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船,机、桨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介绍了与之相关的是了优化计算方法,提出实现船、机、桨优化运行的方法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2.
船舶主推进系统机桨匹配设计工况的优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志刚  喻英 《江苏船舶》2000,17(5):12-14
将航行工况和机桨匹配同时考虑 ,建立了船舶主推进系统机桨匹配设计工况的优化选择模型 ,分析了其不同的应用情况 ,并应用于实船修理中 ,取得了明显的效益。  相似文献   

3.
调距桨装置可使螺旋桨在任何工况下都能吸收主机功率,但调距桨装置的使用并不是不受限制的,尤其是低负荷工况下的使用。不合理的使用调距桨装置(螺距和转速的匹配)可能会引起螺旋桨效率和空泡性能下降。本文以低负荷工况为常用工况的某型船为例介绍了调距桨装置的设计,对低负荷工况运行调距桨的设计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综合推进效率,兼顾破冰工况和敞水工况推进需求,针对三桨推进1∶1∶1和1∶2∶1两种功率分配方案,以破冰工况为设计基准开展三桨推进螺旋桨设计,并考虑干扰因子对三桨敞水推进螺旋桨进行优化,对比分析计算结果得出破冰船三桨推进功率分配为1∶2∶1时综合性能更佳.以此确定破冰工况和敞水工况螺旋桨设计参数,为重型破冰船推进...  相似文献   

5.
可调桨船舶主推进装置运行工况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航行工况当作变量之一, 分别建立了主推进装置耗油量最小和推力最大时的优化控制程序的数学模型;在对模型特性分析之后编制了有关参数的回归计算程序和模型求解程序,并应用于某装配了可调桨装置的消防船,表明软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6.
利用CFD方法对某调距桨敞水特性进行数值计算,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计算结果进行校验。对于该桨各螺距下大进速系数时的敞水性能采用CFD计算结果与二次曲线逼近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以适当扩大调距桨的敞水特性曲线在水涡轮工况的范围。建立了某推进装置主机、传动装置、调距桨、船体阻力的数学模型,在Simulink环境下集成为"船-桨-机"推进系统仿真模型。对单桨工况的稳态特性进行仿真计算,着重研究了不工作调距桨自由拖桨时的拖桨阻力。结果表明:1)不工作桨自由拖转时,将不工作桨螺距设定为最大值时拖桨阻力最小,船舶的快速性最好;2)航速和不工作桨螺距是影响不工作桨拖桨阻力的主要因素,航速越高,拖桨阻力、拖桨力矩以及拖桨转速越大;不工作桨螺距越大,拖桨阻力越小,拖桨力矩与拖桨转速先略微增加而后减小至最小值。  相似文献   

7.
某型调距桨装置桨毂强度有限元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0  
对某型调距桨桨毂机构进行有限元建模,在最大持续功率(MCR)工况下进行仿真分析,并把重要零件的应力与传统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传统的理论计算,分析结果可为桨毂机构工程设计、结构优化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李纳  梁建生 《船舶工程》2019,41(10):51-53
针对某型双加甲板拖网渔船导管桨,建立基于底拖网作业渔船工况和自航工况的综合性船、机、桨优化匹配模型,对船机桨进行多重比较优化。采用导管和大直径螺旋桨,并通过生产实践,验证优化设计的高效性,提高拖网渔船推进系统的效率,增大系柱的拖力。  相似文献   

