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0年全球汽车行业逐渐恢复增长。发达国家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有所改善,新兴市场的需求持续增长。IPO活动大幅增加,显示投资者信心恢复。许多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都看到他们在2009年为存活而进行的重大组织结构和运营重组促成了其2010年盈利增加。  相似文献   

2.
2006-2007年乘用车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长明 《天津汽车》2007,(1):2-3,40
12006年乘用车市场评价1.1乘用车市场恢复高增长态势,带动我国汽车总体市场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升2006年乘用车国内需求跃升至新的平台,2006年我国国内乘用车需求总量达到428万辆,同比增长30.6%,需求量比2005年净增100万辆,需求恢复高增长态势。由于乘用车需求的持续快速发展,国内汽车市场总需求连续跨上新台阶,2006年全年汽车总需求达到705万辆,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名副其实的全球第2大汽车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3.
肖军 《时代汽车》2005,(11):36-37
有资料显示,2005年中国轿车需求将达到550万辆,汽车市场销售额10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大约可达2500亿元-3000亿元。汽车电子产品在汽车成本中的比例也将进一步提高,特别是在轿车中的比例将达到30%-40%。预计未来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持续以15%-20%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国内的汽车生产总量将增长到1000万辆。相应地中国对各种汽车电子产品的需求也将迅速增长。同时,新兴的汽车电子产品还将不断出现,这都将进一步推动中国汽车市场对电子产品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2010年12月,欧洲市场对商用汽车的需求继续上升,欧盟商用汽车的注册总量同比增加了12.5%,这也让全年欧盟商用汽车的注册量增加了8.0%,达到1772271辆。  相似文献   

5.
1998年汽车市场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宏观大环境为1998年汽车市场提供了有利的发展空间,但汽车市场改观的力度不会太明显。1998年,汽车总需求量在160 ̄170万辆之间,汽车产量在165万辆左右,轿车将是推动汽车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微量车将是汽车市场的另一个主要需求增长点,中型货车需求量将在1997年的水平上有所浮动,轻型车需求不会有太大的变化。私人汽车需求将继续增加,而非私人汽车市场份额将继续下滑,进口车对我国汽车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1995年汽车市场一度呈大面积结构性回升,但很快退守,依旧放在“波谷”之中,汽车生产销售维持低水平增长,全年产、销量较上年略有增加,均在140万辆左右,1996年为汽车市场波动周期的“起跑期”,预测汽车市场回升时间最早在第2季度末,并呈现由凉变暖的新特征。1996年新增汽车需求应在140万辆以上,加上更新需求,全求在在170万辆以上。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证券研究机构--标准普尔公司公布的一份报告预测,亚洲汽车需求将持续高速增长,今后10年内,日本以外亚洲地区的汽车需求将以平均每年8.3%的速度增长,到2010年达到1 480万辆,占全球需求总量的20%.若将日本包括在内,到2010年亚洲汽车需求将占全球总量的30%.汽车需求排名前五位的亚洲国家中,日本、中国、韩国、印度和泰国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为了抢滩亚洲,世界五大汽车集团先后制定了发展和开拓亚洲市场的中长期目标,进而排兵布阵,展示了各自的亚洲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环境决定了1994年我国汽车市场具有稳定的需求基础。汽车保有量可望达到900万辆,汽车市场将呈现持续稳定的市场容量特征,轿车需求比例明显上升的需求结构特征,私人汽车市场迅速扩张与交通运输门汽车市场严重萎缩的市场分布特征。1994年的汽车需求不会与1993年有很大差别,汽车总需求量有可能达到140-150万辆。  相似文献   

9.
新年寄语     
201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中国汽车市场赶超美国,整车市场的井喷,汽车后市场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机遇。而随着私车保有量的激增,汽车后市场的"蛋糕"也变得越来越大。规模空前的北京国际车展,业已触摸到了汽车工业的脉络。而国际知名汽车服务企业大举进入中国,汽车用品需求的高端发展,无论从前景、规模还是利润来看,都显示汽车后市场行业发展尚存无限空间。  相似文献   

10.
1汽车产品进出口概况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进入2010年以来,全球汽车贸易普遍呈现恢复态势。中国作为最引人瞩目的汽车市场,2010年全年汽车产品进出口均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有效巩固和扩大了中国汽车产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