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种带减速伞的弹体三维弹道数值仿真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上实施空投时往往对弹体在空中的姿态、入水速度、入水姿态以及落点的散布有着严格的要求.采用减速伞能有效地降低弹体的速度并能迅速调整弹体的姿态,研究带减速伞弹体的空间三维弹道是确定弹体各运动参数的理论依据.本文根据弹伞系统纵平面内运动的动力学简化假设,将弹伞弹道模型拓展为空间三维弹道.通过对弹道模型进行仿真计算,确定了弹伞系统空间运动的形态.本文所建立的带减速伞弹体三维弹道模型有效地解决了空投弹伞弹道的仿真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导弹水下垂直发射时的水中弹道进行了数学仿真研究,计算和讨论了艇速对导弹水中运行弹道的影响和波浪力对导弹出水参数的影响,并在水弹道研究的基础上对导弹与运载器水面分离弹道也进行了数值计算研究.研究过程中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进行了水洞模型实验和水弹道模型实验.数学仿真结果与模型水弹道实验数据的比较结果表明,两者相符.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种航行体复杂的水弹道特性,对流固耦合数值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MSC.DYTRAN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起航行体水弹道仿真计算模型,应用该模型计算得到航行体水中运动规律。研究了水弹道缩比试验相似准则及测试方法,开展多发次缩比试验获取了航行体水弹道特性。仿真计算和缩比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一致性较好,试验和计算方法能够为相似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基于势流理论计算水动力,求解线化的多体动力学方程,对高速航行体与运载器水面分离过程进行了二维弹道仿真.依据分离运动的特点,弹道仿真计及了适配器刚度和间隙、波浪扰动、流体作用力、助推器推力及分离内弹道过程,结合部分实验结果,给出了弹器分离运动的半经验半理论的计算分析方法.仿真研究考虑了航行体从水中发射到弹器完成水面分离的整个水下弹道过程.将仿真结果与模型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导弹发射过程中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的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仿真研究,并根据仿真结果对发射内弹道模型进行了修正。最终通过发射內弹道原始计算结果、修正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修正方法的正确性以及修正后发射內弹道模型的精度,该方法可用于其他含拉断螺栓式固弹装置的发射內弹道计算模型修正。  相似文献   

6.
为了有效地进行弹道重构,提出了将改进遗传算法应用于粒子滤波的重构方法。首先分析了弹道发射及量测过程,明确了主要误差源;然后根据选用的质点弹道模型,采用Matlab/sIMILINK进行了弹道建模,实现了对系统简单准确的描述;再次,提出采用改进的遗传粒子滤波方法进行弹道重构,估计弹道参数,在遗传操作中,为了不断产生适应值更大的个体,引入了混沌变异算子;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弹道重构结果精度较高,与实际模型更加接近。  相似文献   

7.
比例导引下的机动目标跟踪算法仿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比例导引目标的跟踪问题,将比例导引规律引入状态方程,建立线性时变系统模型,利用含有参数的标准卡尔曼滤波方法给出了目标的状态估计。运用语言进行仿真计算,分析并得到了在不同的初始航向角、比例导引系数、导弹的初始位置和速度下的导引弹道滤波曲线和弹目相遇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此方法正确可行。  相似文献   

8.
应用导弹发射内弹道原理,建立了舰载蒸汽弹射内弹道设计与计算模型。并以某型飞机为例,对所建立的内弹道设计与计算模型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能较好地满足内弹道设计指标要求,这对舰载蒸汽弹射装置的设计与工程研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龙鹏  林平 《舰船电子工程》2011,31(12):122-124,177
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定义建立空中目标(包括反舰导弹和舰空导弹)三维弹道仿真所需的类并确定类的继承关系,研究实现类中空中目标的空间坐标表示和计算方法,依据一定作战要求及引导规律建立相应目标弹道模型,并进行三维弹道仿真结果演示。  相似文献   

