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面对世界范围内汽车传统能源供应日益紧张的严峻局面,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共识。我国政府长期以来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通过"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部和工信部的持续支持,我国电动汽车的研发及产业化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在以混合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以动力电池、电机、  相似文献   

2.
<正>国家对电动汽车的政策扶持力度很大,国际上公认的新能源路线在我国走得比西方更早,而且我们实施的步骤更为紧密。国家确定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点是确定以电动汽车为主,多种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并存的发展模式;政策导向是优化传统汽车动力效率与鼓励新能源并重。根据《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1~2020)》:"电动汽车作为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战略方向,中国将最终实现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同时将加快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技术。"我国已经进入推广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关键阶段。东风公司承  相似文献   

3.
近5年来,我国城市快递物流行业快速发展,城市内短途派送运力需求持续大增,为具有零排放、适合短途配送等特点的新能源物流车带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随着蓝天保卫战的持续推进,柴油车的发展面临巨大危机,非限购的大中城市的新能源车占比增长较快。路权是新能源物流车的核心,新能源物流车获得优势路权,促进行业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现阶段氢燃料电池汽车更多地适用于商用车在城市间长途行驶,纯电动汽车更适用于乘用车,实现城市内短途代步。氢燃料电池汽车与纯电动汽车并行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正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新型动力系统,完全或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驱动的汽车,主要包括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及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是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缓解燃油供求矛盾,减少尾气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促进汽车技术进步和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我国新能源汽车从2012年销量开始突破万辆,2013年不足2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销量相对较多,为1.46万辆,2015年累计销量50万辆。近几年,我国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给予支持和鼓励。到2020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演变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的直接推动力就是国家的相关扶植政策。2001年,中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涉及的电动汽车包括三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3类电  相似文献   

6.
<正>面对日益严峻的石油危机,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提升竞争力、发展低碳经济的重大举措。我国在"十五"期间,"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以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3种车型为"三纵",以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7.
纳森 《汽车之友》2020,(7):62-65
相对于经历了十多年发展的纯电动汽车市场,氢燃料电池汽车对大众来说或许尚显陌生。自去年氢能战略被写入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各地政府纷纷出台助推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的相关政策,从汽车圈到整个社会对其关注度与日俱增,2019年也因此被视为中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元年。2020年2月,中国领先的燃料电池系统研发与制造商重塑科技,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逆行而上,携其全新燃料电池系统PRISMA镜星系列登陆第16届日本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展(FC EXPO)。自展会发布以来,新产品系列迎来持续高度关注,其原因在于PRISMA镜星系列产品本身的强大功能升级,也在于产品背后重塑科技引领探索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应用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时代汽车》2010,(12):55-55
为实现节能减排的目的,国家将大力扶持传统燃料的节能环保汽车、以纯电动汽车为主的新能源汽车,及支持研究开发混合燃料、氢燃料等汽车。小型化和汽车电气化是中国汽车未来发展的两大方向,2015年中国电动汽车保有量计划达到100万辆,  相似文献   

9.
正一、新能源汽车发展背景及定义近年来,传统能源汽车排放造成的环境巧染间题曰**严重,这促使国际社会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新能源汽车。根据国家标准《G B/T 19 5 9 6电动汽车术语》的解释,电动汽车是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以及燃料电池汽车的总称。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的三种技术为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池及管理系统及电机及控制技术,这也是我们国家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纵三  相似文献   

10.
<正>目前,相对成熟的新能源汽车是混合动力(PHEV)和电动汽车(BEV)。相比较而言,具有发展潜力的汽车是氢能源燃料电池汽车(FCEV)。本文在介绍燃料电池汽车的部件组成、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以丰田Mirai和现代Nexo为例,介绍燃料电池汽车的基本架构和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展望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从汽车发展遇到能源环境的挑战方面.探讨了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电动汽车等各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状况及应用前景,并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前景做了综合比较分析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无公害汽车-电动汽车及燃氢汽车等各种新型动力装置,重点阐述了电动汽车的诸多新能源-高能电池、燃料电池、太阳能电池、机械式蓄电池以及混合驱动系统的发展动态,并对我国在此方面的发展途径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内新能源汽车知识产权的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翔 《上海汽车》2011,(1):46-48
主要分析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分布情况,包括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各国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国外汽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分布。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像特斯拉一样成功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并非我们的技术达不到,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理念上的创新。也许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料汽车,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快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其中当属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受关注,当日本政府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的时候,当各国还在苦思如何量产电动汽车的时候,特斯拉已经绕开了充电网的完善、电池技术的突破等一系列问题。当初特斯拉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  相似文献   

15.
12月18日,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鼓励产业目录。 在汽车新能源领域,谁抢得了先机,谁就是胜利者。 12月18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发改委表示,压缩天然气、氢燃料、生物燃料、合成燃料、二甲醚类燃料以及灵活燃料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燃料电池及电催化器、电极、复合膜和双极板等电池关键材料,质子交换膜等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鼓励目录,享受鼓励政策。  相似文献   

16.
新能源汽车发展主要障碍及其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在世界上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由于新能源汽车的基础建设差、性能低和成本高等原因,不能尽快大量地投放市场.文章引用全球新能源汽车的最新发展状况和动向,分析若干解决困扰的方法和设想,为新能源汽车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正>我刊从2010年12月开始征新能源汽车电子电器类稿件以来,从2011年10月开始,到2013年12月止,已出版了4期新能源专刊(2011/2012年第10期,2013年第5/12期)。回首往事,我们非常感谢这些专家、作者的信任与大量读者对我们工作的支持。2014年,我们继续出版新能源汽车电气专刊,2014年计划出版2期新能源专刊。从2009年起,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汽车生产大国,发展电动汽车更加显得紧迫。在政府的支持与引导下,我国即将形成"四纵四横"的技术路线:混合动力汽车技术、纯电动汽车技术、氢燃料汽车与代用燃料汽车技术同步发展;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机及驱动系统、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和公共支持平台建设为重点突破对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氢燃料电池汽车作为新能源汽车的代表,近几年得到了政府和企业的广泛关注和发展。针对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结构特点,提出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存在的碰撞安全性问题,分析了国内外关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碰撞安全标准,给出了解决氢燃料电池汽车碰撞安全性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一、新能源汽车的定义及发展概况2009年7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了《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其明确指出: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新能源汽车包括电动汽车、气体燃料汽车、生物燃料汽车、氢燃料汽车等。目前我国已建立起了电动汽车"三纵三横"(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车三种整车技术为"三纵",多能源动力  相似文献   

20.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智能控制系统和车联网技术的应用推动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数据驱动智能交通系统技术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相融合将是汽车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从大数据视域出发,分析了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等新能源汽车的工作原理及其优劣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