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引言继十五、十一五之后,2011年,西藏交通运输部门编制了十二五公路交通发展规划,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开展总里程为2.7万km的公路工程建设,力争实现西藏自治区公路交通的跨越式发展。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公路建设项目都要求进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其中对于一个公路工程项目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水土流失预测和估算有着标准的范式。但公路网规划的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更多的关注于宏观上对区域内路网沿线整体水土流失情况的把握,显然与具体一条公路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方案编制  相似文献   

2.
高速发展的公路建设,在给当地带来巨大效益的同时,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容忽视。本文在对青海荒漠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特点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水土防治措施,以国道109线茶卡至诺木洪公路为例,以分区的形式将青海荒漠地区公路建设分为:主体工程区、取土场、弃渣场、施工生产生活区及施工便道五个区域,分区进行水土保持措施说明,以期为青海荒漠地区公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3.
轨道交通建设前期工作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部分城市轨道交通前期工作的实际,介绍了轨道交通建设中线网规划、线路沿线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客流预测以及线路敷设方式的确定等前期工作对地铁造价不同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提出了降低前期投资的几个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重点针对沈大改扩建工程水土保持报告书中水土流失总量计算进行论述,希望得到反馈,引发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美国大都会区域规划组织(MPO)的历史沿革、组织形式、核心职能和规划流程;对美国区域交通规划中涉及的各个重要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如资金分配、绩效评估、规划模型、环境达标程序、土地利用、环境正义性规划等。根据MPO所采用的"多规合一"规划理念与方法,基于我国政治体制、技术水平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从顶层设计、区域融合、机制协同、绩效评估、一体化规划、模型建立六个方面综合设计我国区域交通规划体系框架;详细阐述了每个方面可具体采取的措施方向,可作为我国规划体制向"多规合一"方向发展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王毅 《综合运输》2003,(11):28-31
<正> 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际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前期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线路走向基本确定,线网规划已经上报国家,珠三角地区即将迎来轨道交通时代。为了研究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特点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综合运输》记者日前走访了珠三角地区,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沿线城镇进  相似文献   

7.
区域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崔婷 《综合运输》2014,(3):37-41
本文在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对通用航空产业进行准确界定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各省市制定区域通航产业发展规划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区域通航产业规划制定的逻辑步骤,明确了各环节的主要作用、规划内容、技术要求等,并揭示了区域通航产业规划制定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南宁市昆仑大道作为三塘、四塘组团的中轴线,是市内东北区域最重要东西向主干路之一,文章针对现状昆仑大道周边区域道路建设不完善、道路沿线节点交通转换能力低下、交通通行效率不高等问题,结合其道路功能定位、设计原则与思路、线路总体方案、沿线节点立交型式选择、横断面改造等,提出该道路的交通优化方案,并结合交通需求预测对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研究成果可为其他由主干路提升改造为快速路的规划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模式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毅  李华中  彭伟 《综合运输》2010,(10):43-49
本文在界定区域交通一体化、区域交通整合等内涵,明确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的理论基础、原则、具体准则和决策层次内容的基础上,提出区域交通规划整合的思路模型与方案模型,构建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模式框架,为区域交通一体化规划整合提供理论与方法的支持。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 交通部在“七五”末提出了“三主一支持”的交通发展战略,并从“八五”初期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建设公路主枢纽。随着这一战略规划的逐步实施,区域公路站场布局与规划的可行性研究工作迫在眉睫。 区域公路站场,是某省某一地区公路汽车客运站,货运站、集装箱公路中转站、停车场、汽车检测站、汽车修理厂、汽车加油站等的总称;其建设规划一般包括几十个甚至上百个不同县、市、镇站场建设项目,规划年度有时长达20年,从空间规模、时间跨度上,都远远超  相似文献   

