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山区公路纵坡坡度和坡长组合设置存在不合理,导致重载车辆爬坡速度下降过快,而诱发长大纵坡路段交通事故。在分析车辆爬坡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运行特征的基础上,以某重载汽车为例使用仿真软件建立动力学模型。在约束最大爬坡性能的前提下,对满载时重载车辆爬坡特性及车速衰减规律进行仿真。在车辆功率重量比一定的前提下,设计不同坡度下的重载车爬坡及不同入坡车速的重载车爬坡2种工况,研究车辆爬坡过程中速度衰减规律及入坡车速和纵坡坡度对爬坡稳定车速的影响。车速衰减曲线表明,入坡车速对爬坡稳定车速没有影响,但其与稳定坡长成正比。对于爬坡性能差的重载车辆,当入坡车速为80 km/h 时,临界坡长小于400 m;当入坡车速为60 km/h 时,临界坡长小于300 m,均低于《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因此,爬坡过程中当车速衰减超过20 km/h时,需设置爬坡车道。最后,结合仿真中合理坡度和坡长的组合,提出具体的爬坡车道设置方法。   相似文献   

2.
从正在行驶的车道驶入另一条车道称为并线,并线是驾驶车辆的基本技巧之一,在我们超车、变换车道或者出高速路口的时候都会并线行驶。当车多、车速快的时候,并线的时机就更难掌握了。要做到安全并线,有一些方法是你必须知道的。  相似文献   

3.
从正在行驶的车道驶入另一条车道称为并线,并线是驾驶车辆的基本技巧之一,在我们超车、变换车道或者出高速路口的时候都会并线行驶。当车多、车速快的时候,并线的时机就更难掌握了。要做到安全并线,有一些方法是你必须知道的。  相似文献   

4.
一、概 述 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下,车辆以能够接受的行车速度,单位时间内一条车道或道路某一横断面通过最大车辆数(单位为辆/小时)。 公路通行能力是表示所能承担通过车辆的能力。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小于其通行能力时,公路上行驶车辆处于自由行驶状态,车速较高,交通密度较小,车头时距分布规律符合负指数分布,车辆能实行超车;当公路上实际交通量接近或等于其通行能力时,  相似文献   

5.
城市道路应急车辆路段行程时间计算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急车辆的路段行程时间计算问题,选择了具有代表性的单向2车道道路,在假设应急车辆不更换车道的条件下,根据应急车辆行驶规则,构建了城市道路应急车辆的2车道路段行程时间计算模型.得出行程时间和路段长度,自由流车速,常规车辆的平均车速,更换车道时间,车流的车头时距的关系.验证结果显示,该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双车道公路小半径曲线段中行车速度变化趋势及车速对行车轨迹的影响,建立了某村镇路段双车道公路3处曲线段的三维仿真场景,针对双车道公路运行车速离差大的特点,以小客车不同行车速度进行了驾驶模拟实验.为了保证数据精度,每段曲线提取31个断面.实验表明:车辆在车速较低时能以"减速—稳定—加速"的状态行驶,在车速较高时难以保持此状态;因驾驶员个体差异,曲线段行车轨迹主要分为"漂移"和"校正"两类;行车轨迹向弯道外侧最大偏移位于圆缓点处,向弯道内侧最大偏移位于曲中点处.同时行车轨迹侧向偏移量与行车速度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考虑驾驶员在作业区上游过渡车道上行驶的过程中,车辆可汇入相邻车道的临界间隙的变化情况,减少作业区警告区末端由于汇入产生的冲突,提出设置汇入提示标志。利用M3分布模型与间隙接受理论,通过微分方法得到次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利用该概率模型,得到了在不同交通流状态下的汇入提示标志设置距离,同时对影响汇入概率的交通流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当自由流比例及车速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交通流量增大而增大;而当车速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自由流比例增大而减小;当自由流比例与交通流量均相同时,设置距离随车速增大而增大。因此应结合作业区的限速值进行汇入提示标志的设置。  相似文献   

8.
<正>一、尽快打开车灯浓雾产生时,能见度降低。此时应尽快减低车速,打开车辆的前照灯及雾灯。这是为了确保我方车辆的驾驶员视野,并告知对向车辆及后方车辆我方车辆的存在。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当汽车前照灯向上方照射(远光打开)时,光线的乱反射作用将会影响到驾驶员的视野。因此,请务必将前照灯向下方照射(打开近光)。二、比对道路中线规范行驶  相似文献   

