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桥头缺口的填筑工程,确切的说,应该是桥台背后路基土石方的填筑工程。为了保证桥台的稳定,对桥台背后一定范围内(见示意图1区)的路基填料,有特殊的要求,即应填筑透水性能较好的渗水性土壤,规定范围以外的路基(见示意图Ⅱ区)可填筑一般性路基料(如普通土或硬土)并与线桥分界线以外的  相似文献   

2.
研究目的:基于稳定可靠的前提,研究确定植物防护面积更大、投资更省的高速铁路路基边坡防护解决方案,对于提高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速铁路通常采用的路基防护形式的相关参数及经济性,结合植物防护临界高度的研究成果及工程实践,针对稳定边坡提出优化方案,以大幅度增加植物防护面积,显著减少路基防护工程投资。研究结论:(1)路基防护的镶边及基础具有较大的优化空间,混凝土镶边优化后的截面积为0. 10 m~2,基础优化后截面积为0. 12~0. 32 m2;(2)混凝土骨架厚度可优化至0. 3 m,宽度可优化至0. 3~0. 4 m,骨架间距可优化至5 m;(3)基础、镶边、骨架尺寸及间距优化后,坡面植物防护面积可提高21. 4%~38. 7%,防护工程投资可节省55. 0%~58. 8%;(4)降低边坡分级高度的优化方案,可扩大植物防护的适用范围,进一步提高植物防护面积,降低工程投资;(5)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高速铁路路基防护设计,并可作为防护标准修改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轴重双线铁路路基结构动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物资流动要求的提高,重载铁路因其良好的运输能力被社会所青睐,然而用地矛盾限制了线间距的大小,为分析不同线间距对大轴重作用下路基结构的动力响应,借助轨道-路基模型,研究不同轴重、线间距和基床弹性模量下,路基结构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动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1)双线铁路线路中心线处基床结构动应力沿深度方向先对数增长,后线性减小;(2)动应力峰值主要与线间距和轴重有关,峰值位置深度主要与线间距有关而与轴重无关;(3)线间距小于4.4 m时,线路中心线处路基本体动应力大于轨道中心线处,对于线间距小于4.4 m的路基结构设计时应考虑线路中心线处动应力值;(4)基床表层弹性模量的衰减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4.
客运专线路基防排水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由于铁路客运专线行车速度快、技术标准高,要求边坡防护及排水设施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水对土体的浸泡、饱和及冲刷作用,是使路基病害产生和发展,甚至影响路基安全稳定的重要原因。选取适当的工程措施及时排除边坡及其汇集到坡脚的地表水和地下水,对保证客运专线行车安全和速度要求尤为重要。研究结论:综合考虑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等因素,通过对路基边坡防护和路基防排水系统设计的研究,总结得出路基防排水工程可以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建议,保证路基结构强度与整体稳定。  相似文献   

5.
程岩 《铁道建设》2004,(2):41-43
本文结合津浦线澥河大桥扩孔工程深基坑采用钻孔桩支护来保证既有本路基安全的成功经验,探讨在提速线路高路堤旁开挖深基坑施工的防护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风沙地区铁路路基易遭风蚀(表现为吹蚀、磨蚀和掏蚀)和沙埋等危害,路基防护设计对于保证行车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以南疆线焉耆至塔什店 K420+650—K430+100段风沙植物防护作为实例,系统叙述了风蚀、沙埋等风沙危害的表现形式,以及风沙路基本体和两侧的防护形式及措施等,肯定了采用植物防护是彻底整治风沙危害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单线铁路增设复线时桥涵线间距选择与施工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例介绍单线铁路增设复线确定线间距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对不同的路基高度和结构形式,以及对既有线的防护措施的考虑。  相似文献   

8.
探讨山区沿河铁路高填方工点采用桥梁方案 (即以桥代路 )时 ,桥跨布置、桥台与台尾路基连接及桥墩台冲刷防护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确定能够满足高速铁路运营及养护维修功能的路基面基本宽度,对于减少高速铁路土地占用、节省工程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与国外高速铁路相关标准的比较,旨在提出改变电缆槽设置位置的优化技术方案。研究结论:(1)减小路基面宽度需重视路堤边坡土体压实质量控制,避免质量安全风险;(2)高速铁路单线基本路基面宽度,采用有砟轨道时可由8.8 m优化至7.4 m,采用无砟轨道时可由8.6 m优化至6.1 m;(3)高速铁路双线基本路基面宽度,采用有砟轨道时可由"8.8 m+线间距"优化至"7.6 m+线间距",采用无砟轨道时可由"8.6 m+线间距"优化至"7.2 m+线间距";(4)从技术可行性角度,路基面宽度仍有压缩空间,特别困难条件下,可依据建筑限界确定路基面宽度;(5)本研究成果可用于指导我国高速铁路设计标准的优化。  相似文献   

