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用防眩设施主要有植树、防眩网和防眩板三种形式,利用防眩板防眩,具有安装方便,无积雪、风阻小、维护费用低等优点,主要应用于桥上或其他不宜种植绿化植物的地方。文章介绍了防眩板的部分遮光设置原理,通过对金属防眩板、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的制作工艺和性能指标的研究,发现3种防眩板的抗风荷载、抗变形量和抗冲击性都比较好,塑料防眩板和玻璃钢防眩板加入耐老化剂后,其耐候性明显提高,塑料防眩板的耐腐蚀性较好,玻璃钢防眩板和塑料防眩板在发生交通事故时,不易产生二次伤害。文章对不同条件下防眩板的选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炎热的夏季,尤其在热带沙漠气候地区,对整车的热平衡及空调制冷性能的适应能力要求极高。文章通过在热带沙漠气候的实地环境里,对某MPV车型进行无聚风板和加聚风板,两种状态下的热平衡及空调制冷性能进行测试,以研究聚风板对该车型热平衡及空调制冷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当前汽车防眩装置的工作性能和状况,采用互补型变色材料,对汽车防眩薄膜变色部分的结构和工作性能进行了创新设计,运用光电控制器,实现了对变色部分的自动控制。防眩实验结果表明:变色部分能够自动完成着色、消色和光致变色过程,工作稳定可靠;控制部分动作准确、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4.
早期修建的山区高速公路因地形条件和施工技术限制,设计采用的技术指标较低,随着交通量的增大,不良线形组合路段频繁发生由对向车眩光引发的交通事故。JTG 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 D20—2017《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对防眩设施的要求单一,实际工程设计中未根据道路线形条件对平纵曲线路段防眩设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文中以贵州省G60沪昆(上海—昆明)高速公路贵新段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前线形条件、运行速度和道路宽度对防眩设施设置影响的分析,建立防眩板间距、高度计算模型,结合相关规范提出符合当前运行环境的防眩设施设置参考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制备高强竹基复合材料防眩板,以竹粉和高密度聚乙烯(HDPE)为基体材料,加入颗粒增强因子和其他助剂,通过挤压成型工艺制备出竹基复合材料。在确定冲击改性剂最佳掺量的基础上获得了竹基复合材料最佳配方。进一步研究了竹粉粒径的大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竹粉对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弯曲性能和冲击强度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与竹粉和其他材料界面结合程度、纤维形态、表面粗糙度以及内部空隙情况不同有关。40目为竹粉最佳粒径。确定了竹质复合防眩板的颜色、外型、制备方法及安装与固定方法,为其今后的实际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仿生外形防眩板技术参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眩技术是交通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总结了防眩技术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仿生防眩板的外形及其技术参数的研究与确定,既满足了防眩的功能要求,又具有其外观上的新颖独特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7.
高速公路不同形式防眩设施的综合评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交通科技》1997,14(2):30-32
基于“七五”国家重点科技项目分专题《防眩设施结构形式的研究》的研究成果,运用一种改进的层次分析法,对高速公路上不同形式防眩设施进行了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8.
京沪公路青县至吴桥段高速公路生态绿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详细分析了京沪高速公路青县至吴桥段的地形、气候和土壤条件。根据周边的环境、高速公路的特点和高速公路不同的景观需求,以及防眩光、边坡防护、绿化美化、休息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多种要求,在体现地方特色的基础上.从种群生态学的角度出发,通过选择适宜的耐盐碱植物,并以当地的乡土品种为主,采取多种设计方式,使地方特色和高速公路景观结合起来,创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公路绿化景观。  相似文献   

9.
段志勇  马菁 《汽车工程》2023,(11):2047-2057
为满足锂电池成包后的温度一致性需求,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热管与液冷板的复合冷却结构。利用数值模拟对液冷板内两种不同流道(流道Ⅰ和流道Ⅱ)的冷却性能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流道Ⅱ的冷却性能更优;采用正交试验法筛选出4个对流道Ⅱ冷却性能影响较大的结构因素作为设计变量,以电池组温差和冷却液压降为目标函数,建立设计变量与目标函数之间的Kriging代理模型并采用NSGA-Ⅱ遗传算法进行寻优。与初始结构相比,优化后的流道II对应的电池组温差和冷却液压降分别降低了10.52%和50.14%,而电池组最高温度仅升高了0.68%。本文的方法和结论可为热管式锂电池冷却结构的设计与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防眩技术是交通安全技术的一个重要部分,本文在总结了防眩技术机理的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新型仿生防眩板的外形及其技术参数的研究与确定,既满足了防眩的功能要求,又具有其外观上的新颖独特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1.
液冷散热是目前电动汽车锂电池组主流的散热方法,可保证电池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安全工作。针对一款冲压式双流道液冷板进行设计与分析,建立了液冷板流体域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模型,分析了模型的网格无关性,讨论了减少液冷板压力损失的方法;以质量流量均匀性为目标,利用多场耦合集成优化软件,对液冷板内部流道宽度进行自动优化;建立了锂电池液冷板的流固耦合传热模型,校核了电池顶面最高温度及最大温差。  相似文献   