9.
高峰 《汽车运用》2010,(8):40-40
<正>频繁串道当你从旁侧超越前车并入中间车道时,右侧车道内同样有辆车也加速向中间车道并线,并且比你稍快并入车道。如果你只注意超越前车,等看到右侧并来的车时,极有可能来不及反应而蹭上对  相似文献   

10.
驾车礼仪ABC     
1.要专心孜孜地驾车,不要因观赏周围景色、交谈、打手势等而分散注意力。不要酒后驾车。遇见红灯时,应将车停在标线内,此时不要超越其他车辆或紧急制动以免影响后面车辆的行驶。不要将他人的车挤离车道。当别人的车从身边驶过时,应放慢速度而不要加速行驶。不要朝别的驾驶人员大喊大叫。遇见突发事件,要当机立断,不要优柔寡断。2.如果因违反交通法规而被交警拦下,对待交警的态度要礼貌、友善。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违反交通法规,是交警判错了,也要平心静气地向交警说明自己的理由,不要粗鲁和太激动,你会有机会申明是非曲直的。如果你确实违反…  相似文献   

11.
各类道路设计方法和规范均假定车辆严格沿道路中心线行驶,即车辆中线与车道中线重合,该假设与车辆真实轨迹存在较大差异.针对该现象,通过无人机航拍技术对南京市主干路诚信大道进行调查,获取车辆真实运行状况,借助PotPlayer和AutoCAD软件采集车辆的地点车速及轨迹偏移值等数据,在划分车道和车辆类型的基础上,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和对比轨迹偏移值,探究车辆速度和宽度因素对轨迹偏移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车道上不同类型车辆的偏移值之间存在差异,同一类型车辆在不同车道上的偏移特征也存在差异;各条车道上小/中型车偏移量均值都显著大于大型车,车辆轨迹偏移均值在慢车道上达到最大值;各条车道上大型车轨迹偏移量离散程度最小,而小型车最大;车速和车身宽度因素对轨迹偏移的影响与车辆类型和车道类型均有密切关系,速度因素的影响要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2.
高军 《驾驶园》2011,(8):77-77
英国数学家模拟高速公路的车流进行试验与分析,发现如果驾驶人任意变换车道或急踩刹车,都有可能导致后方车辆车速放慢,连带影响车流的顺畅,犹如混沌理论所提及的蝴蝶效应一般。为何一个小小的变化就能导致后方的"交通大海啸"?请看本文介绍。  相似文献   

13.
正3.外部综合发声器外部综合发声器的作用是为行人提供车辆正在接近的声音警示,其位置如图51所示。在下列情况下,当车辆处于电动车(EV)模式时,该扬声器将被激活:当车辆开始移动时,车速最高达20km/h时仅限北美,当车辆静止和车速最高达30km/h时外部综合发声器接收来自信息娱乐放大器的声音信号。在激活后,外部综合发声器将会发出低频噪声。信息娱乐主控制器(IMC)充当网关向  相似文献   

14.
对自主设计的三孔钢波纹板拱桥结构进行野外车辆荷载试验,得出了不同车速、不同车道下三孔钢波纹板拱桥动态挠度及冲击系数的变化规律;通过对有限元计算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验证了建立的模型及边界条件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互相吻合。基于该模型,对不同车速下三孔钢波纹板拱桥动力响应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当车辆以一定的速度过桥时动力效应比较明显,且速度越快动力效应越大;拱桥的应力幅值并不是随着车速的增加而增大,临界速度为40km·h-1。  相似文献   

