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常用的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中很少考虑坡体内地下水的承压及径流作用, 致使边坡滑移机理分析有偏差, 出现多次治理后仍反复滑移问题, 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考虑地下水的承压及径流作用, 为有效、 经济、 合理地滑坡治理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以浙江省某高速公路高边坡的多次滑移和左幅桥台基础侧移问题研究为切入点, 通过现场深入调查、 钻探、 监测等综合方法, 总结了边坡滑移及桥台基础侧移工程地质问题, 分析了边坡微承压特征, 计算了边坡体内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 研究了微承压条件下边坡滑移及桥台基础侧移的力学机理及临界条件, 提出了应急救援和永久治理方案。 研究结果表明: 地下水因排泄区的强风化层中夹大量黏性土而排泄不畅, 被大量封存在边坡体的强风化层中, 致使边坡具有微承压特征; 降雨条件下具有微承压特征的边坡发生滑移的临界条件为强风化层与中风化基岩面之间的综合平均临界摩擦角为 21°, 桥台基础发生侧移的临界条件为强风化层与中风化基岩面之间临界摩擦角为 24°; 经稳定性评价及长时间运营, 印证了应急救援和永久加固方案有效、 合理地处治边坡滑移及桥台基础侧移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土沟壑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采用数值仿真软件研究土体强度、临坡距以及坡度对阶梯状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强度较小,临坡距和坡度较大时,临界滑移面主要出现在阶梯状边坡的下边坡,此时边坡安全系数较小;随土体强度增大,临坡距以及坡度的减小,临界滑移逐渐由浅层滑移转化为深层滑移,最终贯通整个边坡。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桩板墙加固边坡的稳定性,根据多块体滑移理论,采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导出了为保证边坡稳定桩板墙结构中抗滑桩应提供的抗力的计算公式,提出了桩板墙结构加固边坡稳定性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对算例进行了分析,并与旋转破坏模型获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桩板墙结构中,抗滑桩应提供的抗力随边坡坡角增大而增大,随坡体材料抗剪强度增大而减小;边坡潜在滑移面埋深随坡体抗剪强度增大变浅;按新方法得到的潜在滑移面比基于旋转破坏模型获得的潜在滑移面更危险.   相似文献   

4.
开挖引起大规模倾倒滑移边坡变形、破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主要介绍了大规模倾倒滑移边坡工程研究成果,同时也讨论了开挖与边坡的稳定性、边坡岩移监测与治理措施。扼要分析了引起此类边坡变形、失稳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基于FLAC数值模拟技术和底摩擦模型试验,深入分析了该边坡的变形、破坏发展,以及其破坏机制,其成果已应用于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5.
为了获得季冻区的哈尔滨至牡丹江高速铁路隧道洞口边坡冻胀变形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以正在运营的该线路利民隧道洞口边坡为工程依托,对边坡地表不同区域的水平位移、高程位移、地表温度及含水率进行监测,并分析地表温度、含水率与边坡位移之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季节性土壤冻胀和融沉是导致该隧道洞口边坡发生滑移变形的主要诱因;边坡冻胀主要包括冻胀初期、冻胀快速发展、冻胀相对平稳和融沉波动4个阶段,2号监测点水平位移最大为8.5 mm, 3号监测点高程位移最大为12.6 mm。通过现场监测数据分析并结合边坡为偏压地形这一实际情况,可以推定当边坡土体发生滑移时,其滑移方向为由高山侧向低山侧隧道洞口方向。地表温度在冻胀快速发展阶段和融沉波动阶段随气温变化速率较快,而在冻胀相对平稳阶段变化速率较慢;3号监测点含水率最高,变化波动更大,冬季冻胀效果也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某条西南地区在建高速公路地质滑移处理,对边坡滑移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抗滑桩处治方案,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地质灾害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对西南山区某顺层白云岩边坡进行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赤平投影法对顺层白云岩边坡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边坡的稳定性和边坡的滑移类型;深入分析了影响边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采用极限平衡法计算了边坡的安全系数。通过对滑面强度、滑体密度等参数的敏感性分析发现,抗剪强度参数对边坡的稳定性影响较为敏感。其成果可为今后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加固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结合某公路节理岩质边坡,采用离散单元法,考虑节理岩体应力与渗流耦合机理,对降雨条件下节理边坡稳定性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边坡主应力分布和位移矢量图,节理张拉和剪切位移以及边坡渗流产生的空隙水压力。分析结果表明:节理边坡变形主要受优势节理面控制,产生平面滑移。节理张拉和剪切位移趋势与边坡变形规律是一致的,地下水流动产生空隙水压力会加剧边坡的变形趋势。  相似文献   