11.
结合上海市轨道交通12号线选线与沿线地块规划、开发相结合的案例,论述线路方案的选择不仅在总体上要与城市及路网规划相一致,同时局部线位、站位的选择也应力求与沿线地块开发规划相结合的设计思路,对城市轨道交通选线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徐家汇功能定位为出发点,通过对交通现状的分析,结合轨道交通枢纽的规划布局,预测由轨道交通建设带来的区域交通及客流的流量、走向的变化趋势;结合徐汇区的区域交通规划,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交通运输发展最重要的前期决策工作之一,交通规划需要统筹考虑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多因素约束。本文以地理空间为分析视角,在回顾我国自然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差异的前提下,对国家综合交通网规划、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和高速公路网规划的空间结构和基本思想做出了反思。构建适应我国地理特征和区域发展需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必将对我国国土空间开发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理论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系统科学与工程理论,在传统由近及远规划思路的基础上,提出了以远景战略规划为指导的由远及近的区域中长期综合交通规划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地区间人员和物资往来愈发频繁,对交通的需求日益增加,城镇化步伐在加快,都市圈和城市群逐步形成,轨道交通在区域城市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城市建设的子系统,轨道交通自其诞生以来,就以其大运量、快捷、环保等特点服务并引领着城市的规划发展,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建立适合区域城市发展相匹配的交通体系日益成为当前城市建设重要的一环。本文从供需角度,分析了区域城市发展对轨道交通的影响因素和不同轨道交通制式、模式特点,提出了区域城市建设与轨道交通规划协调发展的若干观点,并对区域轨道交通的未来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王伟 《综合运输》2012,(9):52-55
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的基本框架及其演化框架,并通过在福州市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的实际应用,分析该框架结构的主要特点和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7.
交通预测模型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工具。本文以汕潮揭地区综合交通规划为依托,以TransCAD为平台,构建区域综合交通预测模型,对规划方案进行量化研究,摒弃了传统"理性规划"交通需求引导滞后、与土地利用互动不强等局限。基于预测模型和"一张网"布局规划,构造了"情景假设+因子递进"方法,设计若干战略规划方案,通过对测试目标与决策评价结果的量化比较分析,展现了"情景因子"战略方法对于总体规划方案的贡献,研究过程和研究结论更显客观科学。  相似文献   

18.
福州轨道交通发展迅猛,已累计通车里程近140 km。为平衡建设运营资金,发挥城市轨道交通优势,福州地铁集团在用地控制综合开发上进行了尝试,但由于轨道交通与沿线发展不协调、开发不高效、规划与实施不符等问题,限制了已有线路的用地开发效果。为提升轨道交通用地控制与开发效果,通过分析现有轨道交通用地开发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城市轨道沿线土地利用的成功经验,以规划中的地铁3号线为例,提出轨道交通沿线土地控制和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9.
结合公路建设工程的实际情况,文章讨论了公路设计与施工中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如基本农田的环境保护、居民迁移与再安置、沿线基础设施与资源的利用、对现有交通的影响、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水土流失防治、声环境与振动、水环境和环境空气等。广东高速公路建设观念发生重要变化,公路建设已越来越注意与环境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20.
董晨  郭春  杨鶤  李龙 《综合运输》2022,(3):126-131
为解决TOD项目在规划建设中未能就所处站点区域进行针对性开发利用的问题,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地铁站点区域的分类方法,明确了不同类型地铁车站区域的开发方向和重点内容。首先通过既往文献梳理,总结近十年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类型相关研究,综合轨道交通、城市规划、建筑相关专业的专家意见,确定了轨道交通公司、政府和乘客3个角度共11个指标对成都市156个地铁站点区域进行类型分析并分析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在3个视角下的协同性;最后根据不同类型车站区域的差异给出相应区域TOD项目规划设计的建议。结果表明:1)成都市地铁车站区域分为5类:城市中心站点区域、换乘站点区域、新城站点区域、近郊站点区域和远郊站点区域;2)不同类型的车站区域协同性存在较大差异,在规划时需采用不同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