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关角隧道斜井皮带机运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解决长大隧道长斜井出碴运输难题,提高长斜井出碴运输效率,对隧道皮带机运输技术进行调研,对传统运输方式与皮带机运输进行比较分析,说明皮带机运输的优越性,并结合关角隧道的实际情况提出多种斜井出碴运输设计方案,对斜井皮带机在井底转载、储碴、喂料和破碎等细节方面进行方案比选,选择经济合理、切实可行的出碴运输方案,为指导关角隧道现场施工提供借鉴,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牛红培 《隧道建设》2014,34(8):784-789
关角隧道是中国最长的铁路隧道,该隧道富水区长22.5 km,涌水量大,施工难度高。以关角隧道5#斜井为背景,通过对排水设备的选型和组合,实现斜井的自动排水。介绍使用PLC控制器及软启动器实现自动排水的原理,对传统泵站的缺点进行分析,并对自动排水系统与传统排水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证明,自动排水系统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均优于传统排水系统,该自动排水系统在关角隧道的施工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降低了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3.
关角隧道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罗占夫  职常应  乐晟 《隧道建设》2009,29(4):411-414
关角隧道是世界高海拔第一长隧,共设10座辅助斜井,无轨运输系统组织施工,斜井工区施工通风难度大。介绍施工通风斜井分隔方案的设备布置、能耗分析、中隔板结构形式、防漏风措施等技术,通过斜井分隔方案在关角隧道10号斜井的现场应用和通风效果测试,表明斜井分隔方案可以在无轨运输斜井的施工通风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关角隧道     
《隧道建设》2008,28(1)
青藏铁路西段增建二线关角隧道全长32.605km,穿越青海南山,沿肯德仑沟接入察汗诺,洞口高程3324.10m。是高原严寒地区国内最长的双洞单线特长铁路隧道。中铁隧道承建出口端XGZHQ5-2标,全长15.253km,包括关角隧道Ⅰ线、Ⅱ线正洞工程、7~10。斜井工程及与正洞连接的泄水洞工程的施工任务,其中Ⅰ线、Ⅱ线正洞长度均为15253m,斜井全长5520m,泄水洞全长482m。  相似文献   

5.
陈丽敏 《隧道建设》2016,36(7):857-861
以全长32.645 km的双洞单线关角隧道施工为例,针对高原长大隧道施工通风的难题及其与保持隧道内温度相矛盾的问题展开研究,以双正洞巷道式施工通风及高寒地区隧道节能升温2项核心专利技术为背景,介绍了在施工中采取斜井设置中隔板的方式,充分利用斜井顶部弧形空间,在保证隧道进风量和风速的同时,为工程运输和排水管道设置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双正洞内形成的运输、通风2个通道,缩短了风机送风距离,保障了隧道工作面需风量; 同时,根据市政工程暖气原理,自主研发了隧道节能升温系统,在关角隧道施工实践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为类似工程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海荣 《隧道建设》2015,35(6):579-583
关角隧道施工的一大难题是深长斜井的反坡排水,快速有效地排除斜井施工阶段和正洞隧道施工阶段的涌水对隧道的正常施工影响重大。针对关角隧道的水文特征及斜井反坡排水具有的长距离、高扬程和大流量等特点,对各施工阶段斜井的反坡排水系统进行研究,总结出国内外水泵配置、双联拱式固定泵站、供电线路并网等技术措施,避免了突涌水造成淹井事故的发生,同时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7.
关角隧道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方案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关角隧道XGZHQ5-2标段单车道无轨斜井施工进度滞后的现状及其施工中遇到的难题,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经验总结,采取双联进洞、中隔板通风、皮带机运输等方式对施工方案进行切实可行的优化,同时加强项目管理,有效地缓减了工期压力,为关角隧道现场施工提供指导,为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10日,中铁隧道集团工人在关角隧道内紧张施工。由中铁隧道集团等单位参建的关角隧道近日即将全线贯通。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西格(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全长约32 km,历时近7年施工,是国内在建特长隧道,世界高海拔铁路第一长隧。该隧道建成后,火车穿越关角山将由2 h缩短到20 min,对解决青藏铁路运输瓶颈,提高运输能力,加快青海、西藏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义。关角隧道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自然环境恶劣,高寒、干旱、缺氧、  相似文献   

9.
刘学勤 《隧道建设》2004,24(3):57-61
介绍了赣龙铁路蛟洋隧道斜井工区施工机械配套技术和井底车场的改进,解决了斜井出碴能力的关键性难题,实现了斜井井身与井下正洞的快速掘进  相似文献   

