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针对目前城市轨道交通出入线接轨方式存在的问题,以武汉地铁12号线复兴村小型停车场工程为依托,对复兴村站单线折返入库接轨、黄海路站单线接轨、复兴村站和黄海路站八字形接轨3种出入线接轨方案进行了对比,建议采用单线折返入库接轨方案。对推荐方案出入线的平面及纵断面进行了设计,并对出入线收发车能力进行了论证,其结果满足12号线远期高峰小时行车量的要求。该出入线接轨方式解决了停车场紧邻正线布置时接轨难的问题,显著节省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研究是轨道交通前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无锡地铁1号线西漳车辆段出入线的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进行比较后,从接轨站车站规模、线路条件、行车干扰程度、折返以及出段作业效率、建设投资等因素出发,综合分析,最终确定了最合理方案。研究结论:(1)出入线应本着方便运营、优化平纵断面条件,减少与正线的行车干扰,提高列车折返、出入段作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等要素来选择合适的接轨方式。(2)在轨道交通设计中,应结合车辆段的段址,正线线路条件、车站规模,行车,运营,投资等多种因素,选择相对合理的接轨方式。有条件时可结合段型布置,实现列车调头转向功能。(3)在选择车辆段出入线的接轨方式时,应从区域规划,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最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3.
地铁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地铁车辆段出入段线的一般配线形式.针对近年来强调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处应设置安全线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对照《地铁设计规范》中安全线的设置条件,认为在车辆段出入线与正线接轨点处不需要设置安全线。分析近年来新推出的车辆段出入线接轨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2个优化设计方案,并以上海地铁1号线梅陇车辆段出入线方案进行类比,证明没有安全线列车运行的安全是可以保证的。结果表明,该优化设计方案具有车站长度短、可大幅度降低工程造价、行车安全、调度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地铁车辆段出入线的设计方案直接影响整个车辆段的平面布置和接轨站的设计规模,就深圳地铁1号线南头车辆段出入线的平面布置展开方案设计。通过对一站接轨方案和两站接轨方案的深入研究,从地方规划、运营需求以及线路通过能力等方面分析确定了合理的设计方案。尽管出入线两站接轨方案的投资较其他方案多,但综合考虑前海片区的土地利用、物业开发等因素有着潜在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将出入线两站接轨下穿正线方案作为本设计的推荐方案。在地铁设计方案比较中,应该把工程对地方规划的影响作为衡量方案优劣的辅助指标,定性地分析工程在结合规划后所能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继而选择更合理的设计方案,把地铁建设和城市规划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两端多为曲线,受曲线控制,折返线距离站台较远导致折返能力较低,不能满足行车组织要求。为解决站前直线段长度不足以设置折返渡线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站前区间线间距设置单渡线或交叉渡线进行折返的方案。通过对不同线路偏角、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的站前单渡线计算,结合单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单渡线折返能力可达13~20对/h;通过对不同道岔型号、不同车辆编组、不同车站区段线间距的站前交叉渡线线路计算,结合双股道技术作业流程,站前交叉渡线折返能力可以达到19~25对/h;对于直线电机地铁及其他采用短编组的中低运量系统,折返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结合长沙地铁的设计、运营经验,阐述了单渡线、停车线、车辆基地出入线的设置思路.提出地铁配线设置不仅应满足规范要求,更应满足运营的需求.对于单渡线的设置,建议适当调整间距,缩减车站规模;对于停车线的设置,建议尽可能考虑临时折返交路设置的可能性,其使用效率还有待验证;车辆基地出入线应尽可能兼做折返功能,同时不宜过长,采用八...  相似文献   

7.
研究目的:地铁建设受城市发展、市政规划、地质条件等多种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出入线的接轨形式一直以来都是地铁建设和业内研究的重难点。鉴于出入线的接轨方案直接影响地铁日后的运营和行车组织,本文着重介绍出入线平面、纵断面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技术要求,就目前国内几种常见的终点站、中间站出入线接轨方式,分析其适用条件和优缺点,以期对业内地铁设计提供参考。研究结论:(1)出入线设计应综合考虑方便运营,减少列车出入的空走时间、正线行车干扰,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折返效率等因素;(2)结合车辆段及停车场选址、正线运营组织方式、车辆的技术条件、工程投资规模、地质条件、前期征地拆迁、后期社会及经济效益等条件进行经济技术比较,选择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3)合理的接轨站及接轨方案应考虑线路的延伸条件,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求;(4)本研究成果可为地铁场段出入线设计及接轨方案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客运专线车站设计有关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研究客运专线车站设计车场布置及有关设计标准,提出客运专线车站设计采用标准的具体建议。研究方法:结合客运专线车站设计存在的问题,车站作业的要求和特点,对车站设计技术标准进行研究分析和总结。研究结果:提出了客运专线站场设计高、普速车场布置方式;对旅客通道站台出入口的宽度给出计算公式;对安全线设置要求提出了建议;分析计算了车站到发线数量确定的参数和方法,分析了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的组成因素、道岔型号的选用、道岔配列及铺设要求等设计标准。研究结论:客运专线车站高、普速车场应采用分场分线布置;到发线数量为0.063 3倍的旅客列车换算对数;旅客站台出入口最小宽度,始发站岛式站台为5.0 m,侧式站台为4.5 m,中间站为2.5 m;车站到发线有效长度为700 m;列车控制系统不能满足列车追踪间隔或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时,建议在车站到发线接车末端设置安全线;道岔应离开竖曲线起终点或变坡点不小于20 m的距离布置。  相似文献   

9.
