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1 毫秒
1.
为了对高铁客运枢纽乘客候车时间分析预测提供理论支撑,从探寻高铁乘客候车时间的分布特性入手,在对高铁枢纽内乘客候车时间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乘客候车时间分布拟合。基于方差分析方法,对高铁枢纽内乘客候车时间影响因素进行了显著性分析,并对乘客候车时间显著性影响因素与候车时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利用改进的BP神经网络,构建了高铁枢纽内乘客候车时间预测模型,并利用调查数据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高铁枢纽提前购票乘客候车时间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市内出行时间、对外出行距离、对枢纽的熟悉程度、受教育水平、市内交通方式均对候车时间造成显著影响;所构建的候车时间预测模型的计算值与调查值的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11.2%,预测误差基本控制在20 min以内。  相似文献   

2.
可靠性理论在公交网络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公交线路的布局及其发车频率两因素对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影响,以公交网络拓扑为基础,借鉴工程可靠性理论,从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以及公交网络3个层次提出了乘客候车可靠度概念,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模型,并设计了可行的计算机程序。其中直达站点对、非直达站点对的乘客候车可靠度指标反映了在给定的公交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公交网络乘客候车可靠度反映了所有站点对之间乘客候车难易程度的平均值。乘客候车可靠度图中各站点对之间用线条连接,其宽度表示乘客候车可靠度值大小。该图可反映乘客在站点对之间出行时等候公交车辆难易程度的分布规律。算例证明了乘客候车可靠度及其图形能够为公交网络的定量、定性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近几年迅速普及的实时公交APP为研究对象,研究公交实时信息对乘客出行产生的影响。通过站点调查(步行调查和候车调查)和跟车调查的数据收集方式,主要调查其对乘客的步行速度、感知候车/乘车时间、实际候车/乘车时间及乘客在候车/乘车时的情绪水平的影响,然后用平均差检验分析调查数据。结果表明:使用实时公交APP和不使用的乘客在步行速度、感知候车和乘车时间及候车和乘车情绪水平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公交实时信息不仅可以降低乘客的感知候车/乘车时间,同时还可以降低乘客的实际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4.
候车时间的可靠度可直接反映公交运输系统的运营状态和服务水平,是影响公交运输竞争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通过建立公交站点乘客候车时间的可靠度模型,计算出公交线路中各个站点乘客的候车时间可靠度,为公交站点布置和发车频率制定提供参考;并以成都市某公交线路为例,运用该模型对其站点早高峰乘客候车时间可靠度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乘客的候车时间可分为2部分(在出发站点的等待时间及在换乘站的换乘时间),仅考虑换乘时间最短的区域公交协调调度模型无法降低乘客在出发站点的等待时间。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公交联动发车的概念及需满足的条件。在对乘客类型分类的基础上,分析了弹性乘客候车时间的计算方法,统计了各类型乘客的各部分候车时间,以所有乘客总的候车时间最短为目标建立公交联动发车模型。针对模型变量多的特点,选用遗传算法进行了求解。采用实例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维持发车间隔不变的基础上,联动发车模型较区域协调调度模型在降低乘客候车时间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乘客候车时间降低了15.2%。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公交站点的候车排队客流调查分析,研究了站点排队客流的特征,针对候车排队客流周期波动的特征,采用灰色理论的研究方法对于候车排队客流进行预测,并在此基础上应用最小二乘法的非线性拟合的方式对于残差进行预测,最后将灰色理论预测结果与残差预测结果进行整合.通过实例,验证了改进后的灰色理论在公交候车排队客流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并且取得了比较好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7.
候车区是铁路客运站内旅客聚集密度最大、停留时间最长的区域,其合理运用对提高客运站的运输组织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铁路客运站候车区车次分配问题建立了基于三目标的数学优化模型(优化的3个目标分别是:一个候车区在同一时间只能被一个车次占用、便于旅客进站上车、保持候车室运用和负荷均衡性),并对该模型进行算法设计和求解.通过实例验证和参数微调对比,对候车室运用方案的优劣进行了评价,验证了数学模型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交调度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增强公交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竞争力。从乘客候车满意度和公交公司运营成本的角度分析了公交车调度问题,建立了以乘客候车满意度为目标的公交线路发车频率优化模型,实现了模型的求解算法,并通过仿真算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9.
作为优先发展的交通方式,公共交通以其运量大、运输成本低和节能环保的优势广受青睐。然而,准点率低、乘客候车时间及运输时间过长等问题使其对于乘客的吸引力难以提高。因此,为优化公交调度、降低公交系统运营成本、提升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对平峰时段单向行驶的某一线路公交车的停靠与越站优化问题进行研究。以公交车是否在站台停靠为决策变量,建立了以最小化停靠成本、乘客在站候车时间、被越站站点的乘客额外候车时间及车辆在站停靠时间为目标的城市公交越站调度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在MATLAB软件中使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求解,选取了广州市126路公交为实例进行计算以验证方法可行性,并进行了各目标权重的灵敏度分析。最终得到的公交越站调度方案可达到10%的优化效果,且最大权重目标为乘客站点候车时间。故该模型具有一定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0.
这天,倒霉的事偏偏落到了浙江省箬横镇西浦村陈某的头上.他好端端的在公交车亭候车,却被一辆飞驶而来的出租车撞进了医院.你说这不是"飞来横祸"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建立层次分明、布局合理、衔接顺畅的国省干线候车亭站点体系,推进交通运输部"畅、安、舒、美"的举措实施,对国省干线公交候车亭的规模建设进行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对国省干线公交客流量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车辆到达与离开、乘客上下车、候车、照明、卫生等基本功能需求,并以此为依据结合地理、地形条件对候车亭进行了规模测算分析,研究了停车港、候车区以及附属设施等相关服务设施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影响因素和核心变量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直线式及港湾式候车亭规模计算模型;最后,以G354瓮安高梁坪至草塘公路改扩建工程为依据,对研究结果进行推广与应用,其社会效益和生态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2.
成都公交智能化管理系统让市民平均候车时间从9分钟减少到5分钟;乘客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查询公交信息。它使公交车的运行效率更高,市民出行更便捷,人们乘车更安心。  相似文献   