10.
《隧道建设》2011,(3):300-300
2011年5月13日,由中铁隧道一处承担施工的龙厦铁路象山隧道1#、2#斜井顺利贯通,标志着龙厦铁路象山隧道全线安全胜利贯通。新建龙岩至厦门铁路象山隧道,设计时速200km/h,共设辅助施工斜井5座,采用单线双洞方案,左右线分别长15 898m、15 917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特长公路隧道斜井、竖井设计中方案比选多、工作繁琐及技术要求高的难题,结合龙潭隧道、大坪山隧道、乌池坝隧道斜井和竖井设计实践,总结和研究斜井、竖井的布置,斜井、竖井方案的比选,斜井倾角与提升方案的选择,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设计及竖井施工方案等关键技术。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斜井、竖井的布置应利用地形、地质条件,灵活设计;2)斜井、竖井方案比选需改变"竖井通风阻力小,优于斜井"的惯性思维;3)不应仅考虑施工便利而选择缓坡斜井,增加建设成本和运营通风费用;4)斜井与联络风道相交宜采用分岔布置式,虽结构复杂,但风流顺畅;5)反井法具有降低劳动强度和施工成本,提高机械化施工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高地应力软岩环境下斜井进正洞交叉口挑顶施工难题,以渭武高速公路木寨岭隧道2#斜井进正洞为工程背景,对原挑顶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基于高强预应力支护理论,提出以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技术为核心的挑顶方案,取消原设计方案中的托梁和支撑梁,实现"以索代撑"。对小孔径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和施工工艺、挑顶支护设计和实施方案进行研究,并采用该方案对木寨岭隧道2~#斜井进行挑顶施工,围岩变形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隧道建设》2015,(1):8
<正>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高原铁路隧道——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继2014年12月25日下行线正式通车后,28日上行线亦通车投运。至此,自2007年11月开工建设起,历时8年的浩大工程宣布竣工运营。这意味着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已实现全线双线电气化,青藏铁路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关角"藏语意为"登天的梯"。新关角隧道最高海拔3 497.45 m,全长32.645 km,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二线控制性工程。隧道位于青海省天峻县和乌兰县境内的关角山,青藏铁路天棚站至察汗诺站之间,设计时速160 km。  相似文献   

14.
陈绍华  李志平  马栋 《隧道建设》2017,37(7):907-911
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是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增建第二线的控制工程,全长32.690km。新关角隧道建设面临自然环境极其恶劣,地质条件极其复杂,高海拔特长隧道的运营、通风防灾救援及旅客疏散等运营安全技术均无成熟的经验可借鉴等一系列的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新关角隧道建设中创新了隧道施工通风技术、出碴运输模式、防冻害技术、运营通风和防灾疏散救援技术,推动了特长隧道技术的进步,为在青藏高原修建长隧道提供了成功的参考案例,并获得国际隧道及地下工程协会(ITA)2016年度重大工程奖。  相似文献   

15.
李志平  韩现民 《隧道建设》2015,35(3):220-226
关角隧道9#斜井工区为高地应力软岩区段,开挖后洞室变形较大、稳定性差。文章首先根据理论公式分析了影响洞室变形和塑性区大小的主要因素,而后针对碳质板岩段,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具体分析了岩体变形、强度参数、地应力特征、开挖断面形式以及支护刚度等因素对洞室变形的影响;最后结合不同开挖断面形式和不同支护刚度的现场试验,提出了考虑地质环境、洞室形状和支护特征的隧道洞室支护体系评价指标F,并采用该指标对碳质板岩段支护体系进行了评价,其结果与变形等级有较好的对应关系。该指标对于设计阶段隧道支护体系的评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隧道洞口山体滑坡整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林三国 《隧道建设》2006,26(3):73-75
赣龙铁路马蹄经隧道在施工中遇到洞口30m上半断面全部变形垮塌的难题,而且初步方案屡遭失败。经过彻底探明地质情况,确定了滑坡体的存在。提出了相应的综合整治方案。介绍了滑坡整治方法。进一步强调隧道工程详细地质勘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赵晋友  周鲁  周书明 《隧道建设》2012,32(3):336-340
为解决重载运输条件下铁路隧道设计难题,通过大秦线铁路隧道病害的调查资料,对重载运输诱发的隧道病害及其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依托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隧道设计经验,提出重载铁路:〖JP〗 1)软弱破碎围岩大于1000m或软岩高地应力段长大于500m的隧道、4km以上突水突泥风险等级较高的岩溶隧道优选采用2个单线隧道方案; 2)单线隧道仰拱矢跨比取1/6.5、双线取1/10.5,可以满足30t列车轴质量要求; 3)隧道内坡度不应小于3‰、富水地层不小于5‰,提出防排水措施实现运营可维护; 4)计算确定了轨下结构设计参数; 5)对隧道内轨道结构过渡、轨下及隧底结构过渡段采取了设计措施; 6)提出了隧道基底普查及承载要求。  相似文献   

18.
赵元根 《隧道建设》2006,26(2):71-73
系统介绍了中江人民渠引水隧道第2合同段二次衬砌混凝土运送方案,该方案主要利用小竖井投送混凝土解决了带有斜井的小断面隧道混凝土运送难题。同时阐述了混凝土运送方案的确定、实施过程以及方案实施的评价等。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高黎贡山隧道在施工中遇到的斜井软岩变形、竖井井筒防治水、TBM穿越不良地质卡机等难题,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理论分析、现场试验、方案优化、阶段总结,提出解决方案与关键施工技术,现场实践结果表明:1)斜井软岩变形采用"早成环、快封闭"、合理设置开挖轮廓线曲率、加强支护的综合防变形技术,达到初期支护不破坏、不拆换的目的;2)采取"有掘必探、以堵为主、堵排结合"的治水原则和地表深孔S型深孔预注浆关键技术,能够大大降低富水软弱花岗岩竖井建井淹井风险;3)通过采用小导洞工法能使敞开式TBM快速安全通过糜棱化花岗岩不良地层,充分发挥TBM的快速高效施工性能。  相似文献   

20.
<正>截至2014年底,全路共有隧道11 516座,约10 482.152 km。其中,全长3 000 m以上的隧道共有742座,约4 572.719 km(其分布情况见全路长隧道分布表);全长500~3 000 m的中隧道3 708座,4 396.430 km;全长500 m以下的短隧道7 066座,1 513.001 km。最长隧道是青藏线k296+85关角1线(关角2线)隧道,全长32 690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