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文章针对向莆铁路雪峰山等4座隧道底部出现的道床积水、轨道隆起等病害情况,分析了病害产生的原因,通过对病害的探查,提出了"泄水降压、底部加固、水流归槽"为原则的整治技术方案。工程实施效果表明,整治后的无砟轨道道床隆起段轨道标高恢复正常,重新精调后的无砟道床结构稳定,道床内基本无积水或归槽后仅有少量水。最后针对铁路隧道底部渗水、承压水导致的无砟轨道道床开裂、隆起病害,提出了加强隧道防排水设计以及加强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着重介绍了改进型双线隧道弹性整体道床双铺施工机具的施工模式,并对双线隧道弹性整体道床双铺施工的工艺、质量控制技术、施工组织等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其施工方法和所取得的成果可作其他施工隧道借鉴.  相似文献   

3.
采用矿山法在富水复合地层中施工时,传统工法封水效果差,变形较难控制,容易对地面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冻结法具有对环境干扰小、加固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时采用冻结法对地层进行封水及加固处理后将大大减少隧道开挖时对上部建(构)筑物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结合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福邻站工程,介绍和分析了冻结法在下穿施工既有地面建(构)筑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隧道顺利通过富水砂质地层的工程实例表明,在复杂地层中采用地面降水、超前预注浆及水平旋喷桩加固等辅助措施是成功的,也是必要的;另外,在隧道下穿次高压燃气管施工中,采用悬吊保护措施也为矿山法隧道施工和管线的绝对安全带来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地铁暗挖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如何控制工程质量,确保隧道施工及其周围环境的安全,目前尚存在一定的难度.文章根据笔者从业主的角度,结合广州地铁一、二号线矿山法隧道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阐明了矿山法施工中的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6.
两条以上隧道近距离施工时,将导致既有隧道与新建隧道结构的受力变化,带来工法、工序与施工对策优化等问题。文章以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盾构隧道近接大断面矿山法隧道施工为工程依托,针对泥质粉砂岩地层,采用数值模拟和模型试验的手段,研究盾构隧道近接矿山法隧道施工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地表沉降准则提出影响分区。研究表明:盾构法隧道施工中,盾构开挖距离研究断面1倍洞径至研究断面完成管片拼装这一过程,是引起对应地表沉降增加及既有矿山法结构附加位移增长的主要阶段;对矿山法隧道结构的影响以竖向附加变形为主,具体表现为矿山法隧道整体上浮,越靠近盾构隧道的结构受影响越大;内力影响表现为矿山法隧道结构内力不均匀变化,靠近盾构隧道一侧结构受压加强,远离盾构隧道一侧结构易发生受拉破坏。  相似文献   

7.
岩体隧道大多采用矿山法施工,结构防水一般采用塑料防水板作为主防水层。分析了不同防水材料施工工艺的优缺点,详细介绍了预铺型防水卷材在矿山法隧道二衬间施工应用的工艺特点。新工艺可适应现有矿山法隧道施工现状,提升整体防水效果。  相似文献   

8.
盾构通过矿山法施工隧道段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段在盾构工法中施工难度最大,尤其是在始发阶段施工技术要求更高.文章以广州地铁五号线区杨盾构区间盾构通过40 m长的矿山法隧道为例,介绍了盾构通过矿山法隧道的施工关键技术及其成功经验,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广州地铁黄沙上盖物业建筑群深基坑施工对一号线黄沙至长寿路站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为例,运用多种手段综合分析了深基坑施工对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首先,应用三维渗流数值分析手段,对基坑施工过程的渗流场和变形场进行了三维模拟,预测了场地的水位下降规律;然后,采用盾构隧道修正惯用法,探讨了影响盾构隧道受力和变形的主要因素,对比分析了隧道外壁侧向土压力、水位降、土层基床系数和隧道上方超载四种因素不同组合工况下的隧道结构受力;最后,利用区间隧道三维变形监测数据,从隧道绝对位移、道床绝对位移、道床与隧道中心相对位移、各测点与隧道中心相对位移、隧道收敛以及隧道变形曲率半径出发,详细分析了区间隧道的实测变形规律,并解析了诱发区间隧道道床开裂和水沟翻浆冒泥病害的原因。研究成果对认识地铁上盖物业深基坑施工对紧邻地铁区间盾构隧道的影响规律和制定相关地铁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北京地区经常采用矿山法施工隧道。本文结合已经贯通的北京轨道交通房山线工程,介绍和分析了该线部分区段采用矿山法隧道实施的方法及经验。  相似文献   

