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介绍某微型电动车非承载式车身骨架的研制过程,包括应用拓扑优化方法确定骨架结构的空间布置,以及应用普通机械优化方法确定合理的梁截面尺寸.进行了非承载式骨架车身悬置的设计和分析,并通过对包括该骨架式车身的整车进行碰撞仿真分析,改进了车身骨架结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采用auto CAD软件设计后置发动机的城市客车车身骨架的设计过程。主要阐述了车身骨架结构与尺寸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际研究课题的需要,在对典型豪华客车结构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国外成熟客车车型初期设计的合理性。提出了异型截面梁在全承载客车上的作用。并根据试验客车的实际结构和尺寸,准确地建立了杆系单元大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车身骨架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全杆系单元客车车身骨架模型的应力分布与整体变形结果。  相似文献   

4.
建立某小型客车骨架的隐式参数化有限元模型,以骨架扭转刚度、弯曲刚度、扭转模态及强度为约束条件,重量最低为目标,选取侧围结构进行局部拓扑优化,然后对骨架型材的截面和壁厚进行尺寸优化.最终,车身骨架实现减重26.7 kg.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承载式车身骨架结构特点及车身骨架设计的模块化,为城市客车全承载车身设计提供一种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大客车车身骨架静态结构和模态,从有限元模型中探讨客车全承载式车身骨架。在保证车身的刚度和强度下,建立强量化钢铝一体的称身结构。根据轻量化目标对铝合金材料尺寸界面进行计算,与钢铝一体化车身设计进行比较,同时比较原车身骨架动态、静态和质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的轻量化设计与之前相比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7.
用梁单元建立了GL6466型轻型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并验证了模型准确性.以车身总质量为目标函数,选取车身骨架主要型材的截面参数为设计变量,以车身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关键部位应力、1阶扭转固有频率为约束条件,进行灵敏度分析.根据灵敏度分析结果确定优化设计变量,对该轻型客车车身结构进行优化后,车身总质量减轻8.1%,而...  相似文献   

8.
模块化设计是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包括模块划分和模块组合。客车车身骨架按层次结构可分为六大高层次模块及若干低层次模块和构件。针对数目众多的模块及构件,建立编码体系和模块数据库。通过实例验证,模块编码和数据库能对模块和构件资源进行有效管理。提高模块选择和组合的效率,充分发挥客车车身骨架模块化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某轻型客车矩形截面梁骨架式白车身和薄板冲压件骨架式白车身两种结构进行有限元对比分析,掌握了两种白车身的结构性能;并对其中的薄板冲压件骨架式白车身进行有限元优化,在保证车身性能的情况下,轻量化程度达到12.7%。  相似文献   

10.
利用基于有限元法的拓扑优化技术设计车身大骨架的拓扑结构。对优化后的车身骨架模型进行有限元分析,将其动、静特性参数与原设计作比较。研究表明,经拓扑优化后的车身大骨架各项特性参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赵月 《隧道建设》2015,35(6):547-553
依托厦门市轨道交通3号线跨海隧道工程,分析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工程特点、功能需求,针对特点和需求,从地质选线、工法选择和结构设计等方面,阐述了超长跨海隧道的土建方案设计理念,重点对施工采用"盾构+矿山+盾构"的组合工法、海域区间通风排烟道方案、风井位置选择和隧道结构断面形式选择进行了介绍。并对大小洞组合方案、三洞组合方案和单大洞方案进行了方案比选,最终确定采用大小洞方案。最后,对海底盾构与矿山对接、海底超长地铁隧道防灾救援、高水压跨海隧道结构防排水措施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初探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志英 《汽车技术》2001,(10):15-18
针对SH6700轻型客车地板第一横梁的断裂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结构改进方案。用有限元软件分别对原设计和改进方案进行了力学计算和分析,通过类比分析法,并考虑经济成本,认为第一种改进方案最为理想,即在原设计基础上焊接第一横梁加强梁,它的作用是使第一横梁形成封闭的空腔,增加横梁的断面面积和惯性矩,使应力比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介绍CATIA Structure Design模块在客车车身骨架设计中的应用;结合客车行业的特点,利用批处理语言进行型材库的开发,并给出主要的程序代码。  相似文献   

