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某立交桥为7跨20 m预应力空心板简支梁桥,运营多年后发现主梁整体性不足,单梁受力状况突出,桥面板出现纵向开裂等病害,同时桥墩盖梁出现弯曲裂缝,侧向挡块破损严重。针对病害情况,确定采用外包钢板加固盖梁、钢-混组合梁替换旧桥部分薄弱梁体、中部三跨由简支到三跨连续的结构体系转换等方法对桥梁进行加固改造。加固改造设计验算结果表明:加固改造完成后的桥梁承载能力能够满足目前的设计需求,具备较高的安全储备。加固改造施工时,采用人工配合风镐拆除旧桥桥面板,吊除梁体;按照设计的加固位置采用外包钢板加固盖梁;钢-混组合梁施工采用先吊装单根钢梁、后吊装横向联系梁的方案;按施工工序进行钢-混结合部和桥面铺装施工。该桥加固改造完成后桥梁运营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2.
普宁百径桥位于国道 32 4线广东普宁境内 ,左幅为 6× 15 .6m(标准跨径 )普通钢筋砼T梁 ,宽 6 .4m ,1991年加宽改造 ;右幅桥为 6× 14m(净跨径 )空腹式无铰石拱桥 ,宽 9.6m ,1975年修建。该桥病害主要为墩台下沉 ,部分主拱圈纵横裂 ,砌体砂浆剥落等。简要总结介绍维修加固设计及施工 ,为同类桥梁的改造提供工程实例。  相似文献   

3.
讨论钢筋混凝土简支板桥的病害及成因,介绍联合应用改造多跨简支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体系、增大构件截面、粘贴钢板加固等加固技术进行加固的过程,借助ANSYS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并通过实桥检测来验证改造多跨简支梁为桥面连续简支梁体系和粘贴钢板加固法的可靠性、可行性及加固效果,对中小跨径简支体系桥的加固和承载力提高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梅州市地处粤东山区,许多桥梁建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其中以石拱桥居多,设计荷载多为汽-10(或汽-13),挂车-60.简要介绍梅州市境内国、省、县道公路桥梁的加固改造实例,对旧桥加固改造方法进行研究和探讨,总结提出了一些经验,供交流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针对历史保护建筑的加固改造,尤其是在改造再利用过程中尚有新建工程的项目,通过定量分析,提出改造加固的多指标控制框图。  相似文献   

6.
南京市黄家圩路下穿京沪铁路南京站西侧咽喉区,铁路线路情况复杂,顶进工作坑周边建筑、管线多,下穿立交采用8 m+14.75 m+14.75 m+6.5 m框架桥。介绍框架主体结构、引道、基坑支护、铁路线路加固、站场改造、顶进施工步骤、附属设施等。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强夯加固模式及有效加固范围是高路堤强夯设计的关键因素。依托泸州空港路土石混填20m高路堤6000k N·m能级强夯加固工程,通过分析土石混填路堤夯坑地面的沉降变形特征,提出了一种圆柱型加固模式;系统总结了规范估算法、现场波速试验、有限元计算三种确定有效加固深度的技术手段,并通过瑞雷波波速试验进行了强夯有效加固深度的原位测试,利用能够避免动力波反射的无限元边界开展了4000k N·m、6000k N·m和8000k N·m夯击能条件下的有限元强夯模拟试验;夯击能为6000k N·m工况下三种方法所获得的强夯有效加固深度分别为9.5m~10.0m、10m和15m,不同方法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获得了该夯击能下土石混填路堤的梅纳修正系数α为0.41,水平向有效加固范围为2倍夯锤直径。研究成果为高路堤强夯的处治和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8.
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旧双曲拱桥改造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钢-混凝土组合梁具有自重轻、承载能力高、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桥梁建设及旧桥改造加固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工程实例,介绍钢-混凝土组合梁在旧双曲拱桥改造加固中的应用.利用组合梁桥自身特点,通过结构体系转换,大幅提高结构承载能力,从而达到桥梁荷载等级提升、运营能力提高的目的,为旧双曲拱桥的改造加固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以杭州市某隧道南口浅埋暗挖段工程为依托,分析进洞30 m段浅埋暗挖施工出现的变形沉降大的不利因素,提出MJS超前预加固支护技术对于改良隧道周围土体力学特性的新思路。通过数值模拟分析MJS超前预加固法对隧道位移、受力的影响,并研究加固参数的敏感性,对土体进行MJS加固改造应用,沉降变形得到改善和提高。  相似文献   

10.
梁柱式钢护栏轻巧美观,在高速公路桥梁中应用较广.2006年颁布的<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81-2006)全面提高了高速公路桥梁护栏的设防水准,现行高速公路的一些桥梁护栏的防撞能力已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行必要的加固改造.以太原东环高速公路桥梁护栏的加固改造设计为实例,对梁柱式钢护栏加固改造中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