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青岛地铁五四广场站采用盖挖半逆作法施工。通过Plaxis软件对吊脚桩进行建模,分析其受力及变形情况,采用MIDAS GEN软件分析了钢管混凝土立柱柱脚的复杂受力情况。仿真分析及验算结果表明,吊脚桩和钢管混凝土立柱的受力及变形情况均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2.
杭州地铁2号线中河北路站受交通条件限制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盖挖范围内设置了68根"一柱一桩"式永临结合的十字型钢立柱。详细阐述采用万能平台和全回转钻机后插钢立柱施工技术,即完成钻孔桩成孔及水下缓凝混凝土浇筑后,万能平台和全回转钻机精确吊装就位、调平,再将工厂精确加工的钢立柱吊放就位并用全回转钻机下插,下插时采用传感器进行钢立柱精确定位与调整。采用该技术,达到了施工高效、精准的目的,对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桩-柱-梁式支架"是采用桩基对局部地基进行加固,并配合大直径钢管立柱及贝雷片纵梁,共同形成的一种支架形式。建立"桩-柱-梁式支架"施工阶段有限元模型,分析梁体应力及挠度在各施工阶段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桩-柱-梁式支架法"施工多跨混凝土现浇梁,能够控制施工过程中梁体截面不出现拉应力,减小梁体的竖向挠度,确保施工完成后梁体的整体线形,提高现浇梁施工质量。同时,施工过程中,支架可重复倒用,大大节约了施工成本。  相似文献   

4.
广深港客运专线福田站部分采用盖挖逆作法施工,设计采用直径1.6 m 全地下钢管混凝土立柱,需在70 m深的富水软弱地层中进行施工.本文对钢管混凝土立柱施工工艺、钻孔桩施工、定位器制作安装、钢管柱吊装及验算、高强度混凝土灌注、柱与钢套筒间填砂处理等施工要点进行总结.采用了城市中心区超大超深基坑内钢管立柱施工定位技术,将钢套筒作为护壁解决了地下深层狭小空间的施工防护问题,可供同类工程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客运专线东湖特大桥112 m提篮拱系梁支架的方案比选、结构设计及其实施工步骤。对大桥的基础形式、支架结构、预压方法进行了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后,从钻孔桩设计,钢管桩立柱设计、桁架设计、预压方案、施工步骤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提篮拱系支架的设计与施工过程,最终达到节约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针对盖挖逆作地铁车站的中间桩施工技术难题,运用理论分析并结合现场实践,提出了桩基施工、定位器安装、钢管柱吊装和固定、钢管柱内混凝土灌筑以及管外填砂等施工技术和工艺.实践表明,按研究出的工法进行施工时,钢管立柱中心线与基础中心线、立柱顶面不平整度等施工偏差均比允许差值减少很多,施工成本仅为常规工法成本的24.2%,可取得巨大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习哲  孙燕 《都市快轨交通》2006,19(3):57--60
介绍SMW桩围护深基坑盖挖逆作法,在南京地铁控制中心的工程应用,即以SMW围护结构作为开挖阶段防水、挡土体系,以大楼地下室结构的钢立柱和增设的部分临时钢格柱作为垂直荷载传递体系,以地下室各层楼板、梁作为水平荷载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高铁梁场深厚软土地基加固问题,结合南沿江城际铁路金坛西梁场项目,对CFG桩、水泥搅拌桩、旋喷桩、钻孔灌注桩、预应力管桩、螺杆桩等加固方法,从技术可靠性、经济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比选,最终选取螺杆桩作为高铁梁场制梁、存梁台座的地基加固方式;并对制梁、存梁台座下螺杆桩加固的复合地基设计及施工控制要点进行了阐述。对单桩及复合地基承载力进行了检测,对制梁、存梁台座使用时的变形沉降进行了监测,结果都满足设计及使用要求;这表明螺杆桩复合地基能满足高铁梁场深厚软土加固的需要,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根据北环线工期紧的实际,考虑到迎宾路是咸阳市机场路,为咸阳市的重要干道,施工期间不得中断交通。对迎宾路跨线桥在桩、柱、系梁施工中采取了“桩柱一体化施工“,即将桩、柱一次灌注。待梁板架设施工完后,再进行路堑土方开挖。施工证明,这种施工方法是可行的,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并保证了迎宾路的交通畅通。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基坑工程中支护结构与主体结构相结合,不仅对基坑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而且还具有较大的工程应用价值。本文以济南轨道交通R1线演马庄西站基坑工程为例,针对车站主体结构永久立柱兼作竖向临时支撑这一新型结构形式建立三维数值计算模型,以挡墙围护结构的水平侧移作为基坑稳定和安全性评价指标,讨论立柱桩的插入比、直径和间距等因素变化对基坑挡墙结构侧移的影响,并给出在济南黄河厚冲积地层条件下深基坑支护体系中立柱相关参数的取值建议。研究结论:(1)增加立柱桩插入比对围护桩的约束起到的作用有限,类似条件工程的插入比建议值为0.5~0.7;(2)立柱桩直径为400~500 mm时,能够有效地限制围护桩的水平侧移;(3)立柱桩间距对围护桩的水平侧移存在一定的影响,类似条件工程的立柱桩间距建议值为7.5~9.5 m;(4)本研究成果可应用于采用新型支护方法的深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速铁路石武客运专线的施工总结,分析了地基CFG桩施工过程中导致桩质量问题的原因,得出了泵压混合料施工技术是影响长螺旋钻孔桩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的结论,阐述了施工过程的技术控制有关做法。