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唐黎标 《航海》2003,(4):21-22
“南半球的维京人” 彼得·布莱克——一个响彻南半球的名字,一个战无不胜的帆船赛手。大海、河流是他不可或缺的生存要素,帆船是他事业的羽翼;他本人被视为新西兰的民族英雄。世界著名航海家、海洋学家库斯多曾经欣慰地将他称为自己最合格的继承人,英国女王伊利沙白庄严地授予他大英帝国骑士勋章。  相似文献   

2.
徐双华 《航海》2004,(1):21-21
进入21世纪,陆上的火车、飞机、汽车等各类交通工具竞相提速,唯独茫茫大海上的轮船还在悠悠航行。即使有一些普通高速、水翼船以及气垫船等准高速船相继亮相,但昌主角、挑大梁的仍是传统轮船和滚装船。这些船航速慢,航行时间长,遭遇海上不确定因素的概率也越大,从而影响了航行安全,增加运输成本。因此,海上“高速列车”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3.
方新洲 《航海》2003,(6):15-15
名为浮游植物的单细胞海洋生物拥有齐全高效的基因组,这些基因组使它们像漂浮着的太阳能电池板一样工作。 对4种微小浮游生物的比较表明,只需不多的基因,它们就可以完成收集阳光并将其变为食物的过程。 理解它们怎样做到这一点或许有朝一日可  相似文献   

4.
张新  陆玶 《航海》2003,(4):5-6
2003年6月11日,上海港引航史翻开了新的一页。50万吨级的超级油轮“海上世界”在上海港引航员的引领下,成功地通过南水道驶往目的地港江阴。当日晨6时,“海上世界”从长江口起锚进口,从而使上海港迎来了开埠以来最大一艘船舶。10:30该轮安然通过长江上海段,由长江引航员接棒继续引至江阴港。这也是上海港继去年“狮子星号”大型邮轮、30万吨级“中远川崎11号”超级油轮以来又一次超大型船舶引航创举。  相似文献   

5.
徐双华 《航海》2003,(6):37
日本海上保安厅成功地开发出一种新型海上“千里眼”——激光搜索监视装置。这种装置是从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和飞机上向海面照射激光,并根据反射光的差异,准确地识别人员、船只、漂流物漂移及到达目标物的距离,并能追踪目标物。还能发现被汹涌波涛淹没的漂流者,即使在暴风雨天的夜间,它也能迅速发现海上的漂流者,确  相似文献   

6.
建立"海上搜救基金"迫在眉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4年我国成立搜救安全指挥部至今,我国的海上搜救能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接二连二的海难事故和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的缺陷和不足,使我们不能不对我国目前的海上搜救状况表示担忧。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已显得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7.
海上石油开发工程的"明星"--FPSO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耕贤  刘振国 《中国造船》2004,45(Z1):19-27
在开发和利用海洋油气资源的活动中,各种海上油气工程装备无疑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近10年来,浮式生产已成为当今海上石油开发的主流方式.FPSO是浮式生产系统中的关键设施,是海上石油开发工程装备中最耀眼的"明星".FPSO是一座"海上油气加工厂",具有高风险、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投入、高回报的综合性海洋工程特点.它相对于海上生产平台而言,具有抗风浪能力强、可长期系泊、储/卸油能力大、投资低、见效快及可以转移、重复使用等优点,特别适合于远离海岸的中、深海及边际油田的开发.本文旨在就FPSO的市场、特点、相关系统(包括特殊系统、工艺系统)及设计准则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王水龙 《航海》2002,(6):33-34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陆基无人机就以其足够的航程和续航能力支持海军行动,大大增强了海军的作战能力。但目前世界上没有一架海上无人机或无人驾驶飞行器在海军服役。海上无人机是海基航空力量的合理补充,随着无人机研发技术及相关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国越来越重视海上无人机的研究,以美国为首的军事强国正在研制各种新型的海上无人机。  相似文献   