10.
《舰船科学技术》2013,(7):120-122
在目标散布概率密度已知的情况下,根据声自导鱼雷的搜索手段和机动搜索弹道,计算其相对于目标散布中心点的相对弹道。利用微积分原理,通过仿真方法计算积分区域,并对被积函数进行数值积分计算,求解声自导鱼雷机动搜索弹道发现目标的概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Ablow和Schechter经典差分方法,分析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的受力特性,建立其空间运动控制方程.采用中心差分法和牛顿迭代法对运动控制方程进行离散及时间和空间上的迭代求解,获得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的动力学特性.在此基础上,结合非均质线列阵实尺度模型,设计并开展湖中的实航拖曳试验,分析比较了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数学仿真方法有效可靠,可为水下非均质拖曳线列阵动力学特性分析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本模型为垂向二维数学模型,以修正的NS方程为基础,采用粒子Level Set方法和对流扩散方程分别模拟自由水面和悬沙运动,根据底床物质质量平衡的原则计算底床变形,可模拟水流引起的底床冲淤变化.该模型将水流模型扩展到泥沙运动领域,以二相流概念简化自由水面边界条件,模拟悬沙、底沙和底床变形;采用固定的笛卡尔坐标,不需重新划...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理想流体的欧拉方程和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波体干扰计算模型.在自由表面上应用了线性自由面边界条件,非定常的欧拉方程用分步法求解,并用时间步进积分法分别处理压力泊松方程,速度方程和自由面上的波浪运动.为了证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在自由面上摇荡的半球用于作为数值计算例,把计算结果与用不同的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4.
利用差分进化法对一阶和二阶非线性船舶操纵KT方程中的参数进行辨识,采用积分的方法处理试验数据以获得辨识所需的样本,将辨识结果与前人的方法进行比较,证明该方法能有效提高辨识精度.另外,辨识过程采用平行处理法代替分步辨识法,解决了辨识中的参数相消现象,同时也简化了辨识流程.  相似文献   

15.
张杰  洪洁  吴朋  李靓  葛静 《船电技术》2011,31(9):42-45
本文通过建立瞬态电流方程,分析滞环输出的周期变化规律,采用三角波形式的环宽变化规律替代正弦的环宽变化规律,在开关频率变化较小的前提下简化了相应的软件控制,并通过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得到弹道冲击下高分子聚乙烯(UHMWPE)层合板的弹道极限估算方法,提出四阶段吸能模型,分析3.3 g立方体破片高速侵彻不同厚度UHMWPE层合板的吸能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UHMWPE层合板在高速侵彻作用下弹道极限的估算方法,分析不同板厚UHMWPE层合板在弹道极限下不同吸能方式吸收能量的比例。结果表明:在弹道极限情况下,复合材料层合板的主要吸能方式为剪切破坏吸能、压缩破坏吸能、层合板的结构运动吸能和纤维拉伸变形吸能,且剪切破坏吸能、压缩破坏吸能和结构运动吸能在总吸能中的比例是随板厚的增加而增大,纤维拉伸变形吸能的比例则是随板厚的增加而减小;在高速侵彻作用下,UHMWPE弹道极限的估算方法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集总参数分析法,对非稳态电伴热介质管道温度和传热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进行分析,得到了其中的函数表达式;作者尝试建立线性模型来简化介质管道的传输热量、介质温度如何随时间变化的计算过程,并提出了该计算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船体湿表面脉动压力预报的三维非线性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一种预报船体湿表面脉动压力响应的三维非线性时历模拟方法.计及瞬时物面变化引起的各种非线性因素,在时域内建立船体非线性运动方程.在每一时刻,认为船体以其瞬时平均湿表面为平衡位置做简谐振荡运动,利用三维线性频域解来简化运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将绕射和辐射问题在静平衡位置求解,仅考虑占主导地位的入射波和静恢复力变化的非线性,作为一种兼顾工程需要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的简化方法.以此方法为基础编制了计算机程序,对实船进行了计算,并与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比较表明,该方法能够给出令人满意的船体湿表面脉动压力响应预报结果.  相似文献   

19.
曹爽  唐石青  王骅 《船舶工程》2003,25(6):51-54
船用环形供电网络短路电流的研究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使用等效发电机法和状态方程迭代求解法对环形网络的短路电流进行了研究。等效发电机法可通过发电机与阻抗串联等效和不同型号发电机并联等效将网络简化,从而求得短路电流。迭代求解法中,供电网络模型由状态方程表示,离散后求解,仿真中利用了MATLAB的强大数值计算功能,方便地分析各支路电流。最终给出了两种方法得出的计算结果及仿真曲线,为研究更复杂的环形及网型网络短路电流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In this paper, a low-order potential based on surface panel method is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marine propellers in unsteady flow.A linear propeller wake model is employed and its geometry is assume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time.The calculation in time domain is carried out from a moment when the rotation of the propeller becomes steady instead of from the moment when the rotation strats from stationary condition.At every time step a linear algebraic equation established on a key blade is solved numerically combined with the Kutta pressure conditon.The calculated results by developed code indicate good convergency and effrctiveness of present algotithm for conventional propellers and highly skewed propell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