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放下电话一个小时之后,我依然能记得电话那头儿何蓉清晰而兴奋的声音:“现在我们家的小区里有六七辆新赛欧了!”我听出了何女士的言外之意,只要我愿意继续做这些车主的采访,何女士一定会牵线搭桥。  相似文献   

2.
王渊发 《摩托车》2004,(12):15-16
记得小时候,一支部队在我的家乡福建省福清市临时驻扎。乡亲们对队伍中几辆两个轮子、屁股会冒烟、还会嘟嘟叫唤的“小铁驴”十分好奇,议论纷纷。后来,还是一位见过世面的小学教师指点迷津,说那叫“摩托车”。看到解放军叔叔骑着摩托车威风凛凛地穿街过巷,小小的我简直着了魔,那段时间的每个晚上,我都会梦见它,恨不得马上参军入伍,开摩托车去。  相似文献   

3.
丈夫赵斌     
先介绍一下,我丈夫叫赵斌,今年33岁,是西安凯旋摩托车协会的秘书长。是个爱旅游、广交朋友、帮助朋友、爱车如命的热心人,我常说他是个“车疯子”。“爱车如命,爱旅游”,我一点都没有说错。记得1993年我们刚刚开始做生意  相似文献   

4.
梦中情人     
我从小就迷上了摩托车。那时候我还分不清长江750和幸福250之间有什么区别,也分不出什么是单气缸和多气缸,当然对四冲程和两冲程就更分不清了……大学毕业后,我见到了“现代化”的摩托车铃木A100、AX100和本田的GL145,显然我开始喜欢上了四冲程摩托车——我最喜欢听GL145那动人的排气声音。  相似文献   

5.
《摩托车》2006,(3):24-24
谈起摩托车,我从小就对她情有独钟,十分喜欢。记得那还是我上中学的时候,有一次,听说同学家里有一辆五羊·本田125,我心中好兴奋,好想马上就能见到她。这位同学也够哥们,爽快地答应了我去“参观”他家的车。当我亲眼看见这辆红色帅气的摩托车时,一时激动得说不出话来。我也在心  相似文献   

6.
车迷情怀     
望着大街上愈来愈壮观的摩托车大军,我常常会想,摩托车到底是个什么?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为它而痴狂?那位说了,这不废话吗?刚懂事的小孩也知道,骑着能跑、屁股冒烟、隆隆作响的就是摩托车呗,也就是早年间北方老百性所说的“屁驴子”。它得宠于寻常  相似文献   

7.
空跑一趟     
"喂,大家都走动点,趁现在摩托车还没来,咱们赶紧过去,一会儿摩托车来了,撞着了可不是闹着玩的。" "就你胆小,哪儿有摩托车啊?" "怎么没有,你听,那不是摩托车的声音?" "呀,那是在修理摩托车,听说摩托车队没钱买新车,只能拿着破车穷捣鼓。" "怪不得我刚才看见几个车手都在场外  相似文献   

8.
《摩托车》2005,(7):24-25
摩托车,一个极具诱惑力的怪物,带给人的不仅仅是速度与激情,还有勇气和信心。记得幼时的印象中,那可是个笨重而跑起来又浓烟滚滚的“大家伙”,或许是当时幸福XF250、长江CJ750之类的车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创新,笔者所在的塞外边城,不知有多少个草原汉子胯下的红鬃烈马,都被摩托车所替代,纵横驰骋于辽阔的草场,这就是摩托车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我的老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在《摩托车信息》杂志上说我的老婆嘛,那理所当然与摩托车有关。我老婆目前虽然不是摩托车迷(我估计她这辈子也许很难成为一个摩托车迷),但我要告诉你的是,她接触摩托车的时间却比我要早得多。记得我们恋爱时,她曾不止一次地跟我提起她大姐夫那辆进口的摩托车是如何的好,跑起来是如何的快又如何的稳。尤其是让她忘不了的是,有一次为了让她赶回银行上班,她大姐夫只用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2012,(10):112-113
路畅河北某大型国有企业销售总监 首先要感谢《摩托车》杂志和GSB头盔给我这次试戴机会。我是一个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行驶数十千米往返于上班路上的普通工人。记得很多年前我就戴过GSB头盔,想起当时洋洋得意的戴着GSB头盔,骑着我的重庆建设摩托车走街串巷,那是相当的风光啊。  相似文献   

11.
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1987年10月8日“全国摩托车行业经济技术信息网”成立大会在山东生建摩托车厂胜利闭幕以后,《摩托车信息》杂志便以“全摩网”的唯一网刊身份问世了,从此我便荣幸地成了《摩托车信息》杂志的信息员,并与她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了真诚的朋友。  相似文献   

