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汽车》2008,(2):32-33
2008年1月7日,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管理中心公布了2007年第4批试验结果,又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C—NCAP管理中心先后对37个车型进行了CNCAP测试,每款车型需要3辆相同车分别进行正面1。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截至2008年1月7日,参加C—NCAP测试的车辆累计111辆。  相似文献   

2.
《汽车与配件》2012,(38):9-9
今年第三批C—NCAP(NewCarAssessmentProgram)~国新车评价规程的测试结果出来了。这是2012版C—NCAP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测试。自2004年6月1日、2006年7月1日、2007年12月1日起分别实施“乘用车正面碰撞的成员保护”(GB11551—2003)、“汽车侧面碰撞的乘员保护”(GB20071—2006)、“乘用车正面偏置碰撞的乘员保护”(GB/T20913—2007)以来,近几年C—NCAP可谓4星、5星硕果累累,而此次测试结果却是2星、3星占50%之多,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NCAP     
占强 《世界汽车》2007,(1):32-3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C—NCAP正如火如萘进行的时候,有必要了解国外NCAP情况。 澳大利亚新车评价规程(AustraliannewcarassessmentprograR简称A-NCAP)是澳大利亚最权威的新车安全评价机构。它由澳大利亚汽车主管机构和汽车相关行业协会支持,并由澳大利亚国家道路及车辆驾驶人协会(NRMA).各汽车俱乐部等共同创立。测试标准参考欧洲NCAP,主要包括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和柱碰3项。值得一提的是,虽然A-NCAP的测试方法与欧洲NCAP非常相似,但由于评价体系不同,潮试结果不完全一样,而且往往还会有很大差异。[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目前C-NCAP共有3种试验形式,分别为正面100%重叠刚性壁障碰撞试验、可变形移动壁障侧面碰撞试验和正面40%重叠可变形壁障碰撞试验。这3项试验形式是参考国外NCAP的先进经验及我国道路的实际情况和总体汽车安全水平制定的。两年来的实施情况说明.它是适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  相似文献   

5.
商榷C-NCAP     
世界各国NCAP碰撞速度都高于各国碰撞速度,而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NCAP正面、正面40%偏置、侧面碰撞速度都与我国碰撞标准相同,这如何能算NCAP?建议将40%偏置正面碰撞的碰撞速度提高到64km/h.这样就与欧洲NCAP的碰撞速度完全相同,想要出口到欧洲的汽车不出国门便可进行NCAP试验.  相似文献   

6.
《世界汽车》2011,(3):68-68
2011年1月25-27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北京现代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北京现代牌BH7142AY型轿车(瑞纳)的C—NCAP碰撞试验。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中瑞纳的2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与前排假人头部的接触痕迹清晰、位置准确。侧面碰撞试验中,  相似文献   

7.
《世界汽车》2011,(12):102-102
2011年11月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C—NCAP管理中心成功完成了天津一汽丰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丰田牌/ToYOTATV7252V5型轿车(锐志)的C—NCAP碰撞试验。  相似文献   

8.
2009年3月3—5日.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新飞度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与上一代相比,新飞度在底盘结构设计上有非常大的改进.刚度相对提高了164%.另外本田MM(乘员享受最大空间和机器占用最小空间)的设计理念使新飞度的车身宽度有所增加。在C—NCAP碰撞试验中,新飞度会有什么样的表现?让我们一起去试验室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9.
常言道“瑕不掩瑜”,但是如果“瑕”太大、太多,再好的玉也不能称之为美玉了。风行景逸是东风集团第一款自主品牌轿车,该车以精致的外形、实用的功能和低廉的价格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但是在安全方面.景逸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在C—NCAP碰撞测试中,该车暴露出了较多的安全问题,尤其是正面100%碰撞中驾驶席假人的头部和侧面碰撞中驾驶席假人的胸部均受到了非常严重的伤害。最终该车以3217分的成绩获得C—NCAP3星评价。  相似文献   

10.
张韵 《轿车情报》2010,(11):94-97
衡量车辆的安全性能好不好,不能由厂家自己说了算,要经过试验验证。其中“汽车碰撞安全性能试验”就是主要项目之一,也是人们最关注的试验项目,因为车祸大部分都是碰撞,这个测试结果基本反映了汽车对乘员和行人的安全程度。在不久前公布的C—NCAP碰撞测试车型中,汉兰达经历了正面100%碰撞试验,40%偏置碰撞试验,以及车身侧面碰撞试验。汉兰达最终凭借出色安全性能轻松获得五星成绩。  相似文献   

