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2):24-26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与2005年同期相比都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一改2005年我国SUV市场相对萧条的景象,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预示着我国SUV市场将进入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2.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35):12-17
2006年在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下,银根明显收缩,但受固定资产投资、出口市场、车辆更新三大因素拉动,2006年国内重型车市场顺利走出“调整期”。1-9月份,全国重型车市场销售量累计222791辆,较2005年同期(183851辆)增长21.18%。相比国内市场,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国际贸易继续显示出了更为强劲的增长态势,进、出口市场整车增长同显“双高”,汽车国际贸易再呈活跃,“中国制造”的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稳定、高速、持续”的增长期,中国汽车市场整车出口总量继续超过进口总量,保持了销售总量上的持续顺差。1-9月份国内汽车累计出口252282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106.7%;贸易额达2209942610美元,同比增长108.22%。国外进口市场也相对火爆,1。9月份国外汽车累计进口163695辆,较2005年同期增长43.42%;贸易额达5462846572美元,同比增长54.05%。  相似文献   

3.
龚雨楠 《汽车情报》2006,(14):43-46
一、近几年中型载货车市场的发展情况 1.1997~2005年中型载货车市场情况 (1)根据目前掌握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中型载货车市场在1999年以前,基本上处于平稳的市场运行状态,没有什么大的市场波动。但在2000、2002年市场有一定幅度的下滑,下滑的主要原因是2000-2002年是重型载货车市场的高速增长的年份,其中2000、2001、2002年重型载货车市场增长率分别为73.42%、77.37%、66.96%,重型载货车的增长抵消了中型载货车市场的一部分需求。  相似文献   

4.
吴勇 《汽车情报》2006,(27):30-34
进入2006年以来,我国SUV市场一改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的窘境,继2006年一季度我国SUV市场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后,第二季度我国SUV市场又快马加鞭,继续谱写新的发展篇章。然而自从进入6月份以来,我国SUV市场的发展再次呈现扑朔迷离的状态,进入7月份、8月份情况更是如此。从1~8月份我国SUV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呈现高开低走的态势,由一季度的高速增长到三季度(截止到8月份)的负增长,说明我国SUV市场高速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和平稳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5.
1月中旬,笔者应邀去长春出席全国乘用车联席会2007年度年初会议,奋战在汽车市场第一线的广大企业市场工作人员和研究人员,对2007年汽车市场形势的分析、对企业细分市场需求的预测,对影响2007年市场环境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是侃侃而谈,其中的见解还不乏独到之处。但有一点,发言者的演讲中几乎无人提及2007年市场运行中的不确定因素,或许是受2006年乘用车市场内销和出口高速增长的鼓舞,疏忽了对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关注,笔者为此有些遗憾。  相似文献   

6.
汤立群  祁锋 《汽车情报》2006,(10):27-29,30
2005年汽车市场回顾2005年,国内汽车市场发展稳定,较2004年有了稳步的增加,全国汽车总销量达到575万辆,增长率达到13.8%,但是,比起2004年16.9%,增长率仍有所下降,但可以看到,2005年汽车市场更加稳健,消费心理更加成熟,销售市场才得以在年初的低迷状态中迅速的回升,在几番市场刺激下,将这种势头保持到了年底,并呈现出最终上扬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7.
吴勇 《汽车情报》2006,(14):40-42
2005年的SUV市场变化多端,增速减缓,遭遇自“井喷”以来最大的挫折,以至于有人认为2006年将是我国SUV市场大洗牌的一年,SUV市场的发展将更加艰难。然而,进入2006年以来尤其是进入3月份,我国SUV市场的表现却令人精神振奋:无论是产量还是销量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我国SUV市场出现了久违的“井喷”局面。  相似文献   

8.
《汽车杂志》2006,(11):173-173
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跃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预计,2006年,中国汽车市场仍保持10%-15%的增长,正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强劲增长,使得全球石油企业巨头在中国润滑油市场能够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9.
王福民 《汽车情报》2004,(19):26-28,35
在经历了2002年的“第5次扩张高峰期”和2003年“低位运行”后,2004年春天,商用车市场终于迎来了平稳回升的新阶段,2004年商用车市场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年。  相似文献   

10.
吴勇 《汽车情报》2005,(21):27-29
原本定位于家庭第二辆车的SUV在我国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后,2005年上半年的SUV市场,却显露出了重重危机,发展速度一路下滑,SUV市场的发展呈现平稳和理性发展的趋势,依然以新产品扎堆上市、新的生产企业不断进入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序幕。2005年上半年SUV市场增添了更多的市场变数,悬念也更多,同时SUV生产企业也在度日如年。  相似文献   

