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白加黑”路面常见病害调查及原因分析,认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的纵横缝及一些裂缝这一初始缺陷是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开裂以及扩展的主要原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微裂均质化处治技术在“白加黑”路面再次改造工程中的应用。工程实践表明,微裂均质化再生技术在“白加黑”路面再次改造中,具有良好的工程效果,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白加黑路面技术广泛应用于旧水泥路面的维修或改造,但这种新型的复合式路面结构需要解决两个关键技术问题:反射裂缝和层间粘结问题。该文通过分析反射裂缝和层间粘结的力学特性,选取了一些重要影响参数,如沥青加铺层的厚度、水泥路面板的厚度及接缝宽度、防裂土工织物夹层的模量等,分别应用Ansys和Bisar软件进行了结构计算分析。研究结果和实体工程表明:沥青加铺层的厚度是影响白加黑路面结构稳定性的首要因素;土工格栅的介入,不仅能有效防止剪切型反射裂缝,而且通过自身的栅孔可以优化层间的粘结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改造的热潮,分析比较了白加黑与碎石化的优缺点,指出选择这两种方法的关键是看需要更换的破碎板的数量。结合成绵高速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白加黑的工程实践,详细叙述了原水泥混凝土面板的处治要点,分析比较了各种防治反射裂缝方法措施的有效性,并提出适合白加黑工程管理的管理模式,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及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针对城市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罩面层工程,分析了罩面产生反射裂缝病害的机理,给出了可预防或延缓反射裂缝的罩面层结构的方案设计,对旧路加固处治工艺进行了具体论述,可为城市道路改造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旧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层,提高原有路面的行车条件与使用寿命,是近年来较多路面大修工程采用的形式。探讨了一种突破地面标高限制、兼具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沥青混合料GSOG-13,并借助在上海浦东三林地区的实体工程应用,验证白加黑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双层沥青加铺层结构组合类型。  相似文献   

6.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层是一种常见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措施,如何做好抗反射裂缝的处治是保证加铺质量的关键。通过理论分析说明了应力吸收层和加铺层厚度对加铺层底部应力的影响,然后简要介绍减少反射裂缝的防治措施,并以工程实践为例说明采用适当的措施可以明显减少反射裂缝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为了给现有的"白改黑"公路路面反射裂缝处治提供可借鉴的依据,通过佛开南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的实践,介绍了高速公路"白改黑"路面改造过程中针对反射裂缝、刚性基层强度不足的补强措施,其中着重介绍了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路面病害处治过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基于佳哈高速公路(同三公路)常安至宾洲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对比了兰派和门式冲击破碎混凝土板的施工工艺和压实效果,提出了控制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综合处置技术和组合结构方案。  相似文献   

9.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半柔性应力吸收层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半柔性道路材料兼有高强度和高韧性的特点,可用作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中的应力吸收层,用来解决出现反射裂缝的问题,因此,在泡沫沥青冷再生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半柔性道路材料的属性和反射裂缝产生的原理,研发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半柔性应力吸收层技术,专门用于防治路面反射裂缝,并结合湖州市318国道南浔段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半柔性应力吸收层技术能有效地防治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道路使用寿命,具有广阔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水泥混凝土路面碎石化强度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0引言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碎处治方法主要有碎石化(Rubblization)、打裂压稳(Break and Seat)和打碎压稳(Crack and Seat),这3种工艺处治后的路面颗粒粒径不同,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减缓或消除反射裂缝的效果也不同。碎石化是指针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大面积破坏已丧失了整体承载能力,并通过局部的挖除、压浆等处治方式已不能恢复其使用功能,并且通过加铺方式存在反射裂缝问题或已不能达到结构强度要求的情况下对旧水泥混凝土板块采用的一种最终处理方法。根据国外的经验,碎石化方法来消除反射裂缝是比较成功的。