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沪杭高速公路大蒸港桥由南向北依次上跨新老沪昆铁路、杭申线(上海段)III级航道和下穿S32高速公路。该文阐述了该工程采用长联超大幅度桥梁顶升、老桥吊开接高、老桥拼宽、大跨连续钢-混凝土组合箱梁桥等技术。其中,老桥顶升最大联长达188 m、最大顶升高度达4.461 m;老桥吊开接高最大高度约7.4 m、改造后立柱最大高度18.4m;老桥外侧拼宽2.5~6.5 m,新老结构连接困难;跨大蒸港航道采用了2×75 m等高度单箱单室大悬臂连续钢-混凝土组合箱梁。该工程对高速公路老桥改建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日益加剧,对现有城市桥梁进行拼宽改造可极大的缓解城市交通压力。然而,许多城市桥梁由于受到现有结构特殊性、新桥布跨特殊性等限制,使得新老桥之间无法直接进行结构连接。因此,进一步开展新型拼接构造的研究十分必要。该文总结了常规拼桥的拼接方式,并依托实际工程,针对老桥挑臂承载能力不足且加固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用于复杂工况下的桥梁拼宽构造,为相近拼宽桥梁结构的设计与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省省道某空心板旧桥在采用刚性连接法拼宽整治后,荷载等级拟从汽车-20级、挂车-100提升至公路-Ⅰ级(2015规范)。为研究该桥的实际承载能力和该种拼宽形式的受力性能,为此类拼宽空心板桥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采用正交网格划分的梁格法对该桥进行模拟,按照汽车-20级、挂车-100;公路-Ⅰ级(2004规范);公路-Ⅰ级(2015规范)共3个荷载等级对其进行试验加载。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正交网格划分的梁格法可以精确模拟斜桥的弯扭耦合作用和接缝处横向力的传递,实测数据可靠;试验拼宽空心板满足运营荷载等级提升的要求;老桥校验系数均值为0.77,大于拼宽部分的0.65、老桥相对残余均值为10.72%,大于拼宽部分的6.02%,表明老桥安全储备系数小于拼宽部分;相对于铰接拼宽形式,采用刚性连接法的拼宽空心板接缝附近主梁受力变形较为均匀,横向传力效果较为理想,是一种可以广泛推广的空心板拼宽连接方法。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的道路交通规划,永州湘江大桥的引桥将由落地桥梁变为平坡,再加长跨过路口。老桥拆除重建将面临成本高、交通影响大、社会影响不好等诸多问题,所以采用顶升及拼宽技术进行改造,需顶升3跨桥梁,铺装调整1跨桥梁和两处老桥拼宽。工程利用既有的承台和盖梁,采用承台一盖梁式的断柱顶升方式,进行比例调坡顶升,最终完成坡度调整。工程采用拼宽方式,新设两条上下匝道,弹性连接不影响老结构的受力体系,桥面行车舒适度高,铺装层修复方便,所以工程最终采用了弹性连接的拼宽方式。  相似文献   

5.
