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汽车与安全》2008,(10):19-19
深圳市民周先生是一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出于工作需要.经常陪客户喝酒.每次喝了酒他就让司机送他或把车停在酒楼.自己打的回家。他表示.经常看到一些客户喝”高”了还坚持自行开车,真替他们担心。“我认为很多人不遵守交通法规.这是导致酒后驾车肇事经常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周先生说,他本人就碰到过几起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对方酒后驾车引起的。  相似文献   

2.
牛书培  李冰 《驾驶园》2009,(2):98-98
2008年12月15日,河南省长葛市公安交警大队民警为一辆私家车贴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为杜绝酒后驾车,交警部门带着这些印有“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的绿色警示标志,来到该市八七路等酒店集中的街道,查处酒后驾驶,对被查司机除罚款外,还会将警示标志粘贴在司机车身显眼位置,以此提醒司机本人,严禁酒后或醉酒驾驶车辆。  相似文献   

3.
《汽车与安全》2013,(3):34-36
自2011年5月1日"醉驾入刑"以来,全国各地加大对酒驾的查处力度,"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但在一些农村地区,很多人对酒驾的危害认识不足,加之受警力限制,农村地区查处酒驾的力度不够,农村道路酒驾现象依然突出,并不时引发恶性交通事故。农村道路成酒驾整治薄弱环节"警察查得严",这是城里开车人拒酒的常用语;"没人查",  相似文献   

4.
沈后功 《驾驶园》2009,(11):88-89
“开车的请不要喝酒,喝酒了千万别开车。”9月11日至13日,连续3个晚上,素有”城市啄木鸟”之称的江苏省扬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市民观察团开展了一次特别宣传活动。50名观察员在扬州市交巡警支队民警的配合下,分成10个小组来到市区20余家大中型酒店.开展“倡导文明饮酒,劝阻酒后驾车”宣传活动,受到许多“食客”、“酒客”、酒店老板的欢迎与支持。笔者随行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近期,人们在关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时,也注意到了这样一则消息:据公安部统计,与3年前相比,全国查处酒驾起数和酒驾致人死亡数均下降40%左右,“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氛围越来越浓厚。严管酒驾的成功经验,正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体现,被法学专家誉为我国社会治理的一个“法治样本”。  相似文献   

6.
爱的代驾     
刘希 《驾驶园》2014,(1):87-87
<正>我一直以为,开车是男人的事,女人只要坐在副驾驶上看风景就行了。直到那天,老公参加同学生日聚会,一群人喝得很尽兴,唯老公扫大家的兴,连声拒绝:我不能喝酒,喝了开不了车。尽管这理由充分,但还是被灌了几杯。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尽管我急着回家,但只好找地方住了一晚。但心里依然有些不爽,看着其他男人的老婆,力主自家老公尽情  相似文献   

7.
汽车文摘     
私家车越来越多,人们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逢年过节,亲友相聚难免喝点儿酒,可车怎么办?把车扔在饭馆门口确实不放心,自己开车回家,如果被警察逮着,轻则罚分罚款,重则刑事拘留。 有聪明的人看到了这中间的市场需求,一个新的行业出现了一替喝酒的人开车回家。 在外馆斜街的一家饭馆门前,记者和酒后的朋友一起等到了一位主动搭腔的中年男子:“喝酒了吧?不敢开车回家?” 聊了两句才知道,这位自称姓周的中年男子每天等在饭馆门前,专替酒后的司机开车回家。刚要上车,中年男子却说:“别忙,先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都说,新手开车越来越快,老手开车越开越慢。按我的理解,这里的“快”与“慢”其实都是相对的,主要是一种心态的反映。新手自知技艺不高,怕开慢了被人骂,再加上对交通事故的危害缺乏深刻的感性认识,于是开车的时候自然就想尽可能的快一点。  相似文献   

9.
“安全了吧”开栏的话 现在,人们见面不再问“吃饭了吗?”而是问“开车了吗?”这一变化标志着汽车与老百姓的生活日益贴近。伴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交通事故呈上升趋势,同时,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又远远没有跟上汽车发展的步伐。过去企事业单位有“安委会”,可以定期招集驾驶员做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教育。现在,这些部门已经消失或名存实亡,当前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成了真空地带。因此,如何突破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瓶颈,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当代汽车》2007,(7):102-102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间的研究,发现驾驶员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刻”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1.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辰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员开车时至少有三个“危险时辰”是颇值得警惕的。  相似文献   

12.
一、危险时段 交通安全专家根据对交通事故发生时段的研究,发现驾驶人开车时至少有3个“危险时段”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3.
“出出了事故就要负责”,这在不少车主朋友的观念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事实上有很多交通事故,车主是可以免责的,请看以下几个交通事故的免责案例。  相似文献   

14.
书迷主任     
“平头儿”是十几年的老的哥,开车认真。他常说:要端好这碗饭,养家糊口不说,这也有社会责任不是!方向盘在我手里,人命关天要对乘客自身安全负责!他说到做到,十几年别说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5.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这在当今的中国,已经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也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性选择和自觉行动。十年来,醉驾治理推动了国民安全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双提升,加深了国民对法律的敬畏、对规则的遵从,获得了显著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醉驾治理已成为法治中国的法治样板。  相似文献   

16.
《汽车与安全》2008,(10):66-67
在夜间驾驶行车,很多司机因为夜间交通流量小、行人和自行车干扰相对较少等因素的“迷惑”而放松了警惕,经常开着开着,速度就不知不觉地上去。加之人的视觉在夜间敏感度减弱,因此夜间开车稍不注意就会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据交管部门相关统计表明,夜晚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要比白天多1.5倍,55%的交通事故都发生在夜间。夜间行车的危险性由此可见,司机必须谨慎驾驶。  相似文献   

17.
“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开车。随着私家车快速增多,因驾车、停放引发的情绪冲突、交通事故也越来越多。据调查显示,54.50%的消费者认为“路怒症”不仅有害身体和心理健康,更易引发交通事故,甚至“摊上大事”。下面案例足以给“路怒症”者敲响警钟。  相似文献   

18.
夏季降雨量一般较大。一些路面常常积蓄大量的水,夜间开车本来就视线不清,再加上雨水成“河”,很容易发生事故。根据国际驾驶安全调查显示,雨夜驾车,交通事故率比平常高出大约五倍。  相似文献   

19.
颜梅生 《汽车运用》2014,(12):34-35
“我没有开车,交通事故根本不是我所造成,怎么也要我赔偿损失?”一些人在接到法院的判决书时,往往提出这样的质疑。难道当事人真的全部是“冤大头”吗?非也!  相似文献   

20.
陈文灵 《驾驶园》2009,(2):76-77
“你不是开得太快,是‘飞'得太低。”这一小品台词诙谐夸张,但却发人深省。11月20日晚,现实版的“飞车”就在福建长泰县陈巷镇惊心上演。当晚,驾驶人林某与朋友在县城喝酒后驾车回家,酒劲上涌的他不知不觉将油门越踩越深,在一个上下坡交界处,车辆竟“腾空而起”,在空中“飞行”了几十米后才落地,着地后该车四个轮胎破了三个,底盘零部件被井沿盖等撞得七零八落,驾驶员林某被吓得魂跟着“飞”了,半天才缓过劲来,所幸并无大碍。林某的这一万幸也道出了车速对生命的警告,而因超速引发交通事故的驾驶人,许多人就没有这样的运气,同时也殃及了许多无辜群众的伤亡。据漳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统计,今年1月至11月,漳州市机动车驾驶人超速行驶引发交通事故起数88起,因超速行驶致人死亡37人,占到事故死亡人数的1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