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共同作用响应。通过分析得到了桩土体系中各主要因素,对桩沉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T及桩始末沉降比Rs的影响,分析还表明了由于双桩之间的相互作用,桩的长期沉降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2.
桩基础桥梁的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以加权残差公式为基础,采用积分方程方法推导与桩基础对应的层状场地动力刚度矩阿公式,并用解析解验证了数值分析的计算结果。然后用子结构法联合积分方程方法和有限元法的计算结果,求解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地震响应;最后以芜湖长江大桥主跨斜拉桥长塔墩的地震响应为例,将本文的计算结果与Penzien模型的计算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粘弹塑性地基中的竖直受力桩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为适应地基实际的层状结构,采用有限元法分析;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位移解。通过分析得到了地基参数对竖直受力桩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所需时间T及桩顶始末位移变化比Rs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考虑桩—土在刚度、渗透性等方面的差异,建立端承型CFG桩—筏复合地基轴对称固结模型,推导桩间土的固结方程,并给出"单级等速加载"情况下固结方程的解析解;应用该解析解结合工程实例进一步研究置换率、桩—土压缩模量比、加荷速率地基设计参数对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桩的作用增大复合地基等价固结系数,固结速率随置换率、桩—土压...  相似文献   

5.
长短桩复合地基应力与沉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三维有限元对长短桩复合地基进行对比分析,给出全长桩、全短桩、长短桩、无垫层、天然地基5种方案下的桩身应力与土体附加应力分布,并探讨垫层模量和厚度对承台沉降的影响和对应力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复合地基能有效减少天然地基沉降和改善浅层土的应力状态,复合地基中桩身应力与土体附加应力按刚度分配,桩侧土应力与桩身应力表现出互补的特性。而垫层使桩与桩、桩与土之间应力分配趋于合理,垫层模量对承台沉降影响显著;随着垫层模量增加,长桩桩顶应力增加,短桩桩顶应力和桩身应力及土体表面应力降低;随着垫层厚度的增加,变化趋势则相反。  相似文献   

6.
单桩沉降可靠度的随机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土性分布参数随机场模型和轴对称随机场的离散技术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计算和组集随机变量自协方差矩阵的方法,提出了多维相关正态分随机数的产生技术,用Neumann随机有限元法进行单桩沉降的可靠性分析,并计算了某试桩沉降的可靠度。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京沪高速铁路CFG桩筏加固软土地基的典型断面,采用ABAQUS有限元程序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考虑高速铁路路堤分级填筑施工过程和长期荷载作用,对CFG桩加固后路基填筑期和运营期的沉降进行计算模拟,分析CFG桩筏复合地基沉降变形发展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相一致,数值模型可以较好地反映路基填筑过程和后期沉降过程。基于该方法预测了高速铁路运行10 a后的沉降,桩筏复合地基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京沪高速铁路(凤阳段)的工后沉降,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群桩基础桥墩的自振特性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将群桩基础桥墩作为一个空间整体,改进了群桩基础桥墩自振特性的三维计算模型。该模型采用半数值半解析的方法对群桩基础进行了模拟,建立了桩基新的等效刚度矩阵,可以充分考虑群桩的布置、地基土的状况,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计算方便。在些模型基础上编制了有限元程序,其计算结果与通用程序及实测值吻合较好。利用该程序分析了桥墩的参数对自振特性的影响,这些分析对于桥墩的抗震设计和病害检测都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京津城际路基沉降数值模拟与原位观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目的:京津城际轨道交通工程天津段内广泛分布软土,其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海积,局部为湖沼堆积;岩性为各类黏性土、粉土、砂类土等,夹淤泥、淤泥质黏土、淤泥质粉质黏土.上述土体含水量、孔隙比较大,所以在路堤荷载及列车荷载作用下的沉降变形较大.为满足无砟轨道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路基基底采用CFG桩复合地基进行加固.由于复合地基受力状态复杂,对其进行工后沉降预测较为困难,本文采用数值模拟和原位数据对比分析的方法对路基的工后沉降进行预测.研究结论:(1) 采用数值模拟及原位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复合地基的沉降变形规律,得出桩间土的压缩主要发生在桩长下部的1/4~1/6桩长范围内,桩端的刺入量占总沉降值的20%~30%;(2) 由实测的沉降-深度分布曲线可以得到,桩端以下土体压缩层厚度为桩平面分布宽度的1倍左右;(3) 有限元计算所得的最大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与观测值相比较为接近,采用有限元计算结果推断的工后沉降差异,小于根据实测值采用经验公式得到的推断值,因此在沉降计算中应推广有限元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从地基土的流变特性出发分析桩土体系的共同作用。地基土体采用粘弹塑性流变本构模型,为适应地基实际的层状结构,采用有限层法分析;桩采用弹性杆有限元分析。根据位移协调原则,得到体系平衡方程,应用“时步-初应变法”获得了不同时刻的桩土位移解。通过分析得到了地基参数对竖直受力桩达到沉降相对稳定所需时间T及桩顶始末位移变化比Rs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