江臣  郭赵元  傅晨曦  苏强 《公路》2023,(3):104-110
近年来,钢混组合结构逐渐在高速公路桥梁拼宽中得到应用。本研究以某高速公路跨线桥梁为背景,对比分析了钢混组合结构拼宽与混凝土结构拼宽方案的荷载横向分布情况;通过建立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了拼接缝位置在支座不均匀沉降和汽车活载作用下,横桥向弯矩沿全桥的分布情况,并分析了钢混组合梁拼宽后新老桥的刚度分配情况和老桥的受力特性。结果表明,钢混组合梁拼宽方案分担的汽车活载比常规拼宽方案降低8%左右,拼宽效果相近;拼宽后老桥植筋位置下翼缘与老桥悬臂上翼缘受力较大,需加强配筋;汽车活载作用下,新、老桥腹板最大位移差值为3.8 mm,结构横向变位平顺。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深厚压缩层地基上进行既有高速铁路无砟轨道路基帮宽面技术问题,结合某既有高速铁路路基帮宽实际工程,开展理论与数值计算分析。研究了帮宽荷载传递规律及附加应力分布及发展规律,通过合理选取数值计算参数进行了无砟轨道路基帮宽变形数值计算,并结合现场实测沉降数据分析,得到了帮填荷载作用下既有路基附加沉降分布规律。提出了以帮填宽高比作为帮宽设计控制参数。分析表明:帮填宽高比超过3.0以后,应加强帮宽部分地基处理。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公路运输及私家车的发展,高速公路交通量越来越大,部分高速公路需进行扩容改建。在改扩建过程中,将面临对原有老桥的拆除重建工作。桥梁拆除的重点在于拆除方案的安全性。本文介绍了合肥绕城高速公路陇西至路口段应急工程跨省道(S101)高速公路主线老桥主跨非预应力现浇连续梁的拆除方案的专项设计和验算,确保了方案的可行性和安全性。该论文结合老桥工程拆除实际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并验算了其安全性,指导了工程实践。该文对后续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的老桥拆除工程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乐平市接渡大桥是一座公路兼城市桥梁,江西省内目前第一座公路钢桁架桥,桥位巧妙的利用平面线形避开现状老桥,采用老桥保障施工期间的社会正常通行需求,做到了“零拆迁”产生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应。主桥采用跨径(60+60)m的下承式连续钢桁架桥,桥面宽19.6m,新桥与现状老桥桥面净距7.9m,新桥建成后对老桥采用静力切割法拆除,确保了新建桥梁的安全。如何利用现状老桥保障施工期间正常通行以节约工程造价、满足Ⅴ-(3)通航净空要求、桥头两岸建筑“零拆迁”是项目的重难点,以该桥为工程背景,介绍桥梁总体设计构思,以期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某钢-混凝土拼宽连续梁桥为例,研究了不同连接方案形式下拼宽桥的结构力学性能。通过有限元梁格模型对拼宽桥梁进行了横向受力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连接形式对弯矩的影响主要在横向截面中间连接位置处,而对轴力和剪力的影响主要在横向截面的两端处,铰接形式的受力较刚接形式更为不利。同时本文对桥梁拼宽改造前后的偏载系数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拼宽后偏载系数较原先有所降低,建议偏载系数为1.18,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钢箱梁的发展和在我国的应用,提出钢箱梁与混凝土墩柱连接节点问题,通过对钢箱梁与混凝土墩柱常用连接形式加以比较,结合总体计算和工程实际情况,选择了合适的连接形式,并指出设计和施工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目录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深化对钢管混凝土桥塔的认识,推动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缆索承重桥梁桥塔中的应用,首先对钢管混凝土桥塔的工程应用情况及其一般构造进行了梳理,讨论了目前钢管混凝土桥塔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构造简单、施工高效的角度对现有钢管混凝土桥塔构造进行了优化。而后对钢管混凝土桥塔钢壁板的局部屈曲性能及塔柱的力学性能研究进展进行了评述,并给出了推荐的设计方法。最后通过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塔和钢桥塔的对比,分析了钢管混凝土桥塔的技术特点和经济性。结果表明:由于对钢与混凝土共同承载机理认识不够深入、受混凝土单侧约束钢板的局部屈曲理论研究相对薄弱、钢混界面传力性能不明确等问题,导致目前钢管混凝土桥塔的构造过于复杂,施工高效性较差;构造优化后的PBL加劲型钢管混凝土桥塔的加劲构造、钢混连接构造更加简洁,钢壁板对混凝土的约束效应更强,无需配筋设计,能够节约用钢量、简化钢结构制造流程及现场安装工序,提高桥塔的工业化制造及装配化施工水平;考虑局部屈曲影响的加劲钢壁板构造设计方法和钢管混凝土桥塔承载力计算方法更加安全、合理;钢管混凝土桥塔具有设计灵活性、施工高效性和承灾高韧性,建设成本及养护成本远低于钢桥塔,在经济性上与传统钢筋混凝土桥塔可展开竞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尹成章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1,(12):48-48-50,83
以上海市某快速化工程为背景,分析了在受到边界约束条件限制的情况下,对既有桥梁进行拓宽的方法。分析表明:采用薄型梁结构,能够满足桥梁力学及功能的需求,是一种解决复杂拼宽桥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清远段设计经验与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广清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第二合同段的总体扩建方案,即两侧整体加宽、局部两侧分离加宽的方案,同时重点介绍了气泡混合轻质土、桥梁下部结构刚性连接、灰岩区勘察和桩基处理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4.
