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世纪之交,我国海军面临海上信息战的严峻挑战。为了响应去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发出的“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的挑战”号召,中国舰船研究院根据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陆建勋两院士的倡议,委托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于1998年9月23日—25日在北京召开了旨在转变观念、迎接新世纪军事革命到来的“21世纪海战场信息战研讨会”。研讨会由中国舰船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滋刚研究员主持,有30个单位共8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编辑出版了40余万字的《21世纪海战场信息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相似文献   

2.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通信学组,为响应江泽民主席“要以改革创新精神,迎接世界军事发展挑战”的号召,迎接新世纪的到来,在挂靠单位中船总第七二二研究所成立30周年之际,于1998年11月18至19日召开了“21世纪海军舰船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研讨会”。来自海司通信部、船总军工局、中国舰船研究院、总参61所、北方交通大学、南海舰队、湖北省科委、武汉市科委、  相似文献   

3.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成立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一九八四年六月六日至九日在武汉市召开了成立大会和第一次学术交流会。18个单位的40名学者、专家参加了大会。会议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理事、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军船设计学组筹备组组长李建球同志主持。湖北省国防工办陈安炳处长、武汉船舶工业公司和武汉造船工程学会代表王静仁同志及学组  相似文献   

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于2000年9月23日至27日在天津召开了可靠性管理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成员单位的研究院所、高等院校等12个单位的20名代表。会议由学组副组长金鸿章教授主持,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牧同志到会并讲话。 与会代表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客观、公正地分析研究了船舶工业系统的可靠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一九九七年学术活动计划安排,可靠性学组于一九九七年八月二十五日至二十九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了’97可靠性专题研讨会(舰船总体可靠性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十三个单位二十五名代表。国防科工委七局魏兰高工代表李纪南局长出席了会议,并转达了上级机关对本次会议的重视和关注。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李滋刚副院长在会议筹备及会议期间曾多次指示要将此次会开好。  相似文献   

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可靠性学组成立于一九八0年四月,挂靠在船舶总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0七研究所。学组前四届组长分别为李滋刚同志(现任七院副院长、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和汪顺亭同志(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工),秘书是刘玉明同志。现任组长是刘玉明同志(七0七所质标处副处长、高级工程师、国防科工委可靠性工程技术中心专家组成员),副组长是金鸿章同志(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和曹威同志(七0五所质管中心主任),秘书是杜建华同志。  相似文献   

7.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十二届常务理事会批准了 2 0 0 2年 1 1月 6日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的改选换届 ,并聘任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副秘书长由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聘任。名单如下。主任委员方书甲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副主任委员吴有生 (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刘卓明 (军船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曾恒一 (近海工程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沈长云 (中国舰船研究院总工程师 )李滋刚 (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林鸥 (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苏明 (船舶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应长春 (上…  相似文献   

8.
黄林根 《船艇》2001,(12):38-41
一、会议概况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和北京造船工程学会、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计算机学术委员会、水面兵器学术委员会等七个学术团体联合举办的全国船舶电子商  相似文献   

9.
学会动态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学术委员会自动化学组于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九日~十三日在桂林市召开了学组工作及学术交流会议并组织了现代控制论、微处理机应用技术的专题讲座。出席会议的代表共43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常务理事,轮机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李铭慰教授,桂林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罗翔林同志出席了会议并在开幕式上讲了话。本次会议共有三个议程:一、学术交流;二、学组工作会议;三、现代控制论,微处理机应用技术的专题讲座。一、学术交流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论文大都是学组成员提供的;舰船规范研究所马震英同志,上海渔轮厂胡  相似文献   

10.
《舰船电子工程》2010,30(5):206-206
各有关单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第九届年会暨电子设备保障研讨会拟于2010年9月召开。会议将针对我国船舶电子维修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电子设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主题开展研讨,因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特与《舰船电子工程》杂志联合征文,请各单位认真组织,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1.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6):160-160
各有关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八届年会暨电子设备保障研讨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会议将针对我国船舶电子维修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电子设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主题开展研讨,因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特与《舰船电子工程》杂志联合征文,请各单位踊跃参会,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2.
《舰船电子工程》2009,(7):210-210
各有关单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第八届年会暨电子设备保障研讨会拟于2009年9月召开。会议将针对我国船舶电子维修领域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电子设备维修理论与应用主题开展研讨,因此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术委员会电子修理学组特与《舰船电子工程》杂志联合征文,请各单位踊跃参会,并积极撰写相关论文。现将征文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仿真学组成立于1992年11月。该学组成立以来,在电子技术学委会的直接领导下,本着面向国防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建设,为促进仿真专业技术的繁荣和发展,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作贡献的宗旨,密切结合船舶行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将仿真技术用于舰船型号研制;新武器系统设计、开发;系统仿真试验和仿真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于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至五日在福建厦门召开工作会议以及计算机在船舶自动化中应用学组和计算机硬件及数控设备学组建组会议和学术交流会议,出席会议的代表共101人。会议由学委会付主任委员周华兴同志主持并作了总结,学委会主任委员林鼎貽同志在会议上传达了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工作座谈会的有关精神,并就学委会1982、1983年工作安排以及如何开好学术会议讲了话。福建省造船工程学会付理事长、厦门市造船工程学会付理事长许明同  相似文献   

15.
指控及计算机学组的前称是数据处理及计算机学组,始建于1980年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成立之时,其成员单位主要包括船舶总公司七院有关电子科研所,船舶总公司有关工厂、院校,国防科工委及海军有关机关、院校、试验基地等,挂靠在船舶总公司七院七○九研究所。  相似文献   

16.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计算机应用学术委员会船舶科研及设计学组和建造与集成系统学组一九八一年学术交流讨论会暨两学组的工作会议于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七日至十月廿日在黄山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44个单位,120名代表。其中参加科研、设计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9人,参加建造、集成系统学组学术交流会的代表61人。会议由学术委员会主任林鼎贻同志主持。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杨槱教授、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李文星同志、山东省交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船舶力学学术委员会、船舶设计学术委员会、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船舶流体力学专业学组、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检验局技术委员会稳性及载重线分委员会和海军规范研究室5家联合发起并集资举办《海洋波浪研究进展及其在舰船设计和海洋工程方面的应用》专题讲座于1988年12月19日至24日在上海举行,参加人员50余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所属电磁兼容(EMC)学组于1989年4月3日至10日在贵阳召开新技术研讨会,会上着重讨论了光缆在舰船上的应用,并对一部份参加全国十大学会联合举办的“一九九○年(第三届)中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的论文进行评审。电子技术委员会刘欣主任委员、中船总船舶系统工程部吕士友副主任参加了会议。会议期间贵州市机械设备成套局张鸿良局长看望了与会人员。会上宣读论文22篇。  相似文献   

19.
创刊词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会刊《舰船电子工程》经国家科委批准,今日正式出版了,在此,我表示热烈的祝贺。 电子技术是高新技术群体中的核心技术,电子系统工程技术在推动舰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把认真开展舰船电子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术和技术交流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造船工程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通信学组成立于1980年。通信学组成立的宗旨和任务是: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团结、组织通信技术领域的广大科技工作者,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密切结合舰船通信发展的需要,积极开展各项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舰船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作贡献。 通信学组的挂靠单位是中船总七院第七二二研究所,该所是从事舰船综合通信系统和通信设备的研究、制造及通信电子工程的综合研究所。学组成员单位有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