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浅埋大跨度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容易造成隧道围岩偏压失稳、建筑物基础不均匀沉降等现象。以青岛地铁隧道近距离下穿高层建筑为工程依托,选用数值计算结合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了地铁区间隧道施工过程的围岩变形特性及建筑物基础稳定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施工控制措施。研究表明: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超前注浆加固+及时施做初期支撑的施工控制技术,隧道拱顶变形与建筑物基础沉降差异均能满足安全要求;下穿隧道采用三台阶法开挖时的沉降数据表明:上台阶开挖是控制地层变形与建筑物差异沉降的关键步骤,施工时要及时施做后期支护,尽早做到闭合成环。  相似文献   

2.
以青岛地铁某隧道下穿河段工程为依托,在对地质条件及工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包含超前深孔注浆、地面复合锚杆桩及洞内小导管补偿注浆等多种注浆加固措施的联合控制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研究了地铁隧道区间下穿河流施工时所遇富水软弱地层的结构及其地表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注浆施工会导致软弱地层膨胀隆起,诱发左、右隧道区间正上方的地层出现“M”型的正曲率变形,地表变形范围约为隧洞跨度的2倍;注浆压力和注浆量对地表隆起的速率和变形量有一定影响,必须及时结合监测资料动态调整注浆工艺和关键参数。该联合施工控制方案具有良好的加固控制效果,能够改善施工作业面前方的地质特性,可有效控制隧道结构及其上部地层的变形。  相似文献   

3.
针对矿山法施工的临河隧道受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的问题,以济南轨道交通R3线暗挖隧道下穿大辛河东支沟段为例,采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分析水位变化条件下临河暗挖隧道下穿干渠的施工响应与互馈效应。研究表明: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加固时,衬砌最大压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7%和41.3%,衬砌最大拉应力相对另外两种方案减少了约55.9%和33.7%;地层和渠道的受力变形均优于另外两种方案,在变形控制标准值允许范围内。工程实践证明,临河暗挖隧道丰水期下穿渠道施工采用洞内超前管棚+全断面注浆+渠道两侧注浆组合加固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地层变形,确保隧道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4.
函谷关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施工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郑西客运专线函谷关隧道为大断面黄土隧道,隧道下穿连霍高速公路地段地质为砂质新黄土,施工过程中控制高速公路路面下沉保证行车安全是施工的难点。主要介绍函谷关隧道在下穿施工过程中,采用超长管棚超前加固地层技术,玻璃纤维锚杆加固工作面技术,初期支护背后注浆技术,通过优化支护参数,调整CRD法工序,缩短工序步长等措施,利用先进的监控量测技术对洞内外变形数据的分析反馈,顺利地完成隧道穿越连霍高速公路的施工。  相似文献   

