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重载铁路桥为(96+132+96)m预应力混凝土箱形变截面连续刚构桥,主梁采用挂篮悬臂浇注法施工,在合龙后张拉合龙束期间发现大面积的底板混凝土崩裂,主要病害还有混凝土质量缺陷及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桥梁病害原因后,根据维修功能、外形及使用寿命不变的原则,提出了更换底板、重新布设预应力钢束的恢复结构完整性方案,以及增加体外预应力和箱梁腹板粘贴钢板的补强加固方案。该桥加固后,通过荷载试验对桥梁承载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桥梁结构强度、刚度均满足原设计荷载要求,加固后桥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交通量和车辆荷载的增加,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出现了严重的下挠和裂缝等病害,导致自身承载力严重不足。目前,对于较小跨径桥梁加固技术应用已趋于成熟,但在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加固技术方面的研究仍面临诸多挑战。为能解决现有加固技术不能有效提高大跨度连续刚构桥承载力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用于加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体外张弦梁加固技术,并以某已建连续刚构桥作为依托工程,对设计的体外张弦梁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基于正常加载、超载、预应力损失影响因素下,研究体外张弦梁对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加固成效。结果表明:采用体外张弦梁加固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承载能力,而且体外张弦梁因自身结构的可调性能,使其可灵活应用于桥下净空要求低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连续刚构桥梁的实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在运营过程中出现各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桥梁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安全.近年来,越来越多老化的大跨度连续刚构桥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进行加固.该文以某连续刚构桥加固实例为研究背景,系统地讨论了该桥的主要病害类型、内在原因以及体外预应力加固措施等,尤其明确了通过加固施工监测、加固后动静载试验等手段对加固效果进行比对验证的重要性,可为同类型桥梁工程的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某连续刚构桥加固工程为依托,并进行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及加固效果评价,得出了连续刚构桥采用体外预应力加固能显著增大压应力储备、降低主拉应力,并适当恢复结构线形。为同类桥梁加固设计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某高速公路装配式结构简支转连续体系小箱梁桥为例,对桥梁运营中出现的主梁出现结构性裂缝病害归纳汇总和成因分析。通过增大截面+体内预应力方法来恢复结构承载能力及正常使用功能。从新建桥梁设计和管养的角度出发,结合现行相关规范,对发生上述病害的桥梁进行成因分析、加固设计,以期给桥梁设计单位、桥梁管养单位在桥梁设计、桥梁运营管养的各个阶段提供参考,从而尽可能减少上述桥梁病害的发生,保证桥梁安全舒适的运营。  相似文献   

6.
针对T型刚构桥存在的悬臂端严重下挠、箱梁顶板纵向开裂及横隔板竖向开裂等病害,在对现状结构进行验算的基础上,分析病害的成因并提出体外预应力加固设计方案,以恢复桥梁线型,改善行车条件,提高结构的耐久性。理论分析表明,采用体外预应力技术对T型刚构桥进行加固后,桥梁各项技术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桥面线形得到改善,悬臂端下挠得到抑制,达到预期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7.
体外索加固T型刚构桥的静动力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T型刚构桥的大部分病害均与预应力损失过大有关,因此目前对T型刚构旧桥加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增加预应力索及粘贴钢板等来补偿混凝土的预应力。为评价采用这种方法加固桥梁的效果,采用空间有限元法分析了一座体外索加固后的T型刚构桥的静动力性能,并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体外预应力成品索进行加固,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的强度、刚度、抗剪能力和承载力都有明显的提高,达到了设计的要求,但是预应力混凝土T型刚构的部分振动频率与体外索的主振频率较为接近,应采取减振措施,预防体外索的疲劳破坏。  相似文献   

8.
宁波招宝山大桥主桥49.5m跨主梁施工阶段发现了许多有规律的裂缝,介绍了裂缝产生的原因及其结构加固方案。加固方案通过增设纵横梁及张拉体外预应力束来保证本跨主梁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连续刚构桥的病害机理分析,提出了以体外预应力补偿连续刚构桥底板预应力损失为控制目标的加固方法,并以某连续刚构桥体外预应力技术加固为依托工程,论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快速性及实用性,为同类桥梁工程的加固及新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体外预应力加固是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加固的常用方法,该方法属于主动加固法,可以增加主梁抗弯承载能力及压应力储备,并可以有效解决中跨跨中下挠发展。本文依托某大桥实例,首先分析主要病害及成因,明确该桥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并通过MIDAS模型进行有限元模拟分析,以评估该体外预应力加固方案的有效性,其模拟结果表明,通过该加固方案可有效解决该桥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69 m+120 m+69 m)在中跨合拢段施工完成后,跨中底板出现大面积空洞和底板崩裂等病害。首先通过对崩裂区域进行试验检测,结合钢束是否超限上浮的荷载效应和相应抗力的计算分析及桥梁设计、施工中的不足,分析得到了底板崩裂的主要原因。然后基于对结构压应力恢复和储备的目标,对比分析了部分拆除重建、对称顶升边跨支座、中跨跨中配重、抽换旧钢束重新穿索张拉和增加体外索5种加固方法,在不拆除桥梁原结构的前提下用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完成了桥梁维修加固,保证了该桥梁后续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2.
