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高速铁路测量网布设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已于2009年12月1日颁布实施,"三网合一"是构建高速铁路测量体系的基本原则。简要介绍了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三网合一"的概念,对提出高速铁路测量"三网合一"必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就高速铁路测量如何实现"三网合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实施以来,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越来越多,为了做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的总图规划,在分析"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引入线路特征及客流特点的基础上,借鉴国外高速铁路枢纽规划布局,研究提出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双十字型和环型两种总布置图型,并研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关键技术问题,以便对我国"米字型"高速铁路枢纽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铁路钢轨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高速铁路特点及对钢轨的要求、高速铁路钢轨技术条件、我国钢轨化学成分及性能特点、国外高速铁路钢轨的化学成分。论述国外高速铁路和我国高速铁路采用的钢轨材质、钢轨"三精"生产设备和工艺、国外高速铁路钢轨制造技术和我国钢轨生产设备技术改造。阐述我国在高速铁路钢轨焊接、钢轨使用等方面开展的相关技术研究,分析高速铁路钢轨制造质量、焊接、预打磨等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及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历经"八五"至"十五"的科研和试验研究,以及"十一五"至"十三五"的建设、运营实践,我国高速铁路技术体系逐步建立并趋于成熟;以京沪高铁建设发展历程为主线,回顾了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从形成、发展到完善的历程,探讨了京沪高速铁路建设对我国高速铁路路基技术体系建立的基石作用,并针对高速铁路路基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高速铁路安全保障的内涵、本质、能量和文化作用等角度出发,全面分析高速铁路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创新高速铁路安全管理体系,在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基础上,提出将高速铁路安全工作重心向关口前移、源头防范全面转变等安全管理新理念。通过践行"强基达标、提质增效"工作主题、完善高速铁路安全管理基础、强化安全生产过程控制等措施,提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并通过强化完善企业内部综合安全监督检查机制,确保"三位一体"高速铁路安全保障体系的运转实施。  相似文献   

6.
为进一步加强高速铁路防震减灾能力建设、提升高速铁路安全运营水平,铁道部与中国地震局于2012年2月22日共同签署了推进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战略合作协议,并为"铁道部、中国地震局高速铁路地震安全技术研发组"(以下简称"研发组")揭牌。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是高速铁路成功建设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根据高速铁路轨道平顺性要求,通过理论和实验研究,对"三网合一"的测量原则进行了论述,并系统研究了高速铁路平面、高程控制测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布网原则、测量方法和精度等技术标准及确定原则。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实践验证了我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UIC国际铁路标准《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速铁路实施—设计阶段》是UIC国际铁路系列标准《高速铁路实施》的一项标准。该标准对高速铁路运营和维护计划、详细设计等两个子阶段进行规定。旨在介绍该标准的适用范围、主要内容、技术特点,以及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管理经验在标准中的体现,为我国在高速铁路领域的国际交流提供有益借鉴,推动我国铁路"走出去"。  相似文献   

9.
孙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0,13(5):I0005-I0006
高速铁路是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方式,世界正在进入高速铁路时代。就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相关问题,孙章教授接受了《环球》杂志记者王宁的采访。本期社长"博客"为孙章教授回答记者采访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高铁建设与运营的快速发展,高速铁路安全理论与实践保障重要性突显。为确保新形势下高速铁路旅客列车安全运营,以高速铁路运营系统为研究对象,构建以"人"为核心、以"装备"为基础、以"环境"为条件、以"管理"为纽带的高速铁路普适安全理论体系,以提高全路员工普适的主动安全意识为目的,并在运用维护实践中突出安全链条的观念与实践;从知识性、技术性和主动安全意识等方面的分析入手,同时兼顾员工的教育背景和岗位工作经验,在铁路局基层实践调研的基础上,搭建一套具有实用指导意义的基于普适安全理论的高速铁路员工培训体系以及确保高速铁路安全运营的切实可行的培训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正>在2017年1月9日上午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铁路行业有4项科技成果荣获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由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完成的"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该成果构建了基于"刚度控制"的中国高速铁路标准梁桥成套技术参数体系,发展了高速铁路标准梁桥设计理论,实现了高速铁路标准梁桥结构长期变形"厘米级"至"毫米级"的技术突破。  相似文献   

12.
康高亮 《中国铁路》2010,(12):29-33
分析在覆盖区域大、地质复杂的条件下,中国高速铁路工务工程"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平顺性"的技术特点,针对路网规模大、运营速度高、行车密度大的特征,围绕高速铁路运营的"安全、舒适、秩序",研究提出工务设备管理维护模式,在高速铁路安全运营实践的基础上,提出适合中国高速铁路工务设备检查、监控、修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铁路资讯     
<正>中印尼企业"牵手"合作建设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1据中国铁路总公司提供的消息,日前,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成的中国企业联合体,与印度尼西亚维卡公司牵头的印尼国企联合体正式签署了组建中印尼合资公司协议。该合资公司将负责印度尼西亚雅加达至万隆高速铁路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标志着中国铁路特别是高速铁路"走出去"取得历史性突破。雅万高速铁路项目采用中印尼企业合资建设和管理的合作模式,是中国高速铁路从技术标准、勘  相似文献   

