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GPS定位的浮动车样本数量确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宇 《交通标准化》2006,(8):183-185
基于GPS定位的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如何确定浮动车的样本数量,分析在不同交通参数检测需求下.浮动车样本数量的确定方法,同时在考虑定位精度和通信效率下,给出计算模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ڴ��ģ���������ݵĵ�ͼƥ���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图匹配问题是浮动车技术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由于浮动车数据自身的特点,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算法难以直接适用于大规模的浮动车数据匹配。本文在分析基于浮动车数据的地图匹配与传统的导航地图匹配的异同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浮动车地图匹配模型族的解决方案和相应的道路网格拓扑结构,设计了包括道路初次匹配模型、平行方向道路识别模型、节点匹配模型、延时匹配模型在内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体系,并对算法进行了评估和验证。本文提出的浮动车数据地图匹配算法模型已经在广州市ITS示范工程中得到了实际应用,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准确、高效和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信息采集方式,浮动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浮动车系统中,目前的难点在于浮动车配置数量的确定,即在保证一定覆盖率的前提下,如何合理配置路网中的浮动车数量.本文针对现有浮动车覆盖率模型的局限性,从覆盖率的产生机理入手,以路段为研究对象,研究路段属性对单位时间内浮动车通过该路段次数的影响,建立基于路段属性变量的浮动车覆盖率模型,并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求解.最后结合南京市的浮动车数据进行实例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可以为浮动车配置计划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Ż������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安装GPS设备的浮动车采集动态交通信息,具有数据精度高、覆盖范围广、实时性强等优点。阐述了基于浮动车的交通信息采集系统的原理和组成,针对目前浮动车采样周期主要凭主观经验确定的问题,提出了采样周期优化的理论方法:将浮动车瞬时速度当作随机信号,利用傅立叶变换对其进行频域分析,然后依据Shannon采样定理,确定浮动车的优化采样频率。结果表明:本文方法确定的采样周期可以获得较高的数据采集精度,满足实用要求。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计算城市浮动车定位误差的方法,分析了定位误差数据的分布情况和特征,给出并验证浮动车定位误差的概率分布函数,给出不同等级道路的浮动车定位误差分布规律。通过出租车载客状态和地图匹配的路径来推导浮动车的参考位置并计算误差,然后分别运用多种误差分布密度函数进行拟合,发现最适合的定位误差概率密度函数。以广州市浮动车数据为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偏p-范分布最适合复杂城市路网的浮动车误差分布,可作为浮动车数据进一步应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浮动车数据在城市宏观交通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回顾和总结了国内外浮动车数据在交通信息服务和路网评价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提出浮动车数据的三阶段应用.重点阐述了面向城市宏观交通运行规律分析的第三阶段应用,提出基于历史交通流状态数据的数据分析流程.并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的数据分析结果为例,分析了北京市路网运行速度的时空分布特性以及不同等级道路的里程利用情况.  相似文献   

7.
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状况信息(路况信息)的准确、实时的获取和处理是交通诱导、交通控制等应用的基础。而路况信息一般用路段平均通过时间和平均速度来表示。本文在分别对基于平均速度和基于平均通过时间的算法误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浮动车技术的城市路况计算方法。并利用广州市出租车综合管理系统提供的浮动车数据,结合车牌计时和跟车测试等实验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是有效且实用的。  相似文献   

8.