11.
就2007年而言,不论是在德国,还是在奥地利,自行车市场的销售状况均比较令人满意。奥地利2007年自行车销量达43万辆。这是奥地利自2000年以来,自行车市场销量首次突破40万辆大关的一年。  相似文献   

12.
杨再舜  刘元 《汽车情报》2004,(11):20-28
2004年的SUV市场,以新产品扎堆上市和旧款车竞相降价拉开了序幕。依2003年SUV爆发性市场惯性,2004年的SUV市场仍然呈持续高速发展的态势,但综合变数多,悬念也更多。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4年一季度Suv的销量基本上显现出中高档和新锐车型的快速增长与一些老款经济  相似文献   

13.
无锡市广益商城汽配市场筹建于1994年5月,1995年6月16日对外正式营业,在近十个年头里,无锡市广益商城汽配市场从八千多平方米的营业面积,129户经营商户,发展到现在三万多平方米,近三百家商户的汽配专业市场,并保持着到目前为止是无锡地区唯一的受到政府关注,消费者青的汽配专业市场。市场在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华汽摩配》2005,(3):16-17
2005年新年第五天,东方基业国际汽车城的东方二手车市场开始正式营业;春节后,新亚市的旧车经营区将开业;而欧德宝汽车市场旧车交易中心最迟会在争年3月份开业。在新车市场一片低迷的冷冬季节唯有二手车市场一枝独秀,都说2004年的二手车市场是冰火两重天,“火爆、政策、机遇、品牌先声夺人,在2005年的春天,二手车市场是不是依旧“星光灿烂”?有专家预测,今年二手车市场依旧延续2004年的良好势头,将迎来一个温暖的春天。  相似文献   

15.
2000年上海市汽车市场呈现为前所未有的活跃,在上海市场培育与发展史上留下了较为辉煌的一页,回顾这一年,上海市汽车市场有以下几大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专用汽车》2006,(9):33-33
某权威市场顾问机构发布最新中国汽车电子市场报告显示,未来5年,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将保持快速的增长趋势,市场规模年均增长25%左右,预计到201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车载电子的市场规模将达到325.7亿元。2005年中国全年汽车电子市场销售额达到了624.3亿元,与2004年相比,销售额增长率达到了36.3%。  相似文献   

17.
2004年,在乘用车市场持续低迷中,载货车异军突起,其市场增幅三年来首次超过了乘用车,中、重卡的市场增速分别高达2879%和44.98%。然而,进入2005年后,中、重卡市场容量增长的势头大大放缓,上半年中卡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为14.81%和13.34%(如表1),还算说得过去但去年市场容量和附加值较大的重卡产销量,同比增长分别只有-1.62%和6.02%,基本没有增长。  相似文献   

18.
2007年,在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乘用车价格普遍下降等因素的刺激下,乘用车各细分市场累计销量比2006年同期均呈现不同程度增长。其中,2006年最不被看好的SUV市场增长最为显著,而曾被业界寄予厚望的MPV市场,2007年虽然也稳中有升,但并没有太大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司康 《汽车情报》2008,(6):7-13,30
2007年,全国汽车市场保持了2006年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总计销售汽车879.15万辆,同比增长21.84%。其中,卡车销售2144510辆,同比增长22.46%,其增幅不仅比2006年的15.45%提高了7.01个百分点,而且比汽车行业整体增速略高,说明2007年卡车市场增长对于整个汽车市场增长的贡献度要高于乘用车和客车。2007一年卡车细分车型按老、新统计口径销售态势分别见表1、表2。  相似文献   

20.
汪卫东 《汽车情报》2005,(36):38-43
与2004年相比,2005年的汽车市场真可谓“风水轮流转”。2004年乘用车市场低迷,商用车市场火爆;而2005年的乘用车市场转暖,小排量经济型车甚至火爆,但商用车市场则持续低迷,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2005年1-1月份载货车累计销量同比微跌0.74%,其中重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大降34.70%,轻型载货车销量同比增长10.95%,是近4年来增幅的低点,但在2005年载货车4大类细分车型中增幅是较高的(仅次于微型载货车)。轻型载货车占据中国载货车业的半壁江山,近3年的市场增幅却在持续走低,2006年的市场走势将会怎样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