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长达40年封闭的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的老一辈汽车人自力更生,以国家的需要为需求,制造出了很多伴随国家发展长达几十年的纯国产汽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款式新颖的合资汽车逐渐抢占了市场。靠老车型度日的国产汽车只能推出变型车来夺取最后的市场空隙。  相似文献   

2.
《汽车情报》2007,(3):30-34
泰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始于20世纪60年代。此前,泰国的汽车全部依靠进口。60年代初,泰国开始引进国外汽车生产线,与国外汽车厂商联营,在泰国设立汽车装配厂,从组装起步,逐渐过渡到自制国产汽车。经过40多年的发展,泰国已成为东南亚汽车制造中心和东盟最大的汽车市场。汽车工业已发展成为泰国第一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车工业》2001,(1):21-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汽车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品系列和较为合理的生产布局,建成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东风汽车集团、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等大型企业,国产汽车市场占有率达到95%以上,载货汽车品种和产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轿车市场供需矛盾突出的问题得到缓解,汽车总产量进入世界前10名。同时,我国已成为世界摩托车生产大国,形成了几家初具国际竞争规模的摩托车生产企业,摩托车品种和数量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有部分进入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4.
《汽车实用技术》2003,(7):62-62
据报道草拟中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揭示了今后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其要点是,2010年实现国产汽车销量中一半以上来自同时拥有产品专利的国内公司生产,国产汽车配件出口量达到总销量的40%以上。创立能跻身世界500强之列的汽车产业集团;建立战略同盟。提高准入门槛要求新来中国投资的外国汽车和发动机制造商直接投资额不得低于1.8亿美元,  相似文献   

5.
2004年1月份国产汽车市场上轿车亮点频频,产销继续增长,构成比例提升,价格和车型竞争激烈,企业销售座次变动,KD组装之风反弹,种种表现让市场和消费者高兴的有之,令业界对汽车工业发展忧心的有之,汽车厂商悲喜不一和悲喜交加的有之。  相似文献   

6.
饶达 《轿车情报》2003,(11):28-29
由于乘用车市场的高速发展,使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的辉煌,今年国产汽车市场总销量超过400万辆,加上进口车销量,减去出口车销量,总量可达410-420万辆,市场规模超过德国,居世界第三位,而产量也超过法国,升到世界前四位。同时乘用车市场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市场转折期,仅把今年三季度中国乘用车市场最有特点的三个问题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国汽车领域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国内汽车市场开始进入高速成长期,其中代表着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自主品牌汽车开始崭露头角,并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飞速发展,成为中国汽车市场不可忽视的一股新生力量。中国汽车市场的品牌力时代已经到来,面对大品牌占绝对主导地位的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尚处于弱势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应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随着汽车产业对自主品牌力重视程度的日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内汽车制造企业开始设计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研发的高品质汽车。目前,国产汽车主要有三类:一是完全引进国外技术且使…  相似文献   

8.
图1为2004年1.3L各品牌轿车市场占有率一览 “1.3L”曾被业内许多人誉为我国经济型轿车的黄金排量,名气之大,连1994年版的国家汽车工业产业政策都提到过:鼓励和扶持1.3L排量以下经济型轿车的发展。但10年后的今天,1.3L排量轿车的市场表现却是:被1.6L和1.0L排量的轿车上挤下压,市场缩小,处境艰难。  相似文献   