对于原桥为长联结构连续空心板结构,研究满足结构受力、施工及运营安全需要的最佳方案。以广深高速太平立交主线桥为例,对该桥拼接结构进行了构造设计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长联空心板拼接,扩建桥采用简支结构刚性拼接方式、可减少新老桥收缩徐变差;端部宜采用刚性横梁连接以平衡新老桥挠度角差。  相似文献   

15.
新开河大桥加宽改造工程纵向沉降缝构造设计中,在保证接缝质量的前提下,提出了2条纵向接缝构造设计的合理化建议,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2种设计方案。在对2种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后,采纳了使纵向沉降缝接缝既保持平顺、坚固,又经济、施工方便的接缝构造处理方法。最后,对纵向接缝的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连续梁拱组合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动力性能、跨度大、建筑高度低、造型美观等优点,已在高速铁路建设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连镇高铁镇江京杭运河特大桥主桥采用(76+136+76)m双线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拱,受铁路线路控制,该桥有两个特点:一是要跨越京杭运河水上服务区,二是桥面加宽满足运梁需要。本文重点介绍了连续梁拱主梁结构的总体构造、静力计算分析及景观设计,为跨越复杂航道桥梁设计工程提供了经验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袁鑫  李学伟  成英才 《上海公路》2007,(1):48-50,54
湖北白水港大桥,原设计为汽-20,挂-100的刚架拱桥。为了要将荷载等级提高至公路Ⅰ级,需进行荷载等级提高加固设计;同时,该桥还需进行拓宽改造。介绍了粘贴钢板加固的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桥面加铺整体钢筋混凝土层以及拓宽改造技术在刚架拱桥加固设计中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18.
金结飞  周鹍  刘洪瑞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1,(11):52-56,149,150
将可靠度的反问题理论引入到桥梁加固设计中,通过可靠度的反问题分析,对给定可靠度指标的服役桥梁反求出其需要达到的抗力标准值,讨论了不同加固方案下桥梁后续服役期可靠度指标的变化。将该方法与一般的加固设计的结果做比较,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较为合理,可以为服役桥梁的加固设计提供一个定量分析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以某新建黄河公路大桥为工程背景,针对新建桥梁与既有桥梁并桥位建设,新旧桥梁桩基距离近的结构特点,采用岩土数值模拟方法对新建桥梁施工及运营期既有桥梁基础变形及受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建桥梁建成后,既有桥在运营荷载作用下基础平均沉降值为2.7 cm,最大横桥向变形值1.2 cm。施工期不均匀沉降值1.4 cm,桩基受力增大10%,桩身最大压应力为8.68 MPa,承台最大拉应力为1.18 MPa,既有桥桩基变形量及桩基承载力满足设计及规范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0.
洪塘大桥位于福州西郊,跨越乌龙江,需原桥位拓宽改建,新建主桥采用自锚式悬索桥。基于施工期间保通车的民生要求,提出了三阶段横向拼接施工的设计方案,建成了国内第一座在改建工程中实现保通车目标的自锚式悬索桥。首次提出了主缆平弯锚固方案,改善了主缆锚固区的管养条件。采用有限元程序对桥梁运营及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指导施工和施工控制,现场监测数据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