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德核电厂近海区沉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判明宁德核电厂近海区底质泥沙的组成与分布特征,研究电厂取排水工程泥沙问题,在工程区域至水下-10 m水深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沉积物取样与分析工作,得出该海区沉积物质以粘土质粉砂和粉砂质粘土分布为主,平均中值粒径为0.0076 mm,属淤泥质海岸沉积性质。核电水上工程实施后,工程区外侧及其宏观水域的滩面物质组成,仍将基本维持工程前的泥质类,有利于滩面的稳定及设计标高条件下的取、排水安全。  相似文献   

2.
针对长江来沙持续减少引起河口滩涂侵蚀日益严峻的现象,提出长江口滩涂保护的重要性;并以九段沙、横沙东滩为研究典型,探讨分析不同定位滩涂宜采取的不同保护对策。结论如下:对于生态保护区滩涂,宜通过改变外围环境实施滩涂保护、促进滩面缓慢淤涨;对于非生态保护区滩涂,可采取积极主动的护滩措施,且可通过工程有目的地培育高-中-低滩有序分布的滩涂基底,在实现滩涂资源稳定的基础上提升滩涂生态品质,增强滩涂区域功能,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3.
张东来  宋磊 《水运工程》2023,(6):137-143
在长江流域输沙量大幅度减少的背景下,基于实测地形资料分析三峡工程运行前后长江口滩涂的总体变化,其存在高滩增加,中、低滩均减小的趋势。对长江口滩涂与涉水工程的关系归纳为4类,其中基本圈围成陆的滩涂,高、中、低滩面积均大幅减小;建有工程的滩涂,总体表现为高滩增加,中滩减小多,低滩减小少的现象;受周边工程影响的滩涂,滩涂演变与工程的相对位置及滩涂所处的河势与水文泥沙条件等有关;而基本处于自然演变的滩涂,则表现为高滩增加、中滩和低滩减小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来沙减少是长江口滩涂演变的驱动因素,具有范围大、周期长、变化缓慢的特征;而人类活动是长江口滩涂演变的触发因素,具有局部、周期短、变化剧烈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为增进对长江下游通州沙河段暗沙、浅滩滩面水沙特性及近底泥沙运移现状的认识,首次在该河段引入坐底式 综合观测系统,通过各型自动水沙观测仪器获取通州沙河段洲滩及主槽的洪枯季近底层水沙运动过程并展开分析。实测数 据表明:该河段落潮水动力>涨潮;涨潮动力深槽≥高滩>低滩,落潮动力深槽≥低滩>高滩,大潮>中潮>小潮;水流 旋转性则表现为低滩>高滩>深槽;且水动力与潮差间有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基本均大于0.9;近底悬沙含沙量 表现为落潮>涨潮,大潮>中潮>小潮,深槽>低滩>高滩,洪季为枯季的1.5~2倍,该河段枯季期间近底悬沙含沙量与 水动力因子v2/(gh)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5左右,洪季在0.6~0.7,据此建立的输沙能力公式可用于该河段浅滩及深槽的近底层 悬沙输沙能力推算。  相似文献   

5.
天津港东疆港区人工沙滩是建造在淤泥质海岸上的离岸海滩,建设的难度和造价非常高。本文针对滩面出现的渗流问题成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修复方案,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周成成  李明 《水运工程》2020,(8):141-145
长江中下游航道治理中以软体排为主的护滩工程易造成滩面硬质化。为改善护滩工程区滩面生态环境,基于亲水植被的固土效应,结合新洲—九江河段航道整治二期工程,提出一种兼顾疏浚弃土利用与洲滩守护的生态航道建设技术。该技术利用疏浚弃土适当抬高洲滩滩面,并引入本土耐淹亲水植被,采用可降解、无污染的天然材料进行辅助固土防冲,确保先锋植被能够稳定发育至足够丰度,进而实现滩体稳定。  相似文献   

7.
杭州湾北岸岸滩动态及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家元 《水运工程》2003,(2):30-32,60
统计了杭州湾北岸滩面多个实测断面的年内冲淤变化,提出了岸滩的年内冲淤规律及其原因,并对岸滩的多年冲淤趋势和建港条件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粉沙质海岸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泥沙垂线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水体含沙量的垂线分布,是解析粉沙质海岸滩面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泥沙运移形态的重要基础。通过波浪水槽实验和现场观测资料,揭示粉沙质海岸滩面泥沙在波浪和潮流作用下垂线分布特征,并应用泥沙扩散方程,建立起半理论半经验的含沙量垂线分布公式。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内河航道整治工程过于注重护滩效果,但未能充分重视护滩工程区域周边环境保护工作,这样导致航道生态功能及资源功能难以完全实现。当前新型生态护滩技术成熟度高且应用多,尤其体现在航道整治工程方面,因此有必要加强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本文首先阐述传统护滩技术及新型生态护滩技术概况,然后分析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应用,以期为提升新型生态护滩技术应用范围及应用质量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曾涛  范鹏朋  陈希 《水运工程》2022,(9):141-146
20世纪以来,长江上游频繁的采砂活动造成河道地形变化剧烈,采砂河段航道内泥沙淤积威胁通航安全。以长江上游莲石滩为例,在综合分析水沙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洲滩破坏后河道地形及航道条件的变化,结合外部调研情况,针对碍航特性提出了治理方案。除通过疏浚、清礁保障航道水深外,采用筑坝与回填固滩相结合的形式恢复关刀碛心滩高大完整的形态以提高中洪水束水能力,并采用清礁石料、生态鱼巢砖等构建生态涵养区以营造良好的生境。模型研究表明生态整治方案效果较好,可为类似滩险的治理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