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解答了不套超级跑举对比中谁快谁慢的问题之后,我们不可避免地站在—个相似问题的面前:谁是超级四门轿车中的强手?这次我们选择了两个汽车工业中的终极产品,这两个家伙首当其冲的特点就是扭矩输出。选手之一梅赛德斯-AMG E63 S:拥有850Nm的最大扭矩输出,其对手保时捷Panamera Turbo则有770Nm。看起来保时捷似乎处于下风,但结果是否果真如此?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汽车》第7期中,我们对太阳膜的选购要点及真假识别做过一个介绍。不过还是有不少的车主来信询问:市场众多品牌的产品谁的隔热率最好,谁的性价比最高等。考虑到一辆车受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前挡玻璃,并且在这个部位上贴膜花费最大,所以我们此次选择了几款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前挡玻璃膜的品牌,并且将它们最顶级的系列产品依次做了一个简单的隔热测试。下面我们就将这些测试结果公布出来,希望可以给各位车主在选购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汽车》第7期中,我们对太阳膜的选购要点及真假识别做过一个介绍。不过还是有不少的车主来信询问:市场众多品牌的产品谁的隔热率最好,谁的性价比最高等。考虑到一辆车受热面积最大的部分是前挡玻璃,并且在这个部位上贴膜花费最大,所以我们此次选择了几款市面上比较常见的前挡玻璃膜的品牌,并且将它们最顶级的系列产品依次做了一个简单的隔热测试。下面我们就将这些测试结果公布出来,希望可以给各位车主在选购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在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文化可能就会被忽视。现在中国可能就是如此,至少在汽车行业方面是这样。人们都在谈汽车销量增长、购车优惠和加价、新车型频繁推出、交通拥堵和限行的今天,还有谁在关心汽车文化!汽车文化在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和最大汽车生产国严重缺失,确实有点不应该。  相似文献   

5.
现代汽车公司是韩国规模最大的汽车公司,是现代企业集团的骨干企业。它不仅拥有世界最大规模的汽车生产基地和10多个研究中心,而且在许多国家没有生产基地,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使“现代”汽车远销欧美、中东和非洲。然而,又有谁能想到,规模如此之大的现代企业集团最初却是由一位没有多少文化、靠外出打工起家的贫苦农民之子郑周永创建的。  相似文献   

6.
我们知道汽车正常工作离不开"电",但汽车上的"电"我们知道多少呢?汽车上的"电"是从哪里来的呢?蓄电池和发电机是汽车电力的源泉,至于谁先有电,那不重要,其实重要的是我们要明白在汽车用电方面蓄电池和发电机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缺少任何一方,汽车就无法正常行驶.  相似文献   

7.
《中华汽摩配》2010,(1):54-55
总裁致辞:汽车改变了世界,中国汽车正在改变世界汽车业格局,那么是谁在改变中国汽车?是中国的汽车产业政策,是敢于挑战国际竞争、不断创新的整车和零部件企业,是千千万万有中国汽车情结的汽车人,正是我们大家的不断进取和通力合作,推动了中国汽车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会不会也出现像特斯拉一样成功的电动车生产企业?并非我们的技术达不到,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理念上的创新。也许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燃料汽车,只是时间的问题。世界各国都纷纷加快了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步伐,其中当属纯电动汽车的发展最受关注,当日本政府提出"谁控制了电池,谁就控制了电动汽车"的时候,当各国还在苦思如何量产电动汽车的时候,特斯拉已经绕开了充电网的完善、电池技术的突破等一系列问题。当初特斯拉的创始人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在寻找创业  相似文献   

9.
未来汽车什么样?谁也没有这个发言权,然而每次车展上的经典或是概念车都在诠释着人们对汽车不断探索的成果,它可能代表不了未来汽车的完全模样,然而却表达着我们现在对汽车的最高梦想?  相似文献   

10.
随着国家发展节能环保汽车产业方向的确定,国内越来越多的汽车制造厂家开始投身于降低油耗和对替代能源的技术开发中,因此,谁能够将技术开发变为成熟的产品并尽快投入交通运营,谁就是这场技术开发中的最大赢家.  相似文献   

