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近年来,南美西岸与亚洲之间的集装箱海运贸易发展迅猛,成为全球集装箱航运市场的一大亮点,其原因在于:(1)南美西岸国家经济贸易发展态势良好;(2)南美西岸国家积极开拓欧美以外的出口市场;(3)货物运输集装箱化率提高;(4)南美西岸港口经营环境改善。本文从运力供给、货流分布和港口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亚洲——南美西岸航线市场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
港口动态     
《海运情报》2006,(8):38-38
上半年中国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22.4%,中远太平洋上半年集装箱装卸量增长24%,大连港滚装码头投产,洛杉矶/长滩港作业人员过剩,马士基将萨凡纳港作为北美南部的主要港口利用,南美集装箱港纷争不断,勒阿弗尔港上半年集装箱吞吐量减少4%,2005年中日航线日本港口集装箱吞吐量,泽布吕赫港5年后集装箱吞吐能力将提高到400万TEU。[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正亚洲到北美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海岸航线的集装箱船平均容量,已经超过亚洲到北美西海岸航线的集装箱船平均容量。船舶大型化的涟漪效应继续在扩散。各航线配置运力的平均船舶容量比较近几年来,随着承运商不断部署更大但更少的船只,几乎全球所有主要贸易航线都出现了集装箱船平均尺寸增加的情景。随着2016年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的通航,亚洲到北美东海岸和墨西哥湾沿岸的贸易航线上的平均船只尺寸急剧增大,平均船只尺寸目前已超  相似文献   

4.
虽然太平洋海事协会已与国际码头仓储工人联盟达成协议,美国西海岸港口的拥堵问题仍然难以解决,继续影响着泛太平洋航线的发展前景。随着泛太平洋航线的经济基本面不断走强,集装箱运输量(特别是东向贸易航线)本应实现强劲增长。不过,今时不同往日。虽然太平洋海事协会与国际码头仓储工人联盟于2月20日达成了临时协议,但美国西海岸港口工作效率下降,导致港口拥堵,还是给贸易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5.
钟秋 《海运情报》2005,(9):12-13
一、港口拥堵与运输基础设施,2004年的集装箱货流.亚洲/北美航线东行比上年增长14.4%.亚洲/欧洲航线西行增长16.9%。2005年的增长率。商船三井预测北美航线东行增长13.4%,欧洲航线西行增长13.8%。太平洋航线稳定化协定(TSA)预测增长12%~14%,远东班转公会(FEFC)预测为17%。  相似文献   

6.
走近苏伊士     
虽然巴拿马运河是亚洲/北美东海岸全水运集装箱贸易航线的首选,但远洋承运人已在积极考虑走苏伊士运河以实现全水运航程。2000年以来,多种原因造成了亚洲/北美东海岸全水运贸易航线的逐年兴旺。1.通过亚洲/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北美东海岸全水运贸易航线,承运人可以一路挂靠东南亚港口、印度次大陆港  相似文献   

7.
《集装箱化》1995,(12):39-41
海关总署发布对代理报关企业管理的新规定;“海关2000工程”将全面启动;1994年我国内河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6万TEU;中远变更PNW运输的挂港周日;中国至南美西海岸航班开通;中远加速两条国际集运航线的班期;国际集装箱沿海内支线运输会议在津召开;大连/仁川客货班轮航线开通。  相似文献   

8.
航线     
《中国船检》2004,(12):56
长江至台湾间接航线将开通    由位于长江口的太仓港经日本石垣岛至台湾高雄、基隆港的集装箱航线已获中国交通部批准,这是交通部批准的长江沿岸港口中首条间接至台湾的航线。目前开航的准备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太仓市港务局表示,这条航线预计能在今年年内开通。 宁波港新增中南美集装箱线    日前,随着智利南美轮船公司下属“智利卡亚俄”轮自宁波港集团北仑第二集装箱有限公司码头成功首航,标志着宁波港至中南美的集装箱远洋干线正式开通。该航线由宁波船务代理有限公司代理,日本邮船(中国)有限公司和智利南美轮船公司联…  相似文献   

9.
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与进出口贸易的相关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仪 《水运管理》2001,(7):29-31,21
1998年4月,上海航运交易所开始试发布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至今近3年的运行表明,该指数能够客观、及时地反映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阴晴”变化和运价走势。也因此,CCFI成为继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和巴尔的摩油轮运价指数之后的世界第三大海运运价指数。 CCFI由 1项综合指数和 11项分航线(香港、韩国、日本、东南亚、澳新、欧洲、地中海、东西非、南非南美、美东和美西航线)指数组成,反映了中国出口到世界各主要港口航线上集装箱班轮运价的波动状况,其国内出发港包括:大连、天津、青岛、上…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70年代苏伊士运河关闭时,日本与美国联合,利用美国东、西海岸的港口和铁路网,开展“海一陆一海”集装箱联运将货物运输到欧洲,形成北美陆桥运输。无论运输费用还是货运时间,均比走海运经巴拿马运河要少,比绕道好望角或南美更少。但因美国东海岸港口和铁路都十分拥挤,货物出现了积压,从而抵消了大陆桥运输带来的时间节省。同时,西伯利亚大陆桥的出现和发展,也使北美大陆桥运输业务量大大减少。目前,北美大陆桥运输已经退化,被小陆桥运输和微型陆桥运输取代,形成了美国陆桥运输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