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体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根据建设模式的不同,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划分.就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网络"和"体系"进行了理论分析与诠释.在对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式、网络化、体系化等三种建设模式解读和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体系化建设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大型地下洞室多层耦合应力超前解除法施工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针对海南工程地下厂房洞室施工项目的工期紧、施工通道受限的问题,本文提出了采用多层耦合应力超前解除法施工技术来克服这一难题。 研究方法:由于该施工技术缺乏经验,为了保障施工的顺利进行本文运用大型通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ANSYS)模拟计算了大断面地下洞室多层耦合应力超前解除的开挖过程,对其进行了非线性数值模拟分析。以确保洞室围岩在开挖过程中处于稳定状态,对薄弱环节进行及时加固,进而做出了该施工方法的可行性评价。 研究结果:通过对监测报告资料与数值分析结果的比较分析,核准了该评价的正确合理性,同时与传统的分层逆做法施工技术对围岩的影响程度进行对比分析,充分证明了多层耦合施工方法的优越性。 研究结论:从理论上证明了应力超前解除法是可行的,在诸多方面毫不逊色于传统的分层逆做法,为地下大型洞室快速施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14.
铁路绿色通道建设是铁路运输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土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确保铁路绿色通道的建设真正有效实施,就绿色通道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即提高建设标准、保障绿色通道建设用地、改善施工条件并提高绿色通道养护标准等。  相似文献   

15.
结合京沪高铁轨道板纵向张拉施工技术,阐述了轨道板纵向张拉施工技术及宽接缝混凝土施工工艺,并指出了施工中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6.
研究目的:工程总承包建设交易制度在国内和国际建筑市场上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企业均把工程总承包项目作为今后自己公司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但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国内的工程企业一般只具有设计或施工的单一能力,在这种大背景下,工程企业要实施工程总承包项目,必须决策对自己不具备能力的那部分工作是采取分包策略,还是实行纵向一体化培育所欠缺的能力、自己完成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部工作。研究结果:通过总结纵向一体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工程总承包项目的五大特点,从交易费用、生产效率和管理费用、项目优化设计实现、投资大小、资产专用性、市场竞争程度6个方面探讨了影响工程总承包商进行纵向一体化的影响因素,最终论证出单一能力的工程总承包商有动力进行纵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公路和铁路建设的不断发展,长大隧道越来越多,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作为隧道施工配电、通风系统,应根据隧道施工的难度和隧道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布设方案,为顺利施工创造良好环境。结合麦积山隧道施工实例,详细介绍了施工过程中通风和配电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明洞渡槽段明挖暗做法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结合该项工程的施工具体时间,决定该段明洞渡槽采用明挖暗做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确保施工工期和隧道施工安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按连续梁架空方式设计了一种跨度达8.6 m,最大挠度仅为9 mm的轨束梁,经检算和实际使用均满足施工要求。为检验轨束梁的设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对岳阳卫生所框架涵施工中采用的按连续梁式架空轨束梁纵梁的最大挠度进行计算,计算值与实测值接近,最大挠度计算值为7.6 mm,最大挠度实测值为7 mm。理论计算及工程实践表明本连续梁式架空轨束梁的设计计算方法可靠,连续梁架空方式是提高轨束梁架空跨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沉井基础施工技术在道路交通、房屋建筑施工中经常被采用。但异形沉井基础并不多见,不仅开挖复杂,而且技术难度大。结合国道107线郑州段改建工程泵站施工中应用沉井基础施工技术的成功实践,介绍沉井基础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和所遇问题的处理方法,为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