11.
新建成的秦岭I线隧道弹性整体道床结构具有良好的弹性特征.改善了轨道受力条件.延长了轨道及道床使用维护周期.文章重点介绍了新研制的专用机具(组合式轨道排架、门式吊机、快速扣件、支承块组装平台)配套的组合式轨道排架法施工工艺、施玉过程中的检测技术及质量控制措施.可为同类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2.
作为盾构隧道常见加固方式之一的内张钢圈半环加固工法,主要用于控制隧道衬砌的大变形,为隧道结构提供后期补强。文章结合半环加固工况下盾构隧道结构极限的承载试验,描述了其加固施工工艺,以及加固结构破坏的试验现象,得出了此工况下的结构荷载位移曲线,并分析了加固结构的关键性能点。试验结果表明,半环加固法能有效提高隧道的结构刚度及极限承载能力;钢板与混凝土衬砌的粘结面破坏导致结构整体破坏,是加固结构的关键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结合实际工程,针对公路桥梁隧道工程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利用灌浆法对公路桥梁隧道存在的病害进行加固,并介绍了加固原理和具体的加固技术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的运营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盾构法隧道施工竣工通车后,由于地基自然沉降,上层局部超载和周边环境不当破坏的原因,会出现隧道管片变形、混凝土构件开裂剥落等现象,如果不进行加固任其发展,将对隧道安全产生十分不利影响,甚至对地铁的正常运营带来巨大的隐患。传统的隧道管片加固方法包括钢板加固法和碳纤维加固法,尽管能够满足加固强度需要,但是施工周期长,工艺流程复杂、自重大等弊端难  相似文献   

15.
浅埋暗挖隧道围岩预加固机理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工程中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软弱围岩的稳定性及地层变形控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开挖后围岩扰动带变形特性、表征方法,稳定性分析方法。利用特征曲线法及莫尔-库仑强度理论分析了地层预加固机理。以国内常用的管棚预加固技术为例,提出了利用混合物理论中体积分数概念来分析加固效果的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有限元实例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管棚预加固技术加固隧道拱部可降低地表沉降,但对降低开挖面挤出效应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质量,促进交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探讨灌浆法加固技术的概念,分析公路桥梁隧道工程的施工难点,并提出灌浆法加固技术在公路桥梁隧道工程施工中的有效应用方法,为相关人员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城际铁路隧道不可避免地要下穿建筑物密集的市区,其开挖施工会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评估城际铁路隧道和邻近建筑物的相互影响就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实际工程为例,将隧道、地基和上部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地研究了建筑物和下穿隧道的相互影响,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和不同的地质情况进行了敏感性分析,并对各类工程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基础桩端嵌入地层性质对建筑物沉降、结构内力以及后续的加固处理措施影响很大;相对于隧道不同部位的桩基受隧道施工的影响各不相同,隧道正上方和侧上方45°附近桩基受开挖影响较大;同样地层情况下,盾构法开挖后建筑物的沉降和内力值要比矿山法低;桩基托换对整体沉降的控制要好于加固地层措施,然而桩基托换措施却增大了建筑物局部变形和内力值;建筑荷载作用位置附近隧道段内力会有所增大。因此需要预计各类可能的情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综合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旋喷桩地基处理是加固黄土隧道软土地基的较新方法,通过大有山湿陷性黄土隧道地基处理施工技术的介绍,对旋喷桩法加固黄土隧道软土地基进行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隧道玻璃纤维锚杆全断面预加固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隧道玻璃纤维锚杆全断面预加固技术,以目前欧洲流行的A.DE.CO-RS工法为理论基石。该法认为,掌子面前方的待挖核心体是控制隧道整体稳定性的关键,特别是在破碎、松散的软弱围岩中,运用玻璃纤维锚杆来控制待挖核心体的变形,等效提高了待挖核心体的形变刚度,使得隧道周边的拱效应能自然发挥作用,从而保证隧道能够全断面安全、顺利开挖掘进。文章介绍了玻璃纤维锚杆全断面预加固技术的一些基本概念,并运用有限元软件对该法施工的隧道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玻璃纤维锚杆全断面预加固待挖核心体能有效抑制因开挖引起的地层形变,促使拱效应在开挖轮廓周边能自然起作用。同时,文章还介绍了玻璃纤维锚杆全断面预加固的具体工艺操作流程,为该法在我国的应用、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地下水动力学的地铁隧道裂隙水预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城市中土岩组合的矿山法地铁隧道的实际情况,文章基于隧道潜水含水体的连续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潜水含水体与裂隙含水体的组合介质分析模型;结合地下水动力学理论,推导了适用于该模型的裂隙水涌水量预测公式,并给出了公式中参数的具体取值方法,提出了该公式在地铁隧道注浆加固断面的涌水量预测中的应用方法。以青岛地铁隧道工程为依托,分别用解析法和数值分析法预测了隧道的涌水量,并与现场试验测量值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解析公式预测值误差较小,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最后,分析了不同的洞室形状对隧道涌水的影响,得出了在地铁工程中断面形状对涌水量影响较小的结论。基于以上研究,文章推导的解析公式对土岩组合地层中地铁隧道涌水量的预测具有较高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