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边坡工程中抗滑桩间土拱效应的产生机理进行了分析。通过平面应变数值模型,对桩间土拱效应与桩间净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形成土拱效应时抗滑桩间距的合理范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锚索与抗滑桩分离式组合结构用于加固折线型滑面高陡堑坡时,上部锚索限制坡体变形、防止次级滑动并分担剩余下滑力,下部抗滑桩则稳固坡脚、防止边坡整体滑动.然而,现有设计规范对直线型滑面给出了计算方法,对折线型滑面则无直接计算方法;现有设计方法并不成熟,大多粗略地将剩余下滑力进行分配,不能良好实现二者受力协调.为了研究桩-锚分...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岩层地基横向容许承载力[σH]、土层地基系数随深度变化的比例系数m、土层内摩擦角φ及地面横坡对抗滑桩锚固段长度H2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对工程设计中相关参数的确定和计算方法的选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抗滑桩设计的不足,以广东省云浮市某边坡防护为原型,开展抗滑桩加固前后边坡稳定性研究,探讨抗滑桩长度、桩间距、截面尺寸及设置位置对边坡安全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边坡安全系数随桩长和截面尺寸的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增大,随桩间距增大呈非线性关系减小;增大桩长和截面尺寸能提高边坡安全系数,但超过其有效加固范围时对边坡安全系数的提高不明显;设桩位置对边坡的越顶破坏有较大影响,抗滑桩置于阻滑段的后半部可有效降低抗滑桩发生越顶破坏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滑坡体弹性模量、重度、抗拉强度对抗滑桩作用力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滑体弹性模量增大,抗滑桩所受的滑坡推力和剩余抗滑力幅值增大;随着重度增大,滑坡推力和剩余抗滑力都增大;抗滑桩作用力在岩体被拉裂前随抗拉强度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6.
通过建立新型联合支挡结构的有限差分数值分析模型,在分析其受力及变形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填土密实程度、地基土黏聚力、弹性模量、锚定板数量等因素对抗滑桩上承压力分散型锚杆挡墙受力及变形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填土密实程度对联合支挡结构受力和水平位移影响较大;地基土黏聚力越大支护结构位移越小;弹性模量对薄壁挡墙的位移和受力...  相似文献   

7.
目前对h形桩的布置形式优化设计研究较少且在实际中多按经验进行,鉴于此,文中以h形桩悬臂段长度及后排桩倾角变化为切入点,采用超静定结构算法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以某滑坡为工程依托开展h形桩的布置方式的研究。研究表明:排桩有一定悬臂段(h形桩)或前排桩有一定倾斜角度对整个桩身受荷段的受力情况改善明显;h形桩悬臂段长度的比值应控制在0.5~0.8;前排桩倾斜度控制在30°~45°时,h形桩的协调性更好,桩身更加稳固。  相似文献   

8.
变截面桩因具有高承载力、低造价的优点而得以广泛应用于软土场地。为了探究分层场地变截面桩适用性,以川藏联网输变电工程中广元地区铁塔桩基为例,通过数值模拟研究了相同嵌岩深度时变截面直径及嵌岩桩径对基桩竖向和水平承载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大变截面直径和嵌岩桩径,均能提高极限承载力、控制桩顶沉降和水平位移。在竖向极限承载力方面,变截面直径存在一个最优值,该值等于扩大头直径。与等截面桩相比,变截面桩最多可以提高1.15倍竖向极限承载力,其提升作用主要表现在变截面处端阻力的增加,且基岩侧摩阻力的发挥程度也可从0  相似文献   

9.
首先分析了抗滑桩的设计内容和方法,然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普通抗滑桩和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的位移、应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最佳布置位置滑坡推力下反弯点到滑坡出口段;普通抗滑桩桩顶部位水平位移达35cm,锚索抗滑桩在桩深9m处最大位移仅为3mm;锚索抗滑桩竖向位移相当于普通抗滑桩的1/2;锚索抗滑桩在嵌固段的应力小,受力特征较普通抗滑桩合理,在实际工程中具有更好的加固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在滑坡治理中,抗滑桩仍是较为有效且应用较多的边坡加固方法。由于抗滑桩在边坡中的位置不同,其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效果也不同。通过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了边坡中桩位与安全系数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抗滑桩位置改变,对安全系数有较大影响,中部影响较大,沿坡向向两边影响变小,且离边坡中部越远,其影响幅度越小。  相似文献   

12.
邬龙刚  曹旭华  赵明华 《公路工程》2009,34(2):16-21,117
承重阻滑桩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具有承重与阻滑双层作用,其受力性状远比抗滑桩和平地上受荷桩复杂.基于p-y曲线法的有限差分解,对影响承重阻滑桩内力与位移的桩顶竖向荷载、桩自由长度、桩径(刚度)、滑坡推力大小、滑坡推力分布形式5个因素进行计算.通过对计算结果的分析探讨,得到一系列的结论对承重阻滑桩的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窦成功  王宁 《隧道建设》2019,39(Z1):176-179
为了研究盾构切桩掘进对新托换桩的影响,以南昌地铁2号线某盾构切桩工程为背景,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施工过程中新托换桩位移和弯矩变化情况。设置切除旧桩前、刚切除旧桩后以及切除旧桩并向前掘进一定距离3种工况,提取3种工况下新托换桩的变形和弯矩进行分析,进而对直接盾构切桩掘进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价。计算结果表明: 1)盾构掘进切除旧桩造成托换桩垂直于隧道轴线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隧道上方约2.5 m处,沿隧道轴线方向的最大变形发生在桩顶; 2)托换桩桩身最大弯矩出现在隧道断面深度范围内,最大值可达到600 kN·m以上,因此桩基设计时,不仅要进行正截面受压承载力验算,还需进行受弯承载力验算。  相似文献   

14.
结合工程实例,基于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桩间距下桩间土体拱效应的产生机理,直观有效地反应了桩间距优化后的加固效果,利用强度折减法计算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加固后的滑坡体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当桩间距为2.0~3.5倍桩宽时,桩间土拱效应得到充分发挥,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  相似文献   

15.
观音堂隧道是郑西客运专线的重要工程之一。文内以观音堂隧道右侧抗滑桩监测工程为依托,动态监测抗滑桩在边坡开挖、削方减载、降雨、回填等施工全过程中,边坡岩土体及抗滑桩支护结构的位移、应力、挠度、弯矩的变化,分析与评价高边坡的变形机理、边坡开挖方案的合理性及抗滑桩的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6.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试验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抗滑桩桩间土拱效应是抗滑桩桩距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桩距才能保证土拱效应的发挥。根据土拱效应的原理设计试验方案,经过试验验证,文内提出的试验方案可行,接近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治理推力较大的滑坡工程中常用双排抗滑桩,运用有限元程序ABAQUS建立双排式钻孔抗滑桩的有限元三维分析模型,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分别改变模型中桩径,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在确定的桩间距和排间距下,桩径的变化,对双排式钻孔抗滑桩的桩的位移、内力、前后排桩承担滑坡推力的比例等均有影响;对桩身位移的影响尤其明显。桩径取值应有一个合适的范围,建议双排式钻孔抗滑桩桩径不宜小于1m,在施工条件可行的情况下,宜选择直径较大的钻孔抗滑桩;双排式钻孔抗滑桩具有施工安全、速度快、节省成本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史彦文 《公路》2004,(2):89-91
以铜黄高速公路西河滑坡治理为例。介绍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梁和抗滑桩联合支护体系在路基高边坡滑坡治理中的应用情况及其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