5.
鹅岭隧道进洞口下穿拿山河床,进洞段覆土厚度最小仅16 m,地层为粉质黏土,隧道开挖极易引起塌方,如何防止坍塌是该段隧道的施工难点;隧道围岩软弱破碎,需要进行预注浆加固,施工中如何确定注浆范围及参数是另一个难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采用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铁路隧道下穿河道的扰动效应,在试验的基础上,获得了注浆加固参数,为隧道的安全顺利进洞及后期施工提供了技术支持,确保了鹅岭隧道下穿河道段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6.
以北京地铁6号线平安里站—北海北站矿山法区间下穿地铁4号线既有盾构区间特级风险源工程为背景,介绍了WSS深孔注浆工法在矿山施工地层超前加固中的应用,实践证明采用WSS工法对隧道土体进行超前加固,有效控制了既有线结构的沉降,保证了既有线结构的安全,同时,该次矿山法区间成功下穿盾构区间为北京市轨道交通工程的首次,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长株潭城际铁路湘江隧道滨江新城—市政府区间下穿110 kV高压输电钢管杆,地层软硬不均,施工风险高。本文针对工程具体条件,提出了地层超前帷幕注浆加固和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预加固措施,采用液压破碎锤开挖方式,通过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将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和高压输电钢管杆沉降与倾斜控制在容许范围内,施工效果良好,可为类似下穿高敏感结构物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盾构吊装对初期支护条件下矿山法隧道的变形影响,以实际工程为例,采用三维数值有限元分析方法,分析了实际地层条件下及对隧道周边地层进行加固后,矿山法隧道在盾构吊装作业下的变形,得出盾构吊装对初期支护条件下矿山法隧道的变形影响较大,在原有地层直接进行盾构吊装施工存在一定施工风险,宜在对隧道周边地层进行加固后再盾构吊装施工。本文采用结构建模进行数值分析,所得结果为盾构整体施工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注浆在地铁矿山法隧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目的: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在城市地铁中按喷锚构筑法原理进行设计和施工的浅埋暗挖矿山法隧道越来越多,本文旨在分析在矿山法隧道中各种辅助施工措施的特点、适用条件。 研究方法:通过对多个矿山法隧道的调查研究,对不同文地质条件、周边环境下的注浆措施进行分析对比和总结。 研究结论:在城市地铁中的矿山法隧道,需根据工程的周边环境、隧道埋置深度、工程及水文地质条件、隧道断面尺寸,结合隧道施工的基本工法,选择合理的注浆参数,对地层及围岩进行必要的加固和止水,不但可以避免较多的施工风险,节约工程投资,而且还可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及破坏,满足工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新建地铁隧道下穿既有铁路工程涉及到铁路运营安全和地铁施工安全,受到工程界的重视.文中选取暗挖地铁隧道斜交下穿某既有铁路工程为研究对象,该地铁隧道为双线、部分浅埋隧道,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难度和风险较大.通过ansys计算软件按初步设计的施工顺序和施工工艺进行三维数值计算,分析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沉降和塑性区分布.研究结论:(1)隧道施工引起地层内力重分布,是地表产生沉降的原因,但是列车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更为显著;(2)数值计算对施工措施的选择提供了重要依据;(3)施工前对铁路路基注浆加固或在铁路路基两侧预埋袖阀管根据沉降情况进行注浆,可对沉降变形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莞惠城际轨道新客运南站相邻隧道为例,探讨了城市隧道穿越高层建筑基础的关键技术。在隧道穿越城市高层建筑基础的施工中,通过做好安全评估,强化超前支护,对高层建筑基础采取注浆加固措施,采用静态爆破和控制爆破相结合的技术手段,减少对建筑物的影响,并通过加强监控量测等技术,使穿越高层基础的隧道得以顺利施工。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某地铁区间隧道工程为双线隧道,按规划线路需要下穿沪宁铁路轨道,盾构推进施工将引起上方铁路线路的轨面变形,影响铁路行车安全或速度,同时铁路行车也影响地铁隧道的安全。因此本文提出了采取"桩+板"方案地基预处理方案解决施工困难,并为同类下穿项目提供借鉴。研究结论:研究表明,对本地铁隧道采用"桩+板"方案加固,且采用加强配筋管片,有效控制了盾构时的铁路地面变形;施工过程中,同步注浆是关键,比正常注浆量增加0.1~0.2 m3为宜,且及时进行二次注浆,以保证地面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地铁隧道施工会对周围地层产生扰动,引起周围地层应力的释放和调整,从而导致相邻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和倾斜,严重时甚至出现失稳和坍塌,造成重大损失。文章以杭州地铁3号线隧道穿越某新建中学的盾构施工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NX,建立考虑隧道-土-锚杆-桩-建筑物相互作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双线地铁隧道同向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特性及基础与建筑物工作性状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盾构施工引起的地层、基础和建筑物变形较小;盾构施工前后,隧道附近桩基和锚杆的内力变化较大,建筑物梁柱构件的内力变化较小;建筑物的变形与稳定性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任杰 《铁道勘察》2021,(2):134-139
地铁车站端头附近建筑物易受基坑降水、基坑开挖、盾构始发、盾构掘进等多重影响。为研究新建地铁盾构隧道施工对既有老旧建筑的影响,以太原地铁2号线某盾构区间为例,根据工程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设计提出如下措施:(1)盾构始发采用“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2)建筑物外侧打设复合锚杆桩主动加固建筑物;(3)盾构管片采用多孔管片,盾构通过后再注浆加固地层。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表明,“钢套筒+洞外3 m冻结壁”的加固措施可有效保证富水砂层盾构始发的施工安全;盾构隧道侧穿建筑时,采用复合锚杆桩可有效控制建筑沉降。  相似文献   

