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9 毫秒
1.
以实现汽车电站产品的物理属性和功能属性为着眼点,从宏观角度和微观角度以及设计任务的类属三个方面对汽车电站新产品的设计定位做了详细分析,阐述了汽车电站新产品设计定位任务的求解框架,对汽车电站产品的定位和研发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韩系车销量持续下滑,一部分原因是受到外在环境的影响,但本质原因是其产品品质问题无法满足当前消费者的需求。本文主要通过CATARC消费者满意度调研结果,利用消费者满意度评价模型,并结合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关注度,从消费者的角度挖掘韩系车销量下滑的深层次原因。通过研究发现,韩系车的产品品质是制约其销量上升的主要原因,其优劣势表现与当前消费者的关注重点有所差别,因此厂商只有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有的放矢地改进和完善自身产品,才能应对当前市场内忧外患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要求不再停留在满足使用功能这一层面上,对产品的造型、性能以及品牌等有着更高的期望,汽车产品也不例外.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让消费者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在汽车的设计、制造中应用人机工程学显得尤为重要. 一个人性化的产品,就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将人机工程的理念应用在产品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讲,任何一个被消费者使用的优秀产品,都应该考虑人机工程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久陵 《汽车与配件》2005,(19):10-11
如今的中国汽车产品消费者与30年前的消费者相比,已经是大不相同。其最大的不同点是作为消费品汽车本身的财产属性,已由“公”变“私”。这导致了在汽车消费领域中关系的根本性改变,并影响到从汽车的购买,直到使用.维修.配件消耗等价值链上各环节消费特点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在消费理念日益成熟的中国,汽车消费正在转入“价值主导时代”。价值是产品或服务带给消费者的利益,它决定了价格高低和品牌崇尚度。而就一辆汽车而言,产品价值既包涵产品基本属性带来的价值,还涵盖延伸功能带来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随汽车技术和汽车消费的发展,单一科技突破带来的边际效益越来越低,对消费者的洞察、对汽车情感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分析、以及汽车在消费者生活中扮演角色的把握成为企业的重点课题。作者对不同品牌、车型、行业、年龄的共计384名车主采样分析,总结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为中心课题组研究项目成果。  相似文献   

7.
都市穿越     
毕竟汽车厂商不能学习苹果iPhone的单一产品战术,汽车和数码产品之间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提供更多的产品给消费者去选择”与“强迫消费者选择单一产品”之间相信消费者更喜欢前者,至少对汽车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8.
"更爱女人的汽车品牌"是欧拉品牌的Slogan.其实我一直很反感将汽车贴上感性标签的宣传手法,因为汽车属于耐用消费品,有着较长的使用寿命和宽泛的社会属性.绝大多数品牌会在设计研发阶段,依据价格、使用环境充分考量产品定位,但是极少能够对消费者年龄、性别做出成功划分.  相似文献   

9.
崔永雷 《时代汽车》2023,(19):175-177
在新能源汽车的加速普及下,售后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直接制约着新能源汽车企业发展的节奏。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质量的提升将有效改善消费者的用车体验,从而推动新能源汽车企业更快更健康发展。调研发现缺乏规范的售后服务体系标准,维保价格的高昂,无法满足客户多样性需求是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售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加快推动售后服务相应法律法规的完善,有效降低新能源汽车售后维保服务价格,个性化完善客户对新能源汽车的使用需求,提升服务保障工作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的重点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在逐步由政策驱动型向市场驱动型转变,未来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一种大趋势,伴随着汽车智能网联化的推进,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也悄然升级,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认知程度还有很多的欠缺,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行业的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通过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使得消费者进一步加深对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了解。同时,汽车企业在汽车产品设计、工程研发阶段缺少对其进行产品开发指导优化的工具。目前国内外测评机构在汽车评价领域均有比较成熟的评价体系,大部分测评机构主要以汽车媒体主观评测为主,各家评价标准不统一,缺少全面的汽车产品竞争力评价体系。本文通过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感知需求结合影响新能源汽车产品竞争力的因素,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基于新能源汽车产品特征目录体系,利用定义五步法、指标重要度分析,定义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竞争策略;结合竞争策略采模糊用层次分析法制定各层级的指标权重,通过PALS策略分析方法,建立了基于特征目录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力评价体系。最后采用该评价体系对某新能源即将上市车型完成汽车产品力竞争评价体系应用分析,从市场角度验证该评价体系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在当今互联网信息迅速增长的时代,网络舆情信息已成为消费者信息搜集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利用该系统搜集、提取并分析海量的汽车网络舆情数据,将大量的、无规律的汽车消费者网络舆情信息整合成对汽车企业有市场价值的消费者产品评价报告。作者选取当前市场上较为流行且销量较高的七款车型的消费者网络舆情信息作为研究样本,主要应用网络爬虫、词频统计、关联分析等文本挖掘方法,对网络舆情信息进行抓取、清理和分析,重点研究了相同汽车细分市场内的车型竞争关系、消费者对各款车型的关注点和情感分析,以及舆情信息中主要关键词之间的关联性等内容,对企业制定产品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汽车已不再是少数精英人士的专利,汽车已经迅速普及到各级城市的寻常百姓家,更多的成为日常的代步工具。安全性装备是大多数消费者认为最需要和最优先考虑的装备因素其次为舒适性装备从整车厂角度来看,为了满足不同类型消费者的需求,汽车产品不仅在数量上成倍增长,在车身形式上不断翻新,产品的更新换代也越来越频繁,产品的差异性越来越小,竞争越来越激烈。因此整车厂要保住现有市场份额,并能够使产品保持优势地位正在变得越来  相似文献   