14.
空调客车围护结构隔热设计方案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数值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空调客车非稳态情况下四种结构车厢体的二维温度场分布,计算了车厢体的二维传热损失和热桥附加传热损失。在骨架和内衬之间加一层隔热组织改善了车的隔热特性,为客车围护结构隔热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pose a concept design process for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using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the major joints and members of vehicles. First,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technical information on major joints and members, 17 vehicles were selected using benchmark data. The collected technical information for the selected vehicles was the cross sectional shapes of each joint and member which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joint stiffness, crashworthiness and static stiffness of the member to make a database along with cross section properties. This study applied a ‘What If Study’ technique to perform a concept design of an automotive body using the analyzed information and selected cross section meeting the design objectives. The criteria for the selec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 were defined by subdividing the defined design objectives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and constraints into members and joints. In order to configure an analysis model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using the selected cross section, a shape parametric model was used and static stiffness, dynamic stiffness and crashworthiness were assessed to evaluate the configured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The evaluation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rashworthiness and static/dynamic stiffness were improved compared to an existing body structure. In addition, the weight of the body structure was reduced. Through this study, the process that can rapidly and effectively derive and evaluate the concept design of an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 was defined. It is expected that, henceforth, this process will be helpful for the study of automotive body structures.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斜拉桥不同截面形式的剪力滞效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万臻  李乔 《公路交通科技》2007,24(2):61-64,76
针对斜拉桥3种典型截面形式如闭口箱形、边箱形和边主肋形,分别采用不同的理论计算方法,如三杆比拟法、弹性理论解法和能量变分法等对其主梁截面剪力滞效应进行分析,并结合有限元数值计算和模型试验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结果表明:该理论计算方法较为简便直观且具有一定的精度,其计算结果偏于安全,可以用于初步设计;计算分析和模型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是分析评议斜拉桥主梁截面剪力滞效应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全承载式大客车车身结构多目标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江  桂良进  王青春  范子杰 《汽车工程》2008,30(2):170-173,150
建立了全承载式大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了振动模态和静力学分析.然后对车身骨架结构进行设计参数灵敏度分析,得出车身骨架扭转刚度和一阶扭转频率对各部件设计参数的灵敏度.在此基础上,以车身骨架杆件厚度为设计变量,通过两阶段结构优化设计,在整车骨架质量增加很少的条件下,提高了整车结构的扭转刚度和一阶扭转频率值;同时,一轮悬空工况下的整车结构应力峰值明显下降,应力分布更加均匀,整车骨架结构设计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采用有限元法、数学规划法对大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建立了车身骨架的优化设计数学模型,介绍了其在ANSYS中的实现过程,结合某典型大客车车身骨架进行了参数优化设计,在保证原骨架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使其质量减轻约14.5%.取得了较好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19.
刘科 《隧道建设》2022,42(4):703-713
为解决长大山岭隧道钻爆法机械化安全、快速、高质量施工所面临的技术问题,依托郑万铁路湖北段隧道工程,采用“科研先行、试验验证、推广应用”的工作方法,开展隧道大型机械化修建技术研究与现场试验。结合国内外调研情况及工程实践,得出如下结论: 1)隧道机械化修建方法是对传统方法的系统性改变; 2)Ⅳ、Ⅴ级围岩传统多台阶法、被动支护、围岩压力“分担比”理论与机械化大断面法不相适应; 3)机械化大断面法施工的核心要点是“快挖、快支、主动支、快封闭”; 4)隧道结构设计采用规范中基于松散压力的围岩压力计算方法与实际存在差异,可采用形变压力计算方法; 5)对于采用机械化大断面法施工的隧道,掌子面超前主动支护体系与洞身主动支护体系是确保隧道掌子面附近围岩稳定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调研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全承载式客车的特点,建立了某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计算了该车在弯曲、转弯、制动及扭转4种工况下的应力及变形,并进行了模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设计的车身满足强度和变形的要求,分析结果可以为客车车身的改进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