12.
基于数据挖掘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固定型交通检测器空间配置的4条原则和配置密度优化步骤,提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优化方法.设计6种高速公路出口匝道的固定型交通检测器配置密度方案作为实例研究对象,运用数据挖掘技术的时间序列指数平滑方法、ARIMA方法和神经网络方法分别建立高速公路出口匝道小时交通量Winters预测模型、ARIMA预测模型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采用网格搜索技术确定Winters模型参数,设计一种比传统ARIMA模型参数估计方法更精确的算法程序,来估计ARIMA模型参数,采用3项误差指标评价模型预测效果.根据预测结果及高速公路事件管理交通参数精度要求确定可行方案及最佳方案.实例研究表明,在保证满足ITS 对交通参数精度要求的同时,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降低了交通流信息采集固定型检测器的配置密度及成本.  相似文献   

13.
聚类与模式匹配方法在区域交通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区域交通控制中定时控制效果不佳,以及区域交通模型很难建立的特点,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与模式匹配的区域交通控制方法。针对不同的交通网络状态模式,用信号配时优化程序和仿真软件算出每种模式的最佳配时方案;当系统识别出网络处于某种模式时,就可根据事先确定的最优方案进行控制。该方法具有无须建立交通模型、适用性广等优点。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4.
以甘肃省某高速公路隧道洞口为例,通过对几种不同洞门减光防眩构造物(遮光棚、遮阳棚、遮光板)的比较研究,指出遮光棚不仅可解决减光过渡的问题,还可达到防眩的效果;通过对2种不利工况的分析,得出20°入射角是导致驾驶员失能眩光的角度。提出了遮光棚设计应注意的事项,如拱肋间距、铝合金管环向间距、亮度等。  相似文献   

15.
根据机床模具压板的尺寸使用CATIA软件建立三维可视化压板模型,并使用Hyperworks软件对模型尺寸进行修正。在分析的过程中,以压板的位移和应力为研究对象,对模型进行前处理和后处理分析。通过比较压板的三种工况,找出受力和位移最大点的位置,观察能否满足性能和使用要求,选择最佳工况,从而延长压板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6.
耒宜高速公路混凝土护栏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对波形梁钢护栏及新泽西混凝土护栏的优缺点分析,在耒宜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护栏设计中采用了一种新型混凝土护栏-单坡面槽形混凝土护栏,它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新泽西护栏的缺点,并具有防撞、绿化、防水、防眩等综合功能。并通过计算机模拟碰撞试验和实车足尺碰撞试验对其安全性能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17.
路兴隆  张甫仁  赵海波  孙世政  李雪  赵浩东 《汽车工程》2023,(11):2058-2069+2081
为提升电池热管理系统的综合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同心圆结构通道的液冷板。首先,利用控制方程讨论了环形通道数量和宽度对液冷板综合性能的影响,并通过综合评价指标选出了最佳环形通道数量和宽度。然后,为了更大程度上降低液冷板压降,将部分曲段通道进行直化,并优化了直段通道角度以及圆心距。与初始模型相比,最优模型的压降降低了62.83 Pa(67.61%),温度降低了1.1℃。最后,为进一步提升系统的散热性能,在最优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不同种类和体积分数的纳米流体作为冷却介质,与纯水相比,在低雷诺数下采用纳米流体作为冷却介质可以获得较好的综合性能,综合评价指标最高可提升16.19%,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8.
赵建  雷正保  王素娟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9):142-146,158
基于中国交通规范、高速公路跨线桥交通事故的特征及高速公路跨线桥现有的安全状况,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高速公路跨线桥防撞混凝土护栏,使之能够满足防御大型货车撞击的要求.为了获得重新设计的护栏的最佳结构参数,应用正交试验法以混凝土护栏截面的6个参数为设计变量,每个变量考虑5个水平,建立汽车-护栏碰撞有限元系统模型进行25组不同截...  相似文献   

19.
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对白车身进行轻量化设计。建立了整车有限元模型,选取关键零件的板厚作为设计变量,以整车模态、刚度、NVH及碰撞性能为优化约束条件,以质量为目标,建立各项性能指标的径向基神经网络近似模型,采用多岛遗传算法及山单纯型法相结合的优化策略对白车身进行多学科联合优化,在保证各项性能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使白车身重量降低了9.7kg。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深圳马峦山整体桥Z形引板的受力性能,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Z形引板分析模型,并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研究不同参数对Z形引板的受力性能的影响,同时分析了引板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改变Z形引板斜板倾角值可改善引板的工作性能;任意斜板倾角的Z形引板受到纵桥向单向推位移时,远台端路面坡度变化满足高速公路路面平整度要求。有限元分析结果可为整体桥Z形板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