15.
双车道公路超车两难区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超车行为分析,提出了双车道公路超车行为的两难区域概念,在该区域内超车车辆既无法完成超车动作又不能在避免与对向车辆相撞前安全避让。应用运动学理论建立了下游车队规模、车速、设计车速与两难区域范围以及安全超车视距之间的关系,发现与超越单车的视距要求相比,超越车队所需的安全视距较大,且随着设计车速、下游车队规模以及车速的增大而增大。并发现当流量或车速较大时,两难区域出现的概率较大,且因驾驶者错误估计引发交通事故的机会增多。最后给出了不同下游车队规模条件下安全超车的速度限制及视距要求,为制定安全行车策略以及道路安全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由于事故车辆占用车道,使得车辆通行的车道数目减少,道路的通行能力降低,造成排队和交通拥堵,对交通运行产生一定的影响。以双向6车道的城市道路为例,运用Vissim仿真软件模拟交通事故下的交通运行,分析车流量、占道类型、事故持续时间以及借道超车4种因素下的交通影响。结果表明,流量越大、事故持续时间越长、占道数目越多,事故对交通的影响越大。当流量达到3 400 veh/h(D级服务水平),占1个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4 0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且占据车道2比占据车道1和占据车道3的延误要大;当流量达到1 900 veh/h(B级服务水平),占2条车道的车辆延误显著增加直至流量达到2 700 veh/h时才逐渐趋于平稳,占据车道1和3的车辆延误要小于占据车道1和2以及占据车道2和3的延误;在相同占道情况下,不同事故持续时间下的车辆延误随流量变化的趋势大体是一致的;当事故道路服务水平为D/E/F级,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D级时(事故占用内侧1个车道),以及当对向道路服务水平在A/B/C级时(事故占据内侧2个车道),进行借道超车均能有效减少事故路段车辆延误。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城市道路车道缩减区发生拥堵时对路段通行能力的影响程度,选择车道缩减区缓冲区上游段和终止段下游区的平均车头时距、平均车速两个指标,研究发生拥堵时车道缩减对道路通行能力的影响。在高峰时段,对缩减区上游和下游的车辆行驶状况进行数据采集,经处理获取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正常通行时,缩减区上、下游通行能力值非常接近,说明较小的流量通过缩减区对路段的通行能力影响不明显;当缩减区发生拥堵时,缩减区下游消散的通行能力比正常通行时低10%,说明发生拥堵后对路段的通行效率有较大影响。针对有、无限速措施的情况,采用非参数检验的Mann-Whitney方法,对临近车道缩减区车辆通过调查线的时间分布(TVC)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取限速措施后,车辆通过调查线的时间平均值由2.92s减少到1.52s,车辆排队长度由70.3m减少到24.3m,车辆在缩减区内的延误降低;在5%显著性水平下,无限速措施的TVC中位数与有限速措施的差异较大,无限速措施下车辆通过调查线的时间跨度延长,车辆排队长度增加,延误时间增加,对路段运行效率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可变临界间隙条件下的加速车道车辆汇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虑驾驶员在入口匝道加速车道上行驶过程中车辆汇入的临界间隙变化的情况,应用微分法推导求得加速车道上车辆的汇入概率模型。该模型更好地考虑了道路物理特征和主路交通状况对驾驶员汇入行为的影响,并揭示了加速车道长度、主路外侧车道车流量对于车辆汇入概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主路外侧车道流量较低时,车辆在加速车道始端较近距离内就可以寻找到可汇入间隙;而当主路流量较大时,车辆在加速车道始端汇入主路的概率大大降低。另外,随着加速车道长度的增加,驾驶员在加速车道上的汇入紧迫感下降,会导致相同位置汇入概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19.
《驾驶园》2016,(4):68-69
事故过程分析:事发路段为一段三车道的快速路,从视频可以看到事发时该路段车辆相对较多。蓝车一开始从最左侧车道压实线违规向右边变道超车,当变到中间车道后,紧接着要第一次从中间车道准备往最右侧车道变道时,受到拍摄车的阻拦没有变道成功。紧接着在拍摄车和前方卡车刹车的间隙,蓝色车企图第二次违规变道,而这一次由于两车相隔太近,与拍摄车发生碰撞。因为车速较快,碰撞后蓝色车直接发生了翻车。重庆晨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5日,东莞中堂大桥一辆大众轿车强制变道,被一辆比亚迪  相似文献   

20.
车辆合流行为是干扰高速公路主线交通运行的主要原因。文中以交通流参数调查为基础,应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高速公路合流区的交通量及组成、车速和车头时距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后侵入时间(PET)的冲突严重性判别方法,建立了基于负二项分布的交通冲突预测模型,并结合交通冲突数和冲突率对合流区的安全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合流区各车道的车头时距与爱尔朗分布拟合较好,外侧2条车道的车速服从正态分布;严重冲突、一般冲突和轻微冲突对应的PET阈值分别为1.23、2.50和4.44s;合流区交通冲突的发生与交通量、大型车比例、速度差及车道位置等显著相关;根据安全水平可将合流区划分为安全、危险及两者之间3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