中国碎石化技术引入较晚,尚处于试验性阶段,因此有必要对于破碎后碎石化层的承载力是否可靠以及其强度形成机理等问题进行研究。1基于断裂力学的碎石化防反射裂缝有限元分析1.1裂缝扩展的3种基本形式断裂力学认为,裂缝的扩展有3种位移模式:张开模式、剪切模式和撕开模式(如图1)。行车荷载对反射裂缝影响的主要模式是张开模式和剪切模式。当车轮驶经裂缝的正上方时,以张开模式引起反射裂缝,一般产生于面层的底部.在周期性荷载的作用下垂直向上扩展;当车轮驶经在裂缝之前和之后的位置时,主要以剪切模式影响反射裂缝...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断裂力学理论对旧水泥砼路面沥青加铺层产生反射裂缝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建立了路面结构应力计算模型,通过有限元应力计算,表明采用级配碎石可减小裂缝处沥青加铺层的荷载应力,延缓反射裂缝的形成;对在旧水泥砼路面改造工程中设置级配碎石防反射裂缝层后路面变形及排水等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就城市大规模改造旧水泥砼路面中应用沥青砼盖被技术后反射裂缝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城市道路交通特点,并参考国内类似工程经验,提出了反射裂缝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城市旧水泥路面改造常见的反射裂缝病害,研究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的板间接缝构造方法,以提升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面层的路用性能。分析确定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影响区域,提出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罩面结构混凝土板间接缝处结构加固技术方法,即在旧水泥混凝土板块接缝处植入马蹄形加强筋。数值计算结果及工程应用结果显示:旧水泥混凝土板间接缝构造方法,有效利用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剩余强度,降低了原水泥路面板间接缝处弯沉差造成的反射裂缝病害。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白加黑路面改造易产生反射裂缝病害的问题,对加铺沥青层反射裂缝进行了分类,对病害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反射裂缝主要的发展方式,提出了防范及减缓反射裂缝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大量的修复工作,其主要措施是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但工程实践表明,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或裂缝处的沥青加铺层极易产生反射裂缝,导致加铺层使用寿命的缩短,如何控制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至今仍是道路工程界所面临的一大技术难题。论述了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反射裂缝的成因,结合205国道唐山丰南段加铺改造工程应用实例,通过对级配碎石层防裂机理的深入分析,指出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与沥青加铺层之间铺筑级配碎石柔性过渡层可有效防止反射裂缝,达到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维修改造的理想效果,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旧砼路面沥青砼罩面层工程易产生破坏的原因;结合实体工程,针对病害诱因,通过旧路调查及相关资料收集,从旧路病害处治、减少反射裂缝措施、层间结合设计、路面排水设计等方面介绍了此类工程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7.
以南方某高速公路为依托,通过对加铺层反射裂缝发生的性状进行现场调查、钻芯取样,并从加铺层结构、材料以及原水泥砼路面接缝传荷等方面进行加铺层反射裂缝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基层和土基强度明显较弱、旧水泥砼板接缝传荷差且脱空病害未作处治,导致加铺层反射裂缝病害过早出现;同时,应力消散夹层的合理设置也是延缓反射裂缝产生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为防止和延缓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和发展,采用有限元法,对直接加铺与施加防反射裂缝措施后再进行加铺的路面结构进行了力学分析和比较,以总结交通荷载、温度变化、材料参数以及采取防反射裂缝措施后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沥青加铺层结构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9.
Sampave应力吸收层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改造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层时在面板接缝处及开裂处,加铺层容易产生反射裂缝。为了研究Sampave应力吸收层在重载路面结构中的防反射裂缝的效果,文章依托山西省夏家营—汾阳高速公路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改造工程,详细介绍了Sampave应力吸收层特种沥青混合料在试验路段施工中的应用情况,对该技术的应用推广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改造后易产生裂缝的问题,依托旧水泥混凝土路面试验段对其进行共振破碎技术处理,对破碎前与破碎后的路面结构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采用碎石化技术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破碎后,解决了水泥板的整体性和旧路裂缝处的应力集中问题,碎石粒料层强度较高,有效防止了反射裂缝;碎石化后结构的弯沉、回弹模量均满足要求,可在上面直接加铺沥青路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