总结我国现有贷款与融资机制对造船工业发展所造成的种种制约,认为应该借鉴国外成功的金融政策、加强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改革担保制度、推广融资租赁、实行在建船舶抵押担保、协调管理,促使我国早日成为世界造船强国。  相似文献   

10.
朱腾飞 《中国水运》2007,7(5):213-214
我国房地产融资渠道严重依赖于银行体系的现状是近年来社会界一直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国内房地产融资结构属于银行贷款型。国内金融市场结构以及不同房地产经营方式决定贷款依赖型资产结构的合理性。根据政府政策目的,未来的房地产融资体系具体有五个特点:融资渠道多元化、价格指标市场化、产品形式证券化、收益风险对称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浙江省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所面临的难题,论述“地主港”模式的优点及其在港口融资中所发挥的作用,介绍国外著名港口“地主港”模式的运行情况和国内港口的尝试情况,阐明浙江沿海港口实施该模式所具备的条件,并对实施过程中应做好的工作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周攀  杨阳 《中国水运》2007,7(11):237-239
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矿业项目融资的特点,然后就我国矿业项目目前的几种融资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提出在项目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不同主体,选择不同的融资方式;加强"项目融资"在我国的应用;改善融资环境等建议,以期对我国矿业企业进行融资和政府机关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构建和完善港口基础设施系统投融资体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当前我国港口基础设施系统投融资体制现状的基础上,根据公共经济学理论对港口设施系统要素按投资来源、投资方式进行了合理划分,并充分借鉴国外港口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提出应根据不同类型项目分类融资的思想,最后给出了建立与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港口投融资体制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4.
潘珉 《中国海事》2011,(4):45-47
从国际船舶融资的角度看,缺少船舶融资租赁权登记规定的船舶登记制度,是不利于跨国船舶融资租赁的。我国《船舶登记条例》中有关光船租赁权登记制度的基本精神和具体做法可为船舶融资租赁权登记制度提供有益借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笔者试着从这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任祥 《水运工程》2007,(12):43-49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关键之一是港口建设中的投融资问题。巨大的资金来源必须采取多种投融资模式,而最主要的是提高民资所占比重和实施地主港融资模式。分析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建设中采取的主要投融资模式,提出相应的策略,并指出投融资风险。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我国航道历年投资情况出发,结合国外航道建设的融资模式,分析了我国现代航道建设的发展需求及各地航道建设的融资经验,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内河航道投融资模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17.
融资结构是企业融资决策的核心问题,企业融资结构受多种因素影响。衡量企业资本结构的方法通常有比较资金成本法、权益资本利润率法和每股收益分析法。通过对我国港口融资现状和制约融资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结合日照港的融资需要,制定了融资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questions responsibilities for the financing of infrastructure for sea and air transport in France. It is stressed that the State accords differential treatment in aid and subsidies to these means of transport and distinguishes between types of infrastructures and superstructure. Some principles concerning charging practices are discussed. Finally, the power of decision in financing infrastructure is examined and, in conclusion it is found that, while some public financing is necessary, this should follow a strict policy.  相似文献   

19.
发展船舶融资租赁 引领航运事业振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阳  韩震 《中国海事》2009,(9):55-57
文中对船舶融资租赁进行了概述,分析了我国船舶融资租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金融危机下发展船舶融资租赁的必要性,并据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Ship leasing is as old as shipping itself. As a financing device it is an alternative to equity financing through ship mortgages. Ship financing methodologies are in themselves highly sophisticated, and within that domain, the principal varieties of leases, namely, the operating lease and the finance lease are both fairly complex mechanisms in terms of their respective uses. Ships are assets; as such ship leasing falls under asset financing and is subject to the fundamental rules of equipment leasing. But ship leasing also has its own distinctive characteristics not only in relation to the unique features of the shipping industry and ship financing, but also, the legal regime within which ship leasing operates. There are variations in the legal regime which in turn impact on economic considerations. Thus, there are pros and cons involved in ship leasing, and they depend on a number of variables. This article is an attempt to critically examine these pros and cons from the relative perspectives of theory-based economists on the one hand, and law and accounting practitioners on the other. To that end, a two-fold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subject area is presented.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economists identify ship leasing with a positive tax advantage and an enhanced financial disposition of the lessee. In contrast, the views of practitioners are complex and inconsistent. It is evident that the literature focuses on the legal arrangements involved in these transactions. These legal arrangements stem from the inherent risks associated with ships and shipping operations and have led to some disadvantages with respect to ship leas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