13.
伏耕 《时代汽车》2007,(2):24-26
农村汽车市场,无论是从市场环境,还是从产品的交易、使用、维修,以及区域性,多层次性和产品自身的双重属性(生产和生活)等诸方面来看,都比城市汽车市场要复杂得多。所以,农村汽车市场的建设必须各方面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从汽车市场监管的角度来看,农村汽车市场有两个重要环节需要特别关注,这就是汽车产品和服务。[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下乡”政策的出台,中国汽车产业最终确立了向次级市场和农村市场延伸的战略目标。但是由于消费环境不同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农村市场消费者有着有别于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特点。本研究针对农村汽车消费者,运用问卷和访谈的调查方法,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了解了农村汽车消费者对品牌属性的认知和其对品牌选择的影响程度,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美国《消费者报告》是美国非赢利性组织“消费者委员会”月刊,每个月评论几样主要的消费产品,而汽车因为种类繁多,又是美国人的主要消费品之一,因此一般都有一个年度特辑:消费者协会有自己位于纽泽西的产品检验中心,对产品的检验巨细无遗,并且立场公平,检验后发表的报告有很高的诚信度:汽车专辑,除了给美国市场上的汽车做一个一般性的总结评分外,往往还会推荐本年度十辆最佳汽车,这些被推荐的车不是豪华车,而是协会认为性价比最佳的车,大凡它推荐的十佳汽车,往往都会成为畅销车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的出台历程作了简要回顾,并对《条例》的一些关键性细则作了内容详解,在肯定其维护消费者利益的同时也指出了其有待完善和发展的方面。同时从不同角度分析了《条例》对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吕军涛 《运输车辆》2010,(6):107-108
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已经逐渐走向市场,但是,目前消费者对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是否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讨论如何提高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客户认知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我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已经逐渐走向市场,但是,目前消费者对于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认知度不高,特别是发动机、变速器、转向机等关键零部件的再制造产品。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是否能够为消费者所接受,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本文讨论如何提高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品的客户认知度以及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赵浩然  王雪莹  吴倩 《时代汽车》2023,(22):174-176
汽车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特殊产品,消费者不仅需要汽车的功能与性能,还希望能有舒适的驾驶感觉、安全的驾驶环境,更希望在开车时获得愉悦的心情,体验一种享受。汽车营销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创造出让消费者愿意坐进车内与之一起分享、交流、共同享受汽车的体验式营销。体验式营销是指消费者参与到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通过亲身参与去感知产品及服务,并通过消费者的反馈信息改进企业产品或服务。本文即就体验式营销方法在汽车销售之中的应用情况展开理论技术层面以及实践成果层面的分析阐述,以期优化汽车销售路径,提升企业效益。  相似文献   

20.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汽车消费者在选择其产品上存在差异性。文章通过联合分析,潜类别回归分析并对实际消费者的进行问卷调研,给出智能网联汽车的消费者特征识别与市场细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