9.
从调距桨装置电液系统测试性分析出发,开展调距桨装置电液系统诊断策略优化研究,使用基于故障概率和信息熵的Rollout算法进行测试序列优化,最终形成一套基于测试性建模的调距桨装置电液系统离线式故障诊断系统,在调距桨装置电液系统试验台架上完成验证,可以正确定位模拟故障,具备指导用户进行现场故障诊断与定位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舵桨装置基座及加强结构为舵桨合一悬挂装置的支撑结构,其受力状态和结构形式复杂。该文通过分析舵桨装置的工作运行特点,提出了该基座及加强结构在不同海况、各种工作状态下的载荷计算方法,通过结构有限元分析,对这部分结构进行了综合优化,从优化结果可见其应力分布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研究立柱对对转式全回转舵桨敞水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基于雷诺平均方法与k-ω湍流模型,对不同立柱型式的对转式全回转舵桨进行模型尺度和实尺度下的水动力性能预报,研究流场特性并监测后桨伴流,分析优化前后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结果]结果表明,立柱前缘削薄并整体前移的优化方案,使得整个舵桨的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01%;立柱采用扭曲设计且切面引入拱度的优化方案,使得敞水推进效率提高1.15%。另外,模型尺度的立柱尾部流动分离比实尺度的严重。[结论]研究表明,优化后的立柱可以改善立柱尾部的流动分离现象,提高后桨吸收前桨的尾涡能量,增加后桨流入量,对于提高对转式全回转舵桨的推进性能具有工程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为使表面桨设计更为简便,利用rose的表面桨系列模型试验图谱,采用型船的试航数据分析出的推力修正系数和效率修正系数,考虑表面桨垂向力对艇阻力的影响,给出型船修正系数的求取方法以及表面桨要素优化和航速预报的方法。通过10.3 m无人艇设计实例与实艇试航,预报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证明该方法计算精度较高且计算简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装备调距桨的舰船越来越多,但在调距桨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着船-机-桨难以全面实现优化匹配的情况,从而不能发挥调距桨的优势.基于船-机-桨的关系,结合调距桨的特点,提出了调距桨舰船任意负载下的最大允许航速以及减小油耗的计算方法,为该类舰船实现船-机-桨的优化匹配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吕青 《造船技术》2010,(1):27-29,32
通过对遗传算法在船舶调距桨推进系统综合优化中的具体实现过程的介绍,阐述了调距桨推进系统优化设计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5.
在川江1941kW推船船队机桨不匹配的情况下,采用90%的常用负荷和船队伴流分数,根据荷兰瓦格宁根船模试验水池BB型螺旋桨设计图谱确定螺旋桨的最佳直径螺距比及螺旋桨效率,尝试B型桨和MAU型桨剖面进行组合的组合桨型,使新设计桨与原船队有较佳的匹配性能,各项性能指标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6.
为保证长江车客渡船航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避免车客渡船在江中碰撞、停泊、等待缓行让船等问题,以49 m车客渡船为研究对象,对全回转舵桨控制系统进行优化。该方案对控制系统的西门子S7-1200系列可编程序控制器输出模块的重要输出点进行冗余设计编程,故障发生后可输出自动切换并发出声光报警。改进后的全回转舵桨控制系统更加可靠,极大提高了船舶运营的安全性,实船验证效果良好并推广应用于新船建造。  相似文献   

17.
张松鹤 《造船技术》1994,(8):27-29,44
本文指出了船舶桨后设舵存在的问题。并从实用出发,较详细地分析了以桨代舵的优越性及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型调距桨装置桨毂组件进行了三维光弹性实验研究。实验中,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成了桨毂组件缩比模型。加载与冻结实验后,对样件切片并在光弹性仪的圆偏振光场中进行数据采集。根据切片上的条纹级数并结合应力—光学定律,得到各测点应力值及应力分布。桨毂组件光弹性实验结果可以对桨毂组件应力进行全局性研究,对桨毂组件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生产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调距桨桨箍组件和整桨静不平衡试验所采用的装置和具体操作方法、步骤、注意事项进行了叙述,同时对桨箍组件和整桨静不平衡试验测量结果的评判、静不平衡量超标后所采取的控制和处置手段进行了分析、阐述,为从事调距桨的工艺设计、生产操作、静不平衡试验、检验的工作人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一艘四桨推进的船舶,采用CFD数值仿真方法,分别模拟内、外桨位置变化后主船体及螺旋桨周围的流场,分析螺旋桨的布局,尤其是内、外桨横向、纵向距离的变化对螺旋桨推力系数、转矩系数、以及敞水效率的影响,提出船舶四桨布局的优化方向,给出四桨船布局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