11.
汽车是个技术密集型商品,并且主要表现在安全、动力、节能和造型设计上。一款不节能,或不安全,或动力性差,或造型丑陋的汽车,都不能称之为好车。越来越成熟理性的中国汽车消费者,渴望了解当前最先进的汽车是谁?在某方面技术谁最先进?谁是当今汽车行业的技术先锋?作为国内最强调用专业技术  相似文献   

12.
没有谁能准确预测未来十年。基于先进汽车安全技术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增长,我们也无法准确预测汽车主、被动安全系统的集成化程度。因此,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开放式电子架构的新型控制器,来满足整车制造商的技术愿景。这一想法,促使TRW开发新一代安全域ECU(Safety Domain ECU),即SDE。  相似文献   

13.
正与传统汽车制造相比,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汽车)的研究几乎与欧美同步,因此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道路上几乎没有可以直接借鉴的标准体系。新领域的突破,谁也不知道标准答案。正应了那句话,谁的产品更符合消费需求,谁创造的模式更能引领行业发展,谁就有可能成为标准。  相似文献   

14.
走完漫漫谈判历程,我们终于入世。 以100多家企业生产200万辆车阵容集结在WTO竞技场的中国汽车工业向何处去,正与日俱增地引起了举国上下的关注和行业内外的思虑。 散乱差沉痼源于宏观失控 谁都清楚,民族汽车工业的现状。谁也明白,症结是其不大不强。但其产生的根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5.
汽车自19世纪末诞生以来,已走过百年长路。作为19世纪末最伟大的发明之一,电影同样也已历经了百年的坎坷。在欣赏精彩电影给我们带来强烈震撼的同时,镜头里那些飞奔的且性能高超的汽车也足以让我们激情澎湃。在这个充满汽车时代的日子里,电影也在为我们的精神空间里补充着营养,这两者似乎没有牵连,但电影里自从有了带有科技元素的汽车特写时,我们怎能忘记被虚幻出来的那些另人激动的场面,汽车与电影的缘分,谁也无法分开!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一个国家只要是在本土上生产的汽车就被称之为“民族汽车”的话,那么日本汽车商在美国注入资本设厂的汽车工业又算作哪国的“民族汽车工业”?世界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产地集中化、企业集中化、经营全球化的趋势。近年来汽车跨国公司全球性的兼并、控股、收购、融资战略大重组,请问究竟谁又是谁的  相似文献   

17.
汪秋梅 《汽车杂志》2004,(11):202-202
继日本市场后,谁将是下一个全球最大的汽车导航市场呢?从松下的举动来看,去年年初成立了天津松下汽车电子开发有限公司,是汽车音响与汽车导航系统的研发基地;紧接着又在天津成立了汽车多媒体开发中心,专门针对中国市场开发相应的商品。而松下在中国的工厂也在为量产汽车导航产品相关设备作积极准备,以上迹象表明,松下显然将下一个增长市场的赌注押在了中国。  相似文献   

18.
Hilton  Jerry 《车时代》2010,(3):166-173
惯性,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它让人类习惯,让人类懒隋,正是因为它的存在,我们认为且一直认为汽车就该有一个汽车的样子。但,谁给汽车下定义?幸好标致BB1来了,它的出现,让我们认识到,原来汽车还有另一种模样。  相似文献   

19.
无尽享受     
出门旅行谁不希望旅途上的感觉轻松一些,舒适一些? 对于客车生产厂家来讲,给驾驶者以最佳的驾驶性,给乘坐者以最大程度的舒适性,也就创造了一个与汽车用户间良好接触的开始。四川丰田柯斯达,秉承丰由始终如一的国际品质,致力于在汽车技术和设计的最  相似文献   

20.
徐倩  刘建 《轿车情报》2009,(11):86-87
谁说年轻的消费观往往是冲动的,谁说年轻人只重视外观而忽视内在,在越来越理性的购车理念中。光凭靓丽的外观、花哨的装饰,哪怕是精准的操控,我们依然还会坚持实用主义,毕竟,实用主义永远不会被排斥在汽车制造之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