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船检》2008,(4):67-67
未来3年.全球每年需要船板的数量最多可达3000万吨。中国船舶工业经济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包张静表示,2007年造船企业新船订单数量及手持订单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这意味着今后几年国际造船行业对船用厚板等钢材的需求量也将空前增多,处于旺盛期。  相似文献   

2.
邹翔 《中国水运》2006,(2):60-61
2003年1月,船用钢材均价为3650元/吨,2003年6月升至4259元/吨,到2003年年底,已达到4610元/吨。2004年船用钢材连续涨价8次,到年底涨到6210元/吨。到2005年3月上旬,已攀上7000元/吨的高峰。[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船艇》2006,(11B):34-34
整合重组后的大连船舶重工,拥有30万吨级船坞2座,5万吨级以下船坞3座,17万吨级以下船台5座,配置若干900吨、600吨、580吨、200吨、160吨龙门吊和塔吊,近2500米的舾装码头,引进了两条钢材预处理流水线和月产6000吨的平面分段流水线等现代化的造船基础设施。目前,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架构分为两大板块,是在现有厂区及包括香炉礁码头在内的环香炉礁湾海岸形成的以船舶总装为核心功能的主体板块:二是在现有厂区以外精心构筑的五大平台,即:船舶总装配套平台、海洋工程平台、重工平台、海洋工程合资平台、船用/通用机械合资平台。整合重组后的大连船舶重工成为总装造船基地。  相似文献   

4.
国际经贸     
《水运文献信息》2005,(6):30-30
2005年全球钢材需求量将突破10亿吨 据国际钢铁协会发表报告预测显示,2005年全球钢制成品的需求量将首次突破10亿吨大关,达到10.04亿吨,比2004年增加3600万吨,增幅为3.7%;其中,中国对钢制成品的需求量将增长10%,达到2.93亿吨。除中国以外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钢制成品的需求增速相对较慢,增幅预计仅为1%。预计2006年全球钢制成品的需求量将进一步增长,达到10.5亿吨,增幅为4.8%。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我国造船业高速发展,产能不断扩大,规划外造船项目大量上马、外资无序进入的问题相当严重。各省市规划能力大大超出国家规划目标,如全部完工,2010年我国造船产能将达4000万载重吨以上。据预测,2010年世界造船能力将接近1亿载重吨,远远超过全球新船市场年均6500万载重吨的需求。我国造船业的“一哄而上”,不仅导致产能过剩,且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  相似文献   

6.
龚月明 《海运情报》2006,(10):29-32,33
日本造船工业协会(SAJ)的供求分委员会从2004年起进行新造船需求预测,至2005年5月完成此项工作。该预测作出了每5年的年平均值,从这些平均值看,只要不发生根本的经济结构变革等,预测值与建造实绩的差距将很小。2020年前预测期的年均需求量为3830万总吨,以表示造船工作量的修正总吨(CGT)换算为2580万CGT。  相似文献   

7.
赵捷 《中国船检》2014,(8):55-57
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造船完工量、订单量已数次与韩国交替位于世界第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造船大国。同时,中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钢铁生产线,钢产量雄踞世界第一多年,船用钢产量也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尽管船用钢材的国产配套率已超过90%,但由于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均匀性、可靠性及配套性等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少数技术要求高、高附加值的船用钢仍需要进口,如TMCP高强度船用钢,因此,开发中国自己的高品质船用钢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船舶市场     
《海运情报》2005,(2):39-40
中远向日本订造2艘30万载重吨矿石运输船;造船钢材不足今春以后缓和;造船用钢材价格2005年度每吨将上涨1万日元;成品油轮新船造价一年上涨近5成;2003年世界十大船用主机生产公司;英国石油公司向现代重工订造4 4艘LNG船。  相似文献   

9.
2006年10月2日,国际钢铁协会发布了世界钢材需求短中期展望。据国际钢协预测,2006年世界钢材市场需求继续增长,前景乐观。钢材表观消费量预计将从2005年的1029百万吨增长到2006年的1121百万吨,年增长率为9%,该数字超出国际钢协先前的预测。预计2007年将从1121百万吨增长到1179吨,年增长率为5%。  相似文献   

10.
<正>全球造船能力约2亿载重吨,我国造船能力则在8000万载重吨以上,均为产能严重过剩。30日,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七〇八研究所主办船舶及海洋工程科技发展论坛透露,未来3年全球造船的年均需求仅8000至9000万载重吨,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甚至可以"包"下全球需求。头戴当今世界最大造船国家的"光环",中国产能利用率近年以两位数的幅度走低,实际完工量不足产能一半。专家认为,我国亟待将有效产能移向高端,改变以散货船为主的建造格局。工信部统计,2014年我国新接订单量、造船完工量、手持订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