13.
《汽车电器》2008,(2):12-12
候车助手F80(多功能汽车信号发生器) 输出信号包括:正弦波、方波、锯齿波、58+1正弦波、58+1方波、57+1正弦波、22+1正弦波、0-5V电压模拟、0-10K电阻模拟。是汽车电脑维修、各种传感器信号模拟、里程表驱动跑表的专用设备。价格360元。  相似文献   

14.
站在公交站台上候车,往往会为下一班公交车何时到达而紧锁眉头。不过,如果你身处成都或郑州街头用手机发条短信到公交指定的平台,就能提前知晓乘坐的车离当前站台还有多远。这一切都源于短信平台的成功开通。  相似文献   

15.
利用柔性公交灵活度高和成本低的优点,考虑公交线路交互对乘客出行选择的影响,提出了城市外围非高峰时段多线路柔性公交的协调调度。首先阐述了柔性公交的运营模式和适用条件以及柔性公交与定制公交的区别。其次分析了城市外围非高峰时段多线路柔性公交的协调调度问题,并给出了柔性公交协调调度的具体流程。接着以乘客的候车时间、乘客减少的步行时间、乘客增加的乘车时间、公交车的运营成本为指标,考虑常规乘客的候车时间约束和公交车响应预约请求时的综合效益约束,建立了多线路柔性公交协调调度的双层规划模型,其中上层模型以乘客的出行时间最少为目标,下层模型以公交的运营成本最低为目标。然后设计了遗传算法,对公交车响应预约站点时的车上乘客数量进行编码来求解该模型。最后以重庆市180路和396路公交为例设置了预约站点,并在4种预约比例下对多线路柔性公交的协调调度和单线调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有多条柔性公交线路可响应预约站点时,进行协调调度可减少实时预约乘客的候车时间;有共同目的站点的乘客数量越多,进行多线路柔性公交协调调度时乘客整体减少的出行时间越多;预约站点所有乘客有共同目的站点时,进行多线路柔性公交协调调度能降低公交的运营成本。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及乘客、司机的主观能动性的智能公交系统。以现行公交的车载和站台子系统为分析与研究背景,通过对现有智能站台进行技术改造,加入信息交互的微处理器模块,利用触屏系统实现信息采集,通过云服务器处理系统实现信息分配,从而实现乘客出行优化和公交司机对候车信息充分利用,逐步实现智能化,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7.
《轿车情报》2009,(9):208-209
是否在选车时不知如何是好?是否在购买车险里毫无头绪?是否在开车时遇上了烦心事?是否在候车时碰到许多困惑?有车的生活是美好的,但关于车的烦恼也不少。无论是开心的,还是烦恼的,总之,一切和汽车相关的问题,都欢迎您来信和我们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诸杰 《人民公交》2016,(7):25-25
7月6日,杭州公交集团在推出17条“博爱专座之问情夕阳”线路基础上,继续在途径养老院及医院的8条线路上推行“博爱专座”;在医院周边老年乘客候车较多的公交站设立“博爱专座”,所有“博爱专座之问情夕阳”线路和站点,都设置“博爱专座”专属标识。  相似文献   

19.
把步行时间、候车时间、乘车时间、乘车费用等影响公交出行的因素,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得到其与动态公交信息间的函数关系。利用参数标定方法建立起公交阻抗的综合函数关系,借助数学方法,将时间与费用这2种阻抗进行量纲的统一。进而实现了公交阻抗与其他交通方式阻抗之间的可比。将模型应用于具体的实例中,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无人驾驶汽车对中短距离市际间出行选择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通过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构建出行者对无人驾驶汽车的感知行为控制、主观规范、行为态度和行为意向心理潜变量.然后将这些心理潜变量纳入到随机系数Logit模型建立混合选择模型.以武汉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效用函数中,车内时间、出入站和候车时间,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