在国内各城市的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中,既有不同线路之间的换乘,也有主线与支线的换乘,因此,折返站可能同时是换乘站,有些则需要兼备车辆基地出入线的接轨,在有支线交路的线路上,折返站可能就是支线接轨站。折返站作为关键节点车站,辅助配线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轨道交通线的运输能力、工程造价、车站型式等,设计折返站辅助配线方案时,应当根据换乘方便性的要求,做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以选择最适合工程的配线方案。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铁辅助线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铁道线路一般包括互线、车场线(含出入线和试车线),辅助线和联络线,其中辅助线包括折返线,存车线,停车线,渡线和安全线等。由于这些辅助线大都从车站接轨,在工程设计中往往需与相关车站一并考虑,因此有时也称之为车站配线,地铁辅助线设置的最终目的是保证列车的正常运行,实现合理调度和确保行车安全,各种辅助线的功能不尽相同,地铁工程的造价又相当高,要完成经济,安全、高效的工程设计,必须充分研究各种辅助线的功能需求及其设计要点,现就各种辅助线的设计谈点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1.
在分析引起城市轨道交通区间堵塞原因的基础上,归纳区间堵塞时的行车组织方法.根据区间堵塞时行车组织措施的要求,讨论确定临时折返点位置的影响因素,阐述临时折返点辅助线的配置方法,对具有临时折返能力的停车线和渡线的配置形式、特点进行研讨,提出配置方法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采用网络通风算法,确定铁路隧道紧急出口及隧道口救援站内防灾通风工况下的射流风机型号及数量;采用三维数值方法,研究紧急出口辅助坑道内及隧道口救援站平行导洞内射流风机安装位置对防灾通风效果的影响,提出射流风机安装位置与防护门及隧道口救援站最外侧联络通道之间的距离建议值.结果表明:对于单车道辅助坑道紧急出口,射流风机安装位置...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主要以地面敷设为主,与大运量快速轨道交通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应按照施工现场的地形情况,综合考虑远期线网发展、运营灵活性、经济技术、客运业务、折返能力、施工难度等因素,合理设计折返线方案。根据现代有轨电车的特点,分析了有轨电车起终点站折返线的型式,探讨了有轨电车折返线的设置原则,提出了折返线长度和安全距离计算方法,并以某工程中的参数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折返能力已经成为限制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的主要瓶颈,其原因是在车站设计时,对折返站在运营过程的运输调整的灵活性和远期能力的适应性考虑不足。以柏林、巴黎、伦敦、莫斯科和上海等5个城市、共62条线路、100多个终端折返站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终端折返站的常见折返站型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出不同城市折返站的选型规律和特点;然后从建设成本、能力适应性、运营灵活性和发展适应性方面对不同折返模式的站线布置形式进行对比分析,并选取了两个在能力适应性和发展适应性上具有参考意义的混合折返站型;最后提出了我国城市轨道交通折返站型选择和配线设计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并列车场场间渡线实现了跨场跨线列车运行,但其站场布置对信号控制系统要求较高。对设置场联轨道区段和调车信号机、双动道岔双控信号等场间渡线道岔控制方案进行研究分析,并进一步提出渡线道岔分场控制及经衔接道岔定反位进路敌对照查防护的平行隔开解决方案,既满足了跨线列车运行要求,又保证了运营安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地铁车辆段设计、建设经验及现代有轨电车特点,对影响现代有轨电车车辆段总平面设计的资源共享、出入段线、洗车线、试车线、段型、物业开发等各关键要素进行分析,提出结合车辆掉头功能综合设计出入段线、段型的思路,在条件允许情况下优先采用贯通式运用库和洗车作业方式,针对物业开发提出咽喉区不上盖和增设天井的建议。结合设计实例,对设计思路和各关键要素进行实践,实现总平面设计与物业开发有机结合,总平面布局合理规整,运营调度灵活便捷,为类似车辆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地铁线路设计是重要的环节,确定的设计参数直接影响工程造价。本文针对辅助线、曲线线间距、坡度等线路涉及的设计内容进行探讨,把理论和具体做法通过实例总结出来,给线路设计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研究方法:结合沈阳地铁线路设计经验,采用几何和代数方程方法进行研究。研究结果:通过研究地铁线路设计中相关参数,得出有效长度、渡线、线间距、节能坡度等计算公式,并阐述了设计中结构限界、轨道类型、信号制式等对线路设计的影响。研究结论:本次研究的计算方法,表明地铁的线路设计与轨道、信号等参数密切相关,不同参数决定不同的设计内容。要进行不同的方案比选,才能得出合理的线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8.
张鲲 《铁道工程学报》2007,24(4):100-102,112
研究目的:探讨既有线改造达到速度目标值200km/h时,客货共线车站设计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研究方法:结合胶济线车站调整情况以及车站设计情况开展研究。 研究结果:根据站间距、货运量、客流吸引等因素来确定车站的分布和车站作业性质;通过车站设计的总结提出了200km/h客货共线车站设计中有关道岔、站台、安全线等设计可借鉴的标准。 研究结论:目前200km/h及以上铁路干线的设计均以《暂规》作为设计指南,可以借鉴胶济线实际运行结果进一步完善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