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经济导报》2007,(31):1-1
近段全球市场震荡.港股难以幸免。如何看待后市,市场聚焦美国“次按”的后续效应和日圆套息拆仓潮是否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近来华尔街的另一流行话题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输出通胀论”。而中国也在谈论新一轮的通胀究竟要否调控。[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10,(14):24-25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日前接受《中国证券报》访问表示,今年首季内地经济增长.将达到11%以上,下半年会逐步回落.全年预计达到9.5%左右。他表示,中国加息主要参考通胀水平,假如未来消费物价指数,  相似文献   

3.
张启源 《经济导报》2007,(38):43-43
对传媒报导内地宏调,加息的消息,很多人都已感到麻木了,市场上的投资者也对这些消息不以为然。加息又加存款准备金,国民照样炒股,连串抽紧银根措施并未使资金撤离内地股市,皆因内地通胀高企.存款息率纵使一加再加也不能与之抗衡。股民把钱放在户口内,购买力也只有慢慢地被通胀蒸发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晓闻 《经济导报》2007,(17):4-4
经济分析师正在紧张审视着内地第一季度的各项经济指标和政府的政策动向。初步的结论是:经济正在出现过热的势头,居民消费指数CPI开始超越警戒线,这预示着可能加息,甚至新一轮加息。但业内另外一个几乎可以称为共识的看法是,中央政府绝不希望因加息导致经济出现明显的起落,至少在十七大和明年两会(人大、政协)之前,政府不会落重手打压经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使加息对市场的影响也不会很大。因为,中央已表明会为十七大召开创造良好气氛。这种结论应该符合大多数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相似文献   

5.
2007必买股     
内地经济经过多年的高速增长,相信今年会稍为放缓。基於内地股市楼市炒作炽热,内地当局应会继续推行宏调措施,如加息等来缓和市场的急速升势。不过,我们相信人民在这环境下,生活质素仍可继续改善。人民币升值,在今年亦己成定局。  相似文献   

6.
《经济导报》2007,(29):1-1
上周五晚5时和7时,内地央行和国务院先后宣布加息。27个百分点和利息税率从20%降至5%两相合计相当于加息0.87个百分点。一年期存款税后利率3.16%,相当于上半年通胀3.2%。[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海啸的阴霾下.内地经济于2009年经历了极其严峻的一年。欧美等主要经济体系需求锐减,累及内地出口一度下挫26.4%。由于对外贸易是内地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出口不济不但拖低经济增长.更会引发大量失业,影响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8.
财经纵横     
《经济导报》2010,(3):22-23
恒生银行的经济报告指出.内地经过九个月的通缩后,通胀已经重临,主要因为食品价格上升.预期未来数月仍会上升.虽然非食品价格亦面对上涨压力.但内地产能过剩.中央密切监察价格趋势.升幅将会有限.预期今年的消费物价指数最多升4%。除了通胀外.楼价持续上扬将是中央今年面对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9.
姚迁 《经济导报》2010,(4):52-52
美国联储局局长伯南克在出席美国经济协会年会时,为2000年以来美国的低息政策辩护。他认为,申请按揭的门槛被降低,浮息按揭大行其道,以及市场过度乐观,才是美国楼市爆破的主因,低息只占5%责任。联储局副局长科恩指出,现在加息对防止资产泡沫没有太大帮助,反而可能影响复苏的进度。  相似文献   

10.
翟家辉 《经济导报》2007,(20):45-45
内地发改委近日表示.过去28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67%。远超全球经济同期年均增长率的3.3%。在强劲经济增长的带动下。内地国策得以朝着人民均富的目标,开展大型基建工程。人民收入增加带动内需经济和进口贸易,加上全球对内地廉价货物的庞大需求.使去年内地出口总额达到创纪录的1.76万亿美元。这导致对港口建设的需求不断增加。内地为了使各地区经济发展平衡,  相似文献   

11.
政策风频吹,内地房地产市场进入秋季後显得“反常”,调整迹象开始逐渐显现。这股调整风会否继续蔓延?国内房地产是否迎来了真正的拐点?记者采访了几家有从事内地物业代理的香港公司,他们均预测,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会出台,房地产市场面临又一次的深度调整。不过,他们均指出,寒冬过後前景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蓝堃 《经济导报》2007,(49):8-9
全球经济过去三、四年欣欣向荣,香港受惠於外围因素佳和内地经济高速发展,今年也是繁荣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顾列铭 《经济导报》2009,(50):36-37
2009年11月25日,为了抑制经济过热、对抗不断增大的通胀压力,时隔十个月,越南宣布重启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个百分点。这也是亚洲第一个加息的经济体。而澳大利亚已经三次加息。  相似文献   

14.
美国长债收益率收益曲线形态的变化通常反映投资者预期的变化,及投资者与政策制定者之间的博弈关系。一般而言,当长债利率低于联邦基金利率时,显示央行己加息过多,常导致经济大幅衰退,因为市场预期实际利率将高企,各类投资(含库存),交易快速缩减;而当长债收益率上升,与联邦基金利率的缺口逐渐拉大的时候,往往伴随着经济复苏,原因在于市场预期通胀来临,  相似文献   

15.
《经济导报》2006,(25):1-1
全球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加息,或抽紧流动性(两者并非总是一回事情,如日本央行目前只是抽紧流动性,并不加息。中国先是加息。后又通过央行增发定向票据和提高准备金率,抽紧流动性)引发的全球市场动荡,或许刚刚开始(从抽紧流动性角度而言),远未结束,但对市场的影响和震动的程度,可能已趋于缓和。市场的这一轮调整对中国经济整体而言,利大于弊,有利于中国经济朝着稳健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6.
《经济导报》2007,(28):0-11
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香港时间7月11日晨于麻省国家经济研究局会议发表演说,谈及市场对通胀的看法.认为目前通胀受控的情况较1970及1980年代为佳,但由于言论以学术为主,并未有对经济或金融政策前景提出观点,美股及各主要金融市场未见太大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暮宾 《经济导报》2007,(22):23-24
内地肉类涨价和政府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率,看上去是完全不相干的两回事,但在经济专家眼中却有着内在逻辑的必然关联。物价消费水平(CPI)存在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会对整体经济形势有重大影响,而价格上胀的压力还会释放在股市和房市上。此次政府快速出台上调股票交易印花税率,为今后更严厉的措施发出一个信号,专家认为更严厉的宏观调控措施几乎是不可避免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内地的经济过热已有几年,尽管有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往往会制造一个又一个的新名词来掩饰这种经济持续过热现象,但实际上无论如何掩饰都无法改变内地经济的基本事实。特别是由於央行持续地采取低利率政策,不仅内地的经济过热无法得到根本的治理,而且吹起了同日本20世纪80年代那样的房地产及股市的泡沫。不过,对此,无论用什麽新名词来掩饰,但一点是掩饰不了的,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报》2009,(46):47-47
在金融危机的当下,世界各地都在密切关注这次经济政策会带来的通货预期,虽然现在大家都认为美国经济正在“缓慢”地增长,美联储主席伯南克11月16日却表示:央行正密切关注美元汇率变化产生的影响。这段有关美元的讲话意味着美联储正在担忧美元贬值可能引发通胀。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时处於“高增长,低通胀”的时代,为新兴市场中最受外界看好的国家,大量基金及外资看中中国的经济增长及前景,令大量资金流入内地,使内地市场形成资金泛滥。现时内地储蓄利率依然偏低.导致资金寻找其他投资机会,财富管理业务的需求因而增强,有利内地银行与保险业拓展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