14.
高速铁路列车运行速度快,设备技术含量高,应急处置时效性强,当前既有调度应急指挥模式已无法适应高速铁路快速发展的需求。在阐述高速铁路应急处置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应急处置过程中面临的制约因素,提出建设高速铁路调度应急指挥系统思路,通过运用智能穿戴设备和移动互联网技术,搭建铁路局集团公司、站段和现场三级应急指挥体系,形成"互联网+应急"的故障处置新模式,实现专家"面对面"指挥现场作业和现场信息实时共享,确保高速铁路应急处置安全高效。  相似文献   

15.
铁路建设     
<正>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通车运营1据《人民铁道》报道,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2011年12月26日通车运营。广深港高速铁路广深段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四纵四横"快速客运干线中"北京—广州—香港"高速铁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12月开工建设,起自广州南站,终到深圳北站,线路全长102km,运营初期最高时速300km,全程最快运行时间  相似文献   

16.
IRS60680《高速铁路设计—基础设施》是国际铁路联盟UIC《高速铁路设计》系列标准中的第一项,该标准对高速铁路基础设施设计的基本概念、设计原则、关键设计标准和设备配置进行规定,目的在于推广世界范围内高速铁路设计的先进经验和技术装备。通过解读高速铁路设计标准的编制背景、编制定位以及主要内容结构,分析标准编制中我国高速铁路科学理念与先进技术的体现,从3个不同层面阐述高速铁路设计标准对中国高速铁路设计主要技术标准、路基压实标准及动车组检修修程标准等先进内容的吸收。解析表明,高速铁路设计国际标准的编制在体现UIC标准国际通用性的同时,将中国高速铁路标准合理上升为国际标准,是中国铁路标准国际化的有效实践,有利于推动我国高速铁路技术装备"走出去"。  相似文献   

17.
美国 修建西部高速铁路 一条名为"DesertXpress"的美国西部高速铁路,在美国铁路管理局审批了其"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后,现已进入公共咨询阶段.这条高速铁路从拉斯维加斯至洛杉矶附近的维克托维尔,其走向沿着州际公路1-15线,全长305公里,双线,预计投资35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智能分析系统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智能分析系统在高速铁路信号系统中的应用。智能分析系统能实时地发现设备隐患,发现设备故障并定位和告知原因。能推动高速铁路维修实现"状态修"和"预防修"。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我国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技术体系的特点进行研究,重点对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内容,高速铁路轨道的内部几何尺寸和外部几何尺寸定位精度,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布网原则、坐标基准,"三网合一"的测量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提出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平面控制网应在框架控制网(CP0)基础上分三级布设、高程控制网分二级布设的方法,平面坐标系统应采用边长投影变形值≤10mm/km的工程独立坐标系以及应按"三网合一"的原则进行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测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目的:近年来在国内高速铁路设计中,对诱增运量的预测一直是运用经济可接近性方法和借鉴国外的经验数据进行估算,不能够准确反映新建高速铁路的诱增效果,造成设计运量和实际运量相差较大,影响项目整体运量的预测精度。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域运输通道中新建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概念内涵、形成机理与生成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提出新的高速铁路诱增运量预测的技术框架,以期进一步开发形成一整套可行的、合理的诱增运量分析与预测的模型与方法,提高我国高速铁路诱增运量分析预测的效率与可靠性。研究结论:(1)高速铁路诱增运量,可分为"近期需求释放型诱增运量"和"远期经济诱发型诱增运量"两种类型。从微观的角度讲,前者的大小主要与"原来的和新生的潜在需求量"相关,后者的大小主要与"沿线城市节点诱发的经济量"相关。(2)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生长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初期快速形成阶段、中期稳定增长阶段和远期逐渐稳定阶段,其生长规律总体上可以用"S型曲线"加以描述。(3)高速铁路诱增运量的预测应分成"近期需求释放型诱增运量"和"中远期经济诱发型诱增运量",采用不同的预测技术路线分别进行预测。前者设计采用"传统预测法(基于灰色理论的时间序列模型)和MD模型相结合"的预测技术框架;后者设计采用"基于经济可接近模型和价量比稳定模型"的预测技术框架。(4)研究成果主要应用于高速铁路诱增运量预测软件的开发,更好地支持我国高速铁路前期规划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