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国内某量产车型为研究对象,怠速时车内存在严重“嗡嗡”声,通过对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噪声产生机理分析,并通过对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该声音为转向系统噪声大引起,在振动噪声传递路径上采取优化措施,增加降噪管及采用两级减振机构,最终,有效解决该量产车型转向系统噪声问题。  相似文献   

2.
包凡彪 《上海汽车》2012,(11):23-26
汽车横摆角速度是衡量汽车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文章建立了汽车双质量振动系统的数学模型,结合汽车的悬架分析,应用控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方法,综合分析研究了横摆角速度对汽车振动性能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某电动汽车(以下简称"某车型")D档起步时先有冲击现象后伴随整车抖动,严重影响车辆的驾乘舒适性。文章基于某主机厂在研车型存在的该问题进行测试分析,通过对振动信号的colormap进行分析,分析出传动系齿间间隙是导致冲击的原因,电机的阶次振动是导致起步抖动的主要原因;通过对比该车型与标杆车的扭矩变化曲线,提出后续优化标定方案。文章研究为电动汽车起步抖动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对整车NVH性能提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怠速抖动剧烈造成车身出现裂纹的问题,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NVH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能量解藕法原理对悬置进行优化,以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的NVH性能。整车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降低了整车振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解决了车身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国内车用驱动电机性能的现状,分析了电机输出转矩误差对车辆直线行驶稳定性的影响.利用横摆角速度作为反馈变量,对直线行驶过程中的驱动转矩进行协调控制.对应用该控制策略的某车型在所开发的电动轮驱动试验车平台上进行了不同速度下的道路试验.结果表明,该转矩协调控制策略能够保证车辆直线行驶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轿车的NVH性能在现代轿车开发中已经越来越受到莺视。结合国内某轿车NVH性能开发流程,对该轿车结构设计阶段的白车身进行了模态分析和静态刚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一阶振型为顶棚横摆,且频率与发动机怠速激励频率接近,车身扭转刚度低于竞争车型。由此分析了A柱接头刚度,并对其进行了结构和尺寸优化以提高其刚度,达到了消除顶棚横摆模态,提高扭转刚度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邓聚才 《汽车技术》2014,(3):10-12,30
针对某型号载货汽车存在平顺性超标问题,对各个环节的振动传递率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发现,该车型前桥悬架的振动传递率偏大且不稳定,驾驶室座椅的振动传递率明显偏大。通过仿真分析,提出提高前桥悬架低相对运动速度段阻尼、使驾驶室座椅固有频率偏离前桥悬架偏频并合理设置座椅阻尼等平顺性提升措施,有效改善了该车型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增压发动机的普及,增压器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Hiss噪声,已成为行业内重点难点问题。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涡轮增压器Hiss噪声问题,文章通过对Hiss噪声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通过噪声传递路径及频谱分析识别辐射噪声强的部件,通过制作手工样件对涡轮进管进行声学包裹,经验证,该方案可行。最后,通过更改进气管材料,制作快速样件,再次验证优化方案可行,Hiss噪声得以解决。文章的研究对解决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VH)工程实际问题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某车型动力电池包箱体在振动试验中出现的疲劳断裂问题进行分析论证,建立了一种新的基于PSD试验谱下的振动疲劳仿真分析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下的仿真疲劳损伤位置与试验断裂位置一致。经过对其进行方案优化后,该箱体结构满足振动疲劳性能并顺利通过振动试验。这种基于PSD谱振动疲劳仿真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工程实用性,为工程振动问题提供了风险预测、问题解决,缩短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10.
汽车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及减振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延华  李承德 《汽车工程》1998,20(5):290-295
本文建立了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理论模型,运用该模型可以讨论传动轴,变速器输出轴结构参数、中间支承的刚度,手制动器的位置等对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的影响。还运用理论模型对轻型车、厢式车以及大客车的动力传动系弯曲振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减振措施,解决了上述车型车身振动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