9.
边坡监测信息指导施工是路堑高边坡施工的基本原则之一。在广河高速公路惠州段K105边坡施工过程中,通过监测发现边坡深部水平位移变形异常,边坡发生了顺岩层层面的滑移,且有进一步整体滑动的风险。在监测预警后,边坡停止开挖并按变更设计的方案紧急进行加固。后续施工在监测信息的指导下动态施工,边坡变形逐渐趋于稳定,从而成功地防止了整体性工程滑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在简要阐述圆弧滑动分析采用边坡稳定性计算专业软件GEO-SLOPE软件进行计算,分析方法采用最常用的极限平衡法。极限平衡法是当前国内外应用最广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它是对边坡进行静力平衡计算,从而求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并可根据分析出任意条块的剩余下滑力。当滑移面为一简单平面时,静力平衡计算可采用解析法计算;当滑移面为圆弧、对数螺线、折线或任意曲线时,通常采用条分法求解。由于采用条分法时,边坡为一超静定问题,需要对某些位置条件进行假定,因此又分为非严格条分法和严格条分法。同时边坡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其安全系数也不同。一般在自然工况下,边坡的安全系数较高,是较稳定工况,但由于本项目是在爆破振动工况及暴雨工况下分析对上级边坡的影响,故边坡稳定分析也综合考虑了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工况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在渝长公路的应用 ,包括加筋边坡的设计方法、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经济效益等 ;用聚丙烯土工带作筋材 ,修筑了长 183 0m ,坡比 1∶0 75 ,最高达 2 1 0m的加筋填方高边坡 .应用结果表明 ,加筋填方边坡技术应用于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稳定 ,具有安全可靠、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优点 ,是稳定山区公路高填方路基边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中,山区公路不可避免遇见坡度平缓的长大顺层滑坡。设计中由于滑坡体本身物理参数的难以确定性,不同的计算方法对应的结果也不同。以忻保高速公路南坡梁滑坡治理为例,通过Midas有限元法与结构荷载法分析计算了滑坡处置后的边坡受力及确定了其稳定状况,确定了滑坡体的变形机制和滑移状态,结合定量分析方法提出滑坡处置结果不同的计算方法优缺点,可为类似滑坡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求解边坡土体的强度稳定性等问题的理论基础主要源于如朗肯、库伦土压力理论、屈斯卡、米泽斯、莫尔-库仑理论、塑性力学的极限理论等等,随土体条件的变化,一些理论又进行修正和演绎以得到对问题的更接近或更为准确的解释。鉴于此,对边坡基坑工程稳定性研究借用相应的描述参数,提出类内聚力、类破裂角等参量,寻找土钉支护的强度比与大主应力、类粘聚力、类破裂角的关系,以试验数据得到了一定土体在土钉支护下变量之间的回归公式,可以作土钉支护工程对滑裂面的预估。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高速公路冬季养护工作中的除雪防滑工作,对降雪及雪的变态,给行车安全带来的危害及除雪方式、防冻防滑措施等。  相似文献   

15.
北京地铁浅埋暗挖区间隧道塌陷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北京典型地质条件和区间隧道的断面形式,将城市浅埋暗挖隧道分为超浅埋隧道和浅埋隧道两种,对于超浅埋隧道,隧道的破坏形式主要是整体下沉和塌陷,隧道的破裂角接近80°;对于浅埋隧道,破坏形式以滑裂破坏为主,规范给出的滑裂角为45°φ/2,但通过对北京地铁事故的调查研究发现,隧道滑裂角大于45°+φ/2,因此应用土力学原理和Mohr—Coulomb破坏准则推导出新的地层滑裂角.结果表明,浅埋隧道的破裂角与隧道的覆跨比、矢跨比有关,且比45°+φ/2大10°~15°.运用FLAC3D软件计算分析隧道破坏时塑性区分布情况和破坏过程,并与实际工程监测数据对比,发现新的滑裂角更接近实际工程的破坏情况.  相似文献   

16.
桥台是整个桥梁结构不可缺少的构件之一。振动对液化区土体的影响较大,会降低土体的承载力,位于液化区桥台的最主要破坏形式就是滑移破坏。当桥台发生滑移时,会影响到桥梁的整体工作性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采用链式破坏的理念分析地震作用下桥台滑移破坏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基于小波和模糊模式识别的齿轮故障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小波把齿轮振动信号分解到独立的频带里,提供无冗余,无疏漏的诊断信息,使用各个独立频带内的能量作为信号的特征量,然后用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特征量进行定性分类,从而克腚状态类型,结合表明,特征量是有效的,齿轮状态得到了较好的分类。  相似文献   

18.
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在沥青路面养护中的使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改性沥青稀浆封层是解决路面老化开裂及防滑问题的快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应用质点系统运动学理论,通过建立力学模型对离合器的滑摩接合过程进行了动力分析和计算;运用ADAMS软件对离合器的滑摩接合过程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计算出离合器接合过程的滑摩功。最后,通过算例比较了理论分析与ADAMS仿真计算结果,得到了理论分析与仿真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四川锦屏山地区的构造应力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个已经破裂的岩沐在晚期构造应力场中所产生的变形主要是沿老断裂面滑移为其特征。系统 测量锦屏山地区微断层的位移要素,并经计算获得四期新构造应力场的平均应力张量,其中 Nw一sE向应力场和NE一sw向应力场为该区的两期主要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