9.
张骏 《水运管理》2005,27(1):9-9,38
泛珠三角区域又简称为“9 2”,即由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9省区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组成。9省区的区域面积200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20.9%;人口4.5亿,占全国总人口的34.8%:生产总值3.9万亿人民币,占全国的33.3%。加上香港、澳门,更加突出了泛珠三角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湛江海湾大桥建设工程是湛江市的一项重点工程,对于改善湛江市城市格局,提高湛江城市品位,以及加强湛江市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联系,拉动经济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2005年12月26日,湛江海事局与湛江海湾大桥有限公司、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隆重举行共建签字仪式,向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表示共建的决心和信心。湛江海事局党委副书记刘楚兴出席了签字仪式,副局长申春生作了重要讲话。湛江海湾大桥自2003年9月开始水上施工建设以来,湛江海事局与湛江海湾大桥有限公司、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在大桥水上施工作业安全方面就有着良好的…  相似文献   

11.
广远公司近日开展的“红树林”工程,旨在打造一支高素质的船员队伍,适应广远可持续发展。作为运输生产的第一线,船舶无疑是广远人才战役的最前沿,也是开展“红树林”工程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开展旨在加强船员教育培训的“红树林”工程,不仅是广远人才战略的重要决策,更是关乎船舶、船员自身发展前途的内在要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中国虽为“海洋大国”,但非“海洋强国”。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总体战略部署中专门提出了“实施海洋开发”的具体要求。中国国家海洋局作为监督管理海域使用和海洋环境保护、依法维护海洋权益、组织海洋科技研究的行政机构,任重而道远。他们如何看待当前的海洋工作?在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道路上,他们今后5年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海洋局局长助理、新闻发言人、办公室主任王飞先生。  相似文献   

13.
全球第1艘"风筝船"首航大西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太平洋门户和温哥华─威斯勒奥运会主管部长艾民信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兴奋地说:"加拿大正在实施的‘亚洲-太平洋门户和走廊方案’,不仅将增强加拿大与亚洲的纽带作用,还将北美经济发展核心地区,与亚洲经济发展核心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自从有了船舶,海难事故就像影子一样伴随着航运业,本是不足为奇。但频繁发生在东南亚的海难,像一个魔咒,笼罩着这片风光旖旎的海域。特别是近年来,东南亚地区的海难事故更是居高不下,其惨烈景象早已超出人们的想像,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东南亚成为众所周知的“海上墓地”?成千上万沉入大海的冤魂难道没有唤醒人们对安全的警惕?透过一桩桩骇人听闻的海难,让我们在事实真相中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型油轮事故引发了"避难地"的国际性法律问题.如何看待和正确处理这一法律问题已摆到许多国家的工作日程之上.在回顾"Erika"轮、"Caster"轮和"Prestige"轮事故所引起"避难地"法律问题的基础上,介绍了目前"避难地"问题的国际法律背景和世界有关国家涉及"避难地"方面的国家立法与观点等相关情况.同时,就"避难地"问题的本质、立法途径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何崇德 《船舶工程》2004,26(2):24-28
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近年在国外发展迅猛,在国内也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我国的"大洋一号"船于2002年增设了动力定位系统,成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远洋科学考察船.本文介绍了该船动力定位系统的设计要点,对于国内船舶动力定位系统的应用与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船舶污染海洋环境"防、救、赔"系统工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家慧 《中国航海》2004,(2):15-19,24
列举和分析了近几年来我国海事和救捞单位救助遇险船舶防止污染海洋环境的实例,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一套彻底解决船舶污染造成海洋环境损害问题的机制和措施,提出了建立我国海洋环境的船舶污染“防、救、赔”系统工程理论的构想,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船舶污染对海洋环境的损害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述了国产拖轮"海港36"几次实际拖带作业情况,介绍了该拖轮的旋回转性能及其操作上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illustrate the stance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law of the sea debate in the light of Soviet ocean activities. The paper has two sections. First, it examines the range of Soviet ocean activities. The considerable extent of Soviet ocean use underscores the importance which the Soviet Union places on the law of the sea debate and its consequent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negotiation. Second, the paper considers the published record of the Soviet Union in the United Nations seabed debate. In seven years of debate the United Nations General Assembly and the Ad Hoc and permanent Seabed Commities and sub-Commities have generated a considerable body of documantation reflecting the public policy of over one hundred States concerning the law of the sea. Soviet expressions of opinion alone cover more than five hundred pages of documentation. Specific Soviet positions can be considered within two ganeral preferences: the 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freedoms of the high seas and opposition to ocean control by either coastal States or by an independent international ocean authority. The paper shows how these preferences and the specific Soviet negotiating positions defend and promote the maritime interests of the Soviet Un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