特大跨度连续刚构主梁下挠及箱梁裂缝的体外预应力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首绪  詹建辉 《中外公路》2007,27(3):146-149
结合某主跨245 m五跨连续刚构桥,针对大跨度连续刚构跨中下挠及箱梁裂缝病害,在模拟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体外预应力加固的方案,对加固用材料及其力学性能指标进行验算,确保特大跨径桥梁的加固措施安全。  相似文献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的加固设计与施工监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某座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受损后,梁体上产生大量的裂缝,且主梁刚度明显降低,通过加固设计,采取有效的加固施工方法,静动载试验,经过一段时期的通车运营表明该桥已恢复了原设计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4.
连续刚构桥在我国现阶段桥梁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施工建设的时候屡屡发生底板裂缝、甚至崩裂、层离拉裂等病害,引起了广大桥梁工作者和专家的注意。某连续刚构桥在张拉预应力中出现了底板崩裂现象,分析该桥底板崩裂的原因以及提出修补加固的方法,并进行了底板修补的有限元仿真分析,通过结构分析及动静载试验表明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5.
以某高速公路上2座连续刚构桥梁为例,对影响其承载能力鉴定的部分关键参数:结构外观病害、混凝土强度、主梁下挠、预应力损失、荷载试验等的测试方法及其结果进行阐述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对建成时间较短或未投入运营的连续刚构桥梁,不能仅凭外观检测结果判定其技术状况; 2)可依据连续刚构桥主梁下挠值估算其预应力损失并作为承载能力检算的关键参数; 3)检算时,混凝土强度的取值需依据桥梁具体技术状况和强度实测结果,采取最适宜的方法; 4)连续刚构桥梁的表观和强度缺陷以及预应力损失通常不能在桥梁静动载试验结果中直接体现,其承载能力需结合外观、强度、主梁下挠值等检测结果以及结构检算结果进行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6.
体外预应力加固T形刚构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外预应力技术施工方便、经济可靠 ,能有效地提高现有桥梁承载能力、改善结构性能 ,因而在加固既有桥梁中广为应用。该文以紫坭大桥主跨T形双悬臂刚构成功应用体外预应力加固的实例为背景 ,说明利用体外预应力加固同类结构的设计、施工及其监控方法 ,并从设计思路出发 ,强调施工监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徐州某京杭运河大桥主桥上部结构为变截面PC连续箱梁桥。由于桥梁周边港口码头较多,车辆超载现象比较严重,在经过六年多的运营后,连续梁主跨跨中底板出现横向裂缝和腹板斜向裂缝等病害,且裂缝呈不断发展趋势,需要采取加固措施。设计提出采用增设体外预应力束的方法进行加固,并对加固后的桥梁进行空间仿真分析。在加固并运营两年之后,未再出现新的病害,说明本次加固有效地提高了老桥的承载能力、压应力储备及安全系数,效果良好,可为同类型桥梁加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基于连霍国道主干线某高架桥的病害调查,分析了裂缝损伤产生的主要原因。针对桥梁结构的病害和桥梁实际运营中存在的超载问题,采用了体外纵向预应力弯起钢束和粘钢板、粘贴碳纤维技术相结合的结构加固措施。通过对原结构和加固后桥梁的应力状态分析,所设计的加固方案可以有效地改善该桥梁主拉应力不足的受力状态,有效提高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9.
对贵州省7座在役连续刚构桥病害情况进行调查,并对其主梁裂缝、线形、预应力状况、耐久性病害进行分析与总结,结果表明:7座在役连续刚构桥主梁普遍存在裂缝、下挠、预应力损失等结构性病害,同时也存在钢筋锈蚀外露、混凝土破损剥落孔洞等耐久性病害。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主跨为114 m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病害情况,分析产生病害的原因主要是边中跨比设置不合理,通过裂缝灌胶、增加体外预应力束、粘贴钢板等传统的加固方式,都无法解决桥梁的不合理受力状况,通过在边跨增设桥塔,利用斜拉加固法降低桥梁的边中跨比,彻底解决了受力的不合理状况,确保了桥梁的承载力,跨中挠度得到了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