10.
无砟轨道路基膨胀诱发钢轨上拱是高铁建设运营面临的常见病害之一,路桥过渡段是路基膨胀病害的高发路段,为研究高铁路桥过渡段路基膨胀后钢轨上拱分布及路基结构变形规律。以一处典型过渡段路基膨胀工点为例,通过现场监测和室内试验判别轨道上拱情况及路基膨胀层位,并通过数值模拟计算研究路基基床膨胀对过渡段路基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水流下渗与基床填料中的蒙脱石作用是导致填料发生膨胀的主要诱因;桥梁对路基膨胀引起的钢轨上拱具有明显的阻隔效应,临近桥台侧钢轨上拱变化范围明显小于远离桥台侧;路桥过渡段基床填料膨胀率为0.08%时,钢轨上拱量达到无砟轨道钢轨上拱可调节临界值4 mm;临近桥台侧钢轨轴向应力峰值远大于远离桥台侧。  相似文献   

11.
地铁辅助线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地铁辅助线的设计方法及注意事项,包括:车辆段出入线一站或两站接轨方案的优缺点及接轨方式,出入线与正线立交需要的最小上、下线轨面高差和最小线间距诸因素的计算,一度停车位置的选定及如何满足缓坡设置的方法,一种小交路站前折返平面布置新图型,折返方式不同引起了安全保护距离有区别,停车线平面布置中安全线设置的推敲、最小线间距及有效长所考虑的因素,存车线需要的最小线间距、纵断面设计要求,安全线设置规定中的矛盾、探讨及信号制式对其设置的要求,道岔防护信号机与道岔间及道岔与站台间的距离要求等.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客运专线以高架桥为主,接触网遭受雷击的概率较大。为了减轻雷电对接触网造成的危害,在分析国内外接触网防雷情况的基础上,引入了高速铁路电气几何模型(EGM)。通过对模型的分析计算以及与现有防雷措施的比较,同时结合杭深高铁杭州供电段的防雷现状,提出了杭深高铁杭州供电段接触网防雷的改进措施,得出了杭州供电段每百公里每年的雷击跳闸率,为杭州供电段制定相关防雷指标及改进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车辆段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地铁全自动运行技术在国内的推广,完善适应全自动运行技术的车辆段工艺设计已成为当务之急。在总结北京、成都、哈尔滨、深圳、济南等城市的全自动运行车辆段设计实践的基础上,对全自动运行地铁车辆段的总平面图和与全自动运行有关的设施的设计进行初步的探讨与研究。明确采用全自动运行技术后,都有哪些车辆段线路和设施受到影响,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对全自动运行地铁车辆段的防护分区原则、方法进行详细的研究,尤其明确了周月检线、转换轨、试车线、回转线等车场线的分区属性,对车辆段总平面图的设计有着实际的指导意义。对防护分区内的停车列检库、周月检库、洗车库、转换轨、试车线的设计提出具体要求和方法。分析地铁列车往返全自动运行区与非全自动运行区的各种工况,为信号系统设计和车辆段工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客运专线,尤其是高速客运专线.一般都是双线自动闭塞线路.区间平图通过能力与站间距离关系不大,车站的设置主要取决于客运的需要。但同一线路上如果既运行高速列车,又运行速度相对较低的普通跨线列车,则区段内高速列车必然要越行普通跨线列车.此时.同一区间内高速列车与普通跨线列车运行时间之差,将决定非平图区间通过能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15.
电力贯通线传统的三段式电流保护仅安装在线路首端,对故障区段的切除不具有选择性。因此,基于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原理,提出一种不依赖通信的电力贯通线故障区段隔离方案。在传统10 kV电力贯通线路仅在配电所装设保护的基础上,考虑在沿线箱变增设保护装置。在不影响无通道保护原有时限配合的前提下,使用单端故障测距算法对保护动作时限进行加速,进一步缩短故障隔离时间。配置相应的备用电源自动投入模块,实现故障区段从两端被切除的同时,恢复非故障区段的正常供电,保证故障隔离的快速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了在营业线架空线路施工中常用的工字梁安全稳定性的检算依据、方法,并用实例进行了计算,对其应用条件、特点及改进措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为系统分析出铁路专用线选线时各种控制要素,尝试探寻铁路专用线选线的独特规律,通过对铁路专用线选线功能及作用的分析,系统阐述铁路专用线选线时"路内"、"路外"各种控制要素和关键优缺点,同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华能铜川电厂铁路专用线工程为实例,对铁路专用线选线时涉及的运输通道、技术标准、接轨方案等进行多角度比选分析,使推荐的线路方案满足各方需求,工程合理可行。铁路专用线选线与国铁干线选线相比,既有着相同的特点也有着独特的考虑因素,为铁路专用线选线提供系统、全面、科学的控制因素及比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线路光纤纵差保护的原理、技术特点,以及影响光纤纵差保护的主要因素。介绍了光纤纵差保护技术在北京地铁5号线的应用以及采用该技术带来的好处。光纤纵差保护在长距离线路保护中具有技术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既有桥台加固是控制工期、确保线路正常运营的关键。对利用既有桥台的两种方案进行稳定分析 ,提出加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宁启铁路既有线某桥墩台位移病害,根据现场实测结果,建立力学模型进行理论分析,得出墩台滑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桩基侧向土体约束作用极低所致的结论,计算时采用自由桩长的假定,结合现场地形情况提出"纵向顶撑、横向限位"的桥梁加固原则,采用墩台之间设置水平系梁、桥台外侧设置横向限位桩、台后地基钻孔释放应力等整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