11.
信息动态     
《世界汽车》2011,(9):102-102
2011年8月2—4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东风悦达一起亚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起亚牌YQZ7203A型轿车(K5)的C—NCAP碰撞试验。正面100%碰撞试验后,驾驶席及前排乘员席的正面安全气囊均正常  相似文献   

12.
《天津汽车》2012,(4):7-7
《C—NCAP管理规则(2012年版)》将从2012年7月1日开始施行,并将在新的实验室进行碰撞。据悉,与2006年和2009年规则相比,2012年版管理规则评分体系、碰撞速度和试验项目方面有较大变化,其中正面40%偏置碰撞试验速度由原来的56km/h提高到与国际接轨的64km/h;增加了低速后碰撞颈部保护试验项目(欧洲称为鞭打试验);将主动安全项目引入C—NCAP。同时2012版管理规则中评价总分由51分修改为62分。新规则对日后国内汽车安全等级评定的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世界汽车》2010,(11):20-20
2010年9月26—28日.C—NCAP对东风汽车公司生产的风神牌DFM716081B型轿车(S30)进行了碰撞测试。  相似文献   

14.
庄华 《轿车情报》2011,(2):130-131
近日,继获得欧洲E—NCAP和澳大利亚A—NCAP碰撞测试五星佳绩后,持续热销的新福特嘉年华凭借其严谨的安全设计、先进的安全技术、一流的制造工艺在国内权威的最新一轮C—NCAP碰撞测试中,获得五星安全评级,证明了这款全球小车拥有同级中领先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世界汽车》2011,(4):98-98
2011年3月1—3日,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别克牌/BUICK SGM7161MTB型轿车(英朗GT)的C—NCAP碰撞试验。从试验现场来看.正面100%碰撞试验中.英朗GT的2个正面安全气囊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6.
《轿车情报》2011,(2):275-275,277,279,281,287,289,291,293,295,297,299
帝豪EC7荣膺C-NCAP五星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于1月7日在天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0年第四批8款车型的C—NCAP碰撞试验评价结果,其中,吉利首款B级车型——帝豪EC7以正面碰撞得分13.61分,40%偏置碰撞得分14.41分,侧面碰撞得分15.8分,总计得分46.8分的优异成绩荣膺五星!这是继吉利熊猫在2009年的测试中成为C—NCAP历史上唯一一款A00级的五星轿车之后,  相似文献   

17.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CATARc)于2007年1月23日正式公布了C—NCAP(中国新车评价规程)2006年度第二批6个车型的评价结果。至此。2006年度C—NCAP评价计划全部完成,12个车型共36车次的碰撞试验前所未有地呈现了国内市场多种品牌乘用车产品在碰撞安全性能方面的真实表现。2007年的C—NCAP计划不久即将启动,消费者将从更多车型的评价结果中获得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世界汽车》2011,(3):69-69
世界著名NCAP机构HIIHS(美国道路安全保险协会)最近的一项统计研究显示:在侧面碰撞试验中得分较高的车型在实际交通事故中驾驶员的死亡率要远远低于侧碰得分较差的车型。这说明以IIHS为代表的NCAP试验能非常准确地反映出车辆的实际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9年8月4—6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比亚迪F0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F0是比亚迪参加C—NCAP碰撞测试的第3款车型.与F3和F6相比.F0车身小巧精致。面对严酷的碰撞测试.F0能有怎样的表现呢?我们一同到碰撞现场看看。  相似文献   

20.
霍庆泽 《世界汽车》2009,(10):12-13
2009年8月18—20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迷迪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的碰撞试验室内.成功完成了C—NCAP的3项碰撞测试。迷迪作为国内自主品牌企业生产的一款CDV(基于轿车平台的厢式车)车型.车身采用S&R技术设计.车身宽度与离地高度和同类车相比都增加了很多,面对C—NCAP的碰撞测试,迷迪的表现能否超越老大哥蒙派克,我们只能走进试验室一探究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