12.
《汽车驾驶员》2009,(11):115-115
你我在“哈佛”大学毕业一年多了,记得我们是在学校“QQ”群里认识的。此时此刻,我怀着无比“炫丽”的心情写这信给你,以表达我“劲情”的感受。虽然你已离开我多年了,但你那“美佳”的笑脸,“天籁”般的笑声,“锐志”的眼神和那“骏逸”的身姿仍在我脑海中浮现。  相似文献   

13.
艰辛摩托梦     
每个人在儿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梦想,而我的梦想皆与摩托车有关。记得在我刚记事时,就对装有脚踏板却不用踏动它就可以走动的“自行车”特感兴趣,它可比我的三轮脚踏车快多了,任我拼命蹬车追赶也赶不上。后来父亲告诉我那辆会跑的“自行车”叫摩托车,当时我睁大双眼望着父亲,还是不能理解摩托车为何物,为何能跑得那么快。自那一刻起,我心中萌生的最“伟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会跑的“自行车”。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日子,一个远在边疆的朋友打来电话说,他突然对摩托车发生了极大兴趣,要我帮他推荐几本首读刊物。蓦然,“老朋友”——《摩托车信息》马上跃入我的脑海:“那你就看《摩托车信息》吧!”我不假思索地回答“这本杂志怎么样?”朋友问。“看后你就知道了,请相信我。”是的,《摩托车信息》到底好在哪里呢?这不禁使我想起  相似文献   

15.
东欧小游记     
佳佳 《摩托车信息》2012,(11):90-95
虽然生活在德国,也摩旅过几万公里,但是我却从未体验过坐摩托车行驶在德国不限速的AUTO BAHN(高速公路)的感觉,因为我和托马斯摩旅的那几万公里,大半都是用我们那辆雅马哈天剑125慢慢晃悠,加满油门最快车速也不过110km/h。记得我第一次坐着摩托车从上海来到德国时,第一次行驶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上,加满油门也只能永远在右边的行车道上闻卡车的尾气,旁边是数不清的时速200多km的奥迪、奔  相似文献   

16.
马广文 《摩托车》2005,(8):31-32
我生长在东北黑龙江,故乡肇源县位于松花江边,同冰城哈尔滨一江相连。1979年,得益于国家恢复高考制度,只有18岁的我来到了大庆,毕业后走上了工作岗位。说起摩托车,也许是出于男孩子的天性,早在少儿时期,我就对偶尔下乡来的“电驴子”产生了好奇。随着自己一点一点在长大,这种好  相似文献   

17.
《摩托车》2012,(19):112-113
路畅河北某大型国有企业销售总监首先要感谢《摩托车》杂志和GSB头盔给我这次试戴机会。我是一个每天都会骑着摩托车行驶数十千米往返于上班路上的普通工人。记得很多年前我就戴过GSB头盔,想起当时洋洋得意的戴着GSB头盔,骑着我的重庆建设摩托车走街串巷,那是相当的风光啊。这次我试戴的这顶GSB头盔如果遮住  相似文献   

18.
与你同行     
戴巧芬 《摩托车》2004,(6):25-25
我是一个八个月大的孩子的母亲,与《摩托车》杂志相识三年。最初的日子是每个月都站在路口的报刊亭为老公买新出版的《摩托车》杂志。刊中字里行间“填”满了技术和机械,我不懂,他却爱看。记得第一次不经意地为他买回杂志的时候,他很开心。他告诉我,在当学徒时曾从师傅那里发现  相似文献   

19.
韩吉强 《摩托车》2004,(12):22-23
人都有过自己的人生“辉煌”,将军有将军的“辉煌”。士兵有士兵的“辉煌”,诗人有诗人的“辉煌”,运动员有运动员的“辉煌”。我现在正值青春年华,但因与摩托车结缘而也曾有过一次“辉煌”,那就是在今年我市总工会组织举办的一次摩托车运动节油大赛上,我的铁哥们——豪爵 HJ125伴我度过了一次不平凡的经历,它使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20.
赵景伟 《摩托车》2004,(8):19-19
在农历的十一月中旬、黄淮地区迎来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那天下午没有什么修车的客户,我坐在室内看起了《摩托车》杂志。因为漏订,每月我都要去几十里外的县城才能买到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摩托车》,我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知识。每次买回来我都会认真地阅读。“有人吗?”突然一声叫问,打破了室内的安静。合上书抬头顺声音望去,一个全身是雪的中年男子推着一辆正三轮摩托车站在了我的门前。我起身热情地和他打招呼,问明原因后得知,他的摩托车在行驶过程中,随着几声嗑喳声后,车慢慢停了下来,当时认为是转动大链条与链盘脱离所发出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