9.
面对世界汽车电子化的高速发展,为了提高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迎接复关打入国际市场,必须加快电子技术在汽车上应用的步伐。本文详尽分析国内外汽车电子技术现状,指出汽车电子化面临问题及发展我国汽车电子技术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汽车行业是一个“政策弹性系数”较大的行业,对以公务用车为主体市场的我国轿车工业来说尤其如此。近期,为促进汽车工业的发展,进而使其为拉动国民经济的增长作出贡献,国家已出台或即将出台一些促进国产汽车消费并引导消费结构向私人消费转变的政策。同时为保护大气环境和制止恶性竞争,国家又出台了一些规范业内企业行为的政策。这些政策将对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现就有关热点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外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在进一步向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提高技术含量和通用化、降低成本、产品电子化等方向发展,其管理科学化、制造自动化、市场全球化水平很高,并广泛应用CAD/CAS/CAM等计算机技术。国外零部件工业经过重组、调整、优化等过程,已经形成了实力雄厚、产品质量优异、技术水平先进的大型企业集团,并率先实行同步开发、系统供货、模块化生产,成为汽车工业发展及零部件全球化采购的主要受益者。相比之下,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还有很大差距,还不具备为国产汽车(尤其是轿车)全面配套供货的能力,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很弱;在科技实力、销售业绩、产品技术含量、企业经营规模、全员劳动生产率等诸多方面存在几十年差距。我国已加入WTO,国际汽车及零部件生产企业正在大举进军我国汽车及零部件市场,虽然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在汽车领域尚有5年的保护过渡期,但不管从长远看,还是针对目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情况,我们都必须根据国际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综合分析国外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产品开发能力,加快人才培养,调整产业及产品结构,增加产品开发及生产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完善试验试制、生产管理、经营服务手段,开拓国内市场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尽快提高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林 《汽车与配件》2000,(34):37-37
今年以来的汽车市场有点“乱”。 反映在市场上,就是不同车型的市场表现多少有些出人意料。比如微型客车,自从去年因环保问题而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之后,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将是微型客车有所调整、“休养生息”的一年,然而上半年微型客车却以异常迅猛的势头一跃而成为国产汽车中产销增幅最大的车型,其出众的表现令人惊诧不已;再比如轿车,作为未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龙头和重要支柱,尽管  相似文献   

13.
饶达 《轿车情报》2009,(12):44-45
今年的汽车下乡政策实施,使农村多购买了100多万辆汽车,汽车的普及深入到中国最穷的农村,从而实现了向消费资料的转变;同时我国从汽车市场的小国,靠极高速增长变成了汽车大国。今年我国同时超越美国和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最大的汽车市场;因此明年中国汽车工业将开始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转变。  相似文献   

14.
今年1月份国产汽车市场上轿车的亮点频频,产销的继续增长,构成比例的提升,价格和车型竞争的激烈,企业销售座次的变动,KD组装之风的反弹,让市场和消费者高兴的有之,令业界对汽车工业发展忧心的有之,汽车厂商悲喜不一和悲喜交加的有之。  相似文献   

15.
最近,由于中国入世关税下调的因素而引发了进口车价格大幅下降,国产汽车生产企业也从经济型轿车为突破口,纷纷降价。一时间似乎所有的人都把眼光集中在了国产汽车如何应对国外汽车进入和国内的价格竞争挑战上,并且把主要矛盾都聚焦在汽车价格上,并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国内汽车厂家如何适应当前和未来汽车行业环境而获得发展的争论。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冷静分析国外汽车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2004年的汽车政策年。2005年的汽车调整年.汽车工业依然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长。2005年,我国生产汽车570.7万辆,销售国产汽车575.82万辆,加上全年进口汽车16万辆左右的销量.我国汽车市场以近592万辆的总规模超过日本本土的580万辆,仅次于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消费国。  相似文献   

17.
家庭轿车难进工薪家庭,是近年来众说纷纭的话题。是轿车生产能力不足?还是工薪阶层购买力不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汽车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国产轿车的年生产能力已达到百万辆以上,虽然国产汽车的技术水平还不能与国外先进汽车相比,但国产家用轿车的品种款式和性能已能满足普通百姓对家庭用车的需求。目前,大多数中国家庭已步入小康生活,不少专家也以国际上通用的人均国内……  相似文献   

18.
《时代汽车》作为一本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流媒体,我们有幸记录着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点点滴滴,我们经历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跌宕起伏,我们更为中国汽车工业由大而强鼓与呼!  相似文献   

19.
邢松 《时代汽车》2013,(7):76-79
"如果能够和中国整车厂结合,那么我们会将我们的技术与经验传递给中国整车厂,以便帮助中国整车产品走向欧洲市场",贝巴里指出。"土人不土"自1950年开始发展汽车工业的土耳其,北靠东欧,南接西亚,与亚洲地区隔海相望,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厂商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竞相投资,加之国内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土耳其汽车消费市场增长迅猛,成为土耳其制造业的主要拉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2003年8月17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态势提出今后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化管理,抑制盲目重复建设,引导汽车工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为汽车工业发展带来良好契机2002年,国产汽车销售324.8万辆,比上年增长36.7%,其中轿车112.6万辆,增长56%。国内汽车市场年需求量由2001年的世界排名第7位跃升为第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