基于车载GPS技术的交通浮动车检测系统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车载GPS技术的车辆监控系统往许多城市和领域已有广泛的应用。对这些年辆GPS原始定位信息进行后续加工处理,不仅将完善基于车载GPS技术的车辆安全防护系统,同时也能够实时采集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并面向公众提供城市道路交通信息咨询服务。本将介绍基于车载GPS技术的交通浮动车检测系统的总体框架设计与道路交通信息检测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为了推动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深入研究、沟通交流和推广应用,本文在概括总结国内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描述了基于浮动车运行数据进行实时旅行时间和平均速度估计及预测、拥堵状态判断的核心流程,介绍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创新性的关键技术,其中主要包括浮动车地图匹配算法和路段旅行时间估计算法等,展望了浮动车交通信息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排队长度作为评价信号交叉口运行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能有效反映交叉口处的运行状况.传统排队检测模型大多基于线圈检测器,且模型假设过于理想化,本文提出一种面向低采样率浮动车数据、具有良好数据驱动性的信控交叉口在线排队长度检测方法,方法关键在于利用队尾浮动车位置估算最大排队长度.检测过程采用固定时间间隔,主要步骤包括地图匹配、等距划分交叉口进口道并统计停车点数量、判定队尾浮动车的位置、修正得到最大排队长度估计值.实测数据表明,此方法的精度与浮动车比率有直接的关系,在浮动车比率较高的许多主干路交叉口,精度可以达到理想效果,30 m以内的平均绝对误差对高峰期的排队检测依旧具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ڼ䱱���е�·�����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奥运期间北京市道路网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分析,是保障奥运交通运行和总结奥运交通运行特征,评价各类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的重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道路网运行分析的基础——交通拥堵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含综合指标和特征指标。结合拥堵评价的综合指标和传统的速度指标,以北京市浮动车系统采集到的大量数据为基础,从拥堵强度、拥堵空间分布、拥堵时间分布、路网速度 “四维”角度,对北京市五环路及其以内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在奥运前、奥运会赛事期间和残奥会赛事期间道路网运行状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奥运期间路网整体处于“畅通”等级,各等级道路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奥运交通保障措施综合作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基于浮动车数据的交通拥堵时间维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市浮动车数据为基础,对比2个工作日上午时段的交通拥堵时间百分比、持续时间特征指标,引入残存函数描述路段拥堵持续时间分布概率,采用曲线拟合后得到Log-Logistic模型可以更好地描述拥堵持续时间残存函数曲线,并对比不同路段的拥堵持续时间分布差异;此外,通过对比分析拥堵时段内速度的区间分布,得到拥堵前后时段交通状态的演变关系.通过对实际数据的具体分析直观说明交通拥堵时间维度的特征,以期为交通拥堵评估与预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覆盖道路交通流路径识别误差较大等问题,本文提出基于FCD(Floating Car Data)校核下RFID道路断面交通流路径识别优化组合模型。首先, 利用平移不变小波变换将RFID初始数据切分为可追溯交通流、非追溯交通流及随机项;然后,根据统计路段中浮动车数量将路段分为Full、Defect、Null这3类,并建立FCD-RFID追溯路径模型识别可追溯交通流路径构成,同时,提出考虑出行时间、道路等级和驾驶偏好因素的综合成本阻抗效用函数,通过路径感知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估算非追溯交通流与随机项路径;最后,通过路径叠加识别断面交通流最终路径构成。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RFID交通流路径识别,组合模型具有更高精度,MAE(Mean Absolute Error)为 72 辆,较单一 RFID 算法下降 62.5%,MRE(Mean Relative Error)为9.5%,下降72.2%;在非RFID覆盖校核道路中,组合模型MRE为13.3%,较单一 RFID算法下降82.0%,有效验证了本文模型的可行性及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ϵͳһ�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指出了一体化交通系统是与智能交通系统并行的世界性的发展趋势,论述了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必要性。提出了从三个方面理解一体化交通系统的内涵: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系统资源的整体优化,交通系统的一体化是对交通需求的统一管理,交通系统的一体化体现在交通运输的全过程。指出了交通系统一体化的外延。重点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体化交通系统与智能交通系统的关系问题,ITS与交通工程的关系问题。提出了把非技术范畴的因素从ITS中分离开来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微型客车符合第三世界国家发展需要,成为发展的热点。但微型客车的安全性问题值得担忧。为了提高安全性,应在行驻稳定性、车身刚度以及避免碰撞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当前问题的焦点是缺少相关的汽车安全法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港航物流企业信息系统研究的不断深入,企业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就显得越来越重要。在分析国内外港航物流企业信息系统基础上,提出港航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设计目标,最后采用BPS的思想来构建港航物流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发展中国智能铁路系统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总结了智能交通系统ITS的发展状况和智能铁路系统的国内外研究情况,提出了中国智能铁路系统CIRS的基本组成和总体结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智能铁路系统CIRS的基本特征和所具有的优势,指出了中国智能铁路GIRS的若干关键技术,并对GPS在智能铁路系统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发展中国铁路智能系统CIRS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港口装运系统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机模拟及其在港口装运系统中的应用.针对港口作业的随机性、动态性的特点,分析并建立了港口装运系统的模拟模型,从而将传统的港口装运和先进的计算机模拟相结合.对不同的设备配置如仓库数、车辆数、泊位数进行了模拟试验,得出相对应的一些系统特征值,如仓库空闲时间、码头空闲时间、运货车次、运货量、仓库利用率、码头利用率、起重车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19.
智能交通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费效比最显著的途径。作为国内城市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公共交通系统,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大量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方面的应用尝试。本文对我国目前城市投入应用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APTS)的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分析了我国智能公交系统未来可能的应用方向,提出了对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改进的技术趋势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