15.
南京地铁2号线上海路一新街口站区间施工采用暗挖法施工,该地区为软流塑淤泥质地层,为防止地表过大沉降,必须对其进行地层加固。在施工中采用水泥一水玻璃双液浆全断面劈裂注浆的工艺进行地基预加固,并采用超前小导管和喷锚支护等施工方法,有效地控制了施工中的地表沉降,确保了开挖过程中隧道本身和地表建筑物和管线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在地铁工程建设中,盾构法施工得到推广使用。而当近距离侧穿建筑物的桩基时,盾构推进会对桩基周围土体及桩基产生影响,从而引起地表沉降,危及建筑物的安全。此文以深圳地铁某隧道区间盾构施工近距离侧穿一建筑物桩基为工程背景,选取桩基与隧道间距最小的断面,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数值计算模型,研究盾构推进对桩基周围土体及桩基的影响程度,以及造成的地表沉降。研究结果表明:桩身最大侧向位移出现在隧道轴线位置附近,桩的竖向沉降量沿桩长变化很小,桩身弯矩沿桩身分布,有正弯矩区和负弯矩区,桩身轴力沿桩长逐渐增大,到隧道轴线位置时达到最大值。隧道顶正上方地表沉降最大,为12.6 mm,两侧沉降量逐渐减少,形成一个横向沉降槽。  相似文献   

17.
信息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稳步发展,铁路领域正在运用此项技术进行革新系统的尝试。在列车的行车控制方面,无线传输技术的系统开发与应用正朝着提高系统可靠性、灵活运用性和降低维护成本的方向发展。为加快新系统的开发,需大力推进研发一种仿真  相似文献   

18.
昆明枢纽沿线软土发育范围广、深度大、成分复杂,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极为复杂。枢纽扩能改造工程下穿通道基坑多毗邻既有铁路、军事管制区、市政道路及高层建筑物等,变形控制要求高、难度大。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深基坑的支护设计及变形控制成为扩能改造工程的设计难点。本文在搜集、分析昆明地区既有基坑工程案例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影响昆明枢纽基坑工程安全的关键性因素,研究了软土基坑中围护结构、内支撑的受力变形特征,揭示了基坑施工对临近设施影响的作用机理,提出了"防渗水、保安全、控变形、重监测"的基坑设计原则,形成了复杂敏感环境下软土基坑加固及变形控制成套技术,可为未来昆明地区基坑工程的安全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以昆明地铁3号线西山公园站深基坑工程骑跨既有公路隧道为工程背景,利用Midas-GTS建立二维数值模拟深基坑全过程,研究基坑开挖对下方既有隧道的变形影响规律。分析坑内加固和基坑时空效应施工措施对控制隧道上抬变形的影响,结合现场实际监测数据和有限元分析表明:(1)基坑开挖对下部岩体具有显著的垂直方向卸荷作用,其受力状态和形状的改变程度受限于上部土体性质、土体开挖量、开挖方式及隧道围岩性质;(2)坑内加固后可明显降低隧道衬砌的隆起变形,降幅约为18%;(3)实际监测数据略小于计算结果,但变形趋势二者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20.
以西安地铁1号线矿山法区间下穿太平河桥工程为背景,运用有限元方法分析研究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桩基托换体系的施工力学行为,并论证超前注浆预加固地层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桥梁桩基托换体系安全可靠、环境影响小,可为后续类似桩基托换提供宝贵的借鉴和参考;桥桩托换段桩基出露施工环节对桥跨结构的沉降变形影响较大,是衬砌结构洞内托换群桩基础的关键工序,故施工过程中应予以重点关注;基于双层永久衬砌结构的桥梁桩基托换体系在完成承载体系的有效转换后托拱结构节点处产生明显的应力集中现象,因此应适当加厚桩基托换节点处结构厚度并增加配筋量以满足结构安全要求;桩基托换施工过程中桩基开挖暴露长度愈短,托换体系施工引起的桥跨结构沉降变形及桩基托换节点区域主应力值愈小;洞内预注浆加固能够显著降低桥跨结构沉降变形及托拱结构受力,从而确保隧道修建时桥梁结构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