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力 《铁道知识》2006,(5):39-40
列车制动时,闸瓦或者制动盘产生的制动力,是使通过轮轨问作用力使列车减速的。然而,如果制动力过大或轮轨粘着系数降低,车轮就会抱死滑行。滑行不仅会造成列车制动阻力减少,制动距离增加,还会擦伤车轮,影响列车安全平稳运行。列车提速后,特别是旅客列车速度提高后,为了尽量缩短制动距离,必须要充分地利用粘着力,车轮纵向滑行的几率也相应增加。为了防止车轮滑行,需要在提速客车上安装防滑器。  相似文献   

2.
高速列车一般采用空气制动联合再生制动方式进行制动调速或停车,空气制动和再生制动均为粘着制动,受轮轨间粘着系数的影响。随着速度的提高,轮轨间的粘着系数呈降低态势,动车组出现滑行的概率增大,因此动车组的防滑控制也越显重要。本文通过对CRH2型动车组运用问题的梳理及原因分析,提出相对应的防滑控制优化方案,能有效地减少防滑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3.
列车制动的几种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科 《铁道知识》2003,(3):34-35
制动就是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外力,转移物体的动能,使物体降低速度或停止运动。若使行驶中的机车、车辆降低速度或停止,就要采取制动措施。为了实施制动,在每一机车、车辆上都要安装制动装置。制动时制动装置具有两个功能:一是通过制动装置形成制动力,阻止列车运动;二是通过制动装置进行能量转移,将运行列车的动能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随着列车动能的转移和减少,列车将减速或停车。 制动力形成的方式 制动力形成的方式可分为两类:粘着制动和非粘着制动。 制动力由钢轨通过轮轨滚动接触点作用于车辆的制动方式,叫做粘着制动,也称摩擦制动。粘着制动时,制动力受轮轨间的粘着力的限制。其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动车组的制动力主要包括电制动和空气制动,二者均为黏着制动。而对于黏着制动来说,在制动力的施加过程中由于轮轨间黏着条件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存在车轮滑行的问题。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轮轨间的黏着系数在不断降低,车轮滑行的概率增加。车轮滑行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有制动距离延长、轮对擦伤等。为了尽可能减少车轮滑行,动车组上装设了电制动防滑装置和空气制动防滑装置。1故障情况及原因分析2013—2014年,我国高铁线路上发生了多起动车  相似文献   

5.
提速客车制动技术(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5 制动粘着系数 15.1 影响制动粘着系数的因素及各国制动粘着系数 列车的制动过程实际上就是施加的制动力和外界给车辆的粘着力达到平衡的过程,只要施加在轮对上的制动力不大于粘着力则车辆的轮对不会被抱死,就不会产生滑行.反之,轮对被抱死则会产生滑行.当车辆设计定型后,车辆的各级制动力就不会改变了,也就是说在制动过程中车辆的制动力就不能随着轮轨的制动粘着情况来改变了.而轮轨之间的粘着力则时刻随轮轨接触面的状态、轴重转移等因素而变化.  相似文献   

6.
防滑控制技术是高速列车制动系统的核心技术,有效及可靠的防滑控制策略既可以避免轮对擦伤、保证车辆设备安全,又可以充分利用轮轨粘着力并保证制动距离。从制动力与轮轨粘着力关系的角度,介绍了高速列车滑行的产生机理,结合UIC 541-05标准,提出中国最新型高速动车组的滑行检测方法、防滑控制方法、安全导向控制、车轮不旋转冗余检测、增粘控制方法等控制策略,并通过线路试验验证了防滑系统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轨车辆在雨雪天气制动力不足现象进行了数据分析,发现车辆频繁出现制动力不足是由于动车电制动滑行造成的,而电制动滑行原因是雨雪天气高速、大级位制动时动车电制动需求黏着系数大于可用黏着系数。根据故障原因,提出了在雨雪模式下将50~80 km/h速度时的电制动包络线由恒力改为自然特性,并在该模式下由原来的优先发挥动车电制动策略改为网络系统将整车制动需求值的三分之二作为电制动需求值发送给动车牵引控制单元的优化策略。最后,更新网络系统与牵引控制单元软件后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电制动包络线和整车制动分配策略后,电制动滑行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车辆在雨雪天制动再未出现制动力不足现象。  相似文献   

8.
主要介绍广州地铁三北线时速120 km国产牵引地铁列车粘着控制逻辑的应用特点,并与西门子列车粘着控制逻辑进行对比,突出了国产牵引列车粘着控制的安全性和严密性。结合地铁车辆轮轨间的粘着特性,重点对列车防滑控制逻辑进行分析,包括滑行检测逻辑和力矩减载恢复逻辑。试验表明,应用于该项目的防滑控制逻辑能有效检测到滑行现象,及时对力矩进行调整,有效提高了粘着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9.
自动驾驶模式下城轨列车停车时的冲欠标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城轨交通用户,为提高系列化标准地铁列车自动驾驶模式下的停车精度,从影响车辆制动性能的电制动力、电空配合、空气制动预压力控制、空气制动力、闸瓦、闸片以及轮轨黏着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既有线路列车实际运营测量数据,验证电制动力发挥精度、电空配合参数、空气预压力大小、闸瓦闸片摩擦因数与表面状态以及轮轨表面状态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列车停车精度,通过试验调试与线路验证,给出提高系列化标准地铁列车自动停车精度的制动性能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列车制动力分配策略按整辆车重进行分配,未考虑轴重转移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列车滑行。轴控制动控制系统以单轴为基本控制单元,进行制动力的计算和分配,能够提高制动控制精度和缩短响应时间。基于轴控制动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车辆轴重转移的计算方法,利用重心力矩平衡方程分别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受力分析,利用一阶状态观测器估计轮轨力转矩,同时考虑风阻及车钩作用力,对车辆各轴实际轴重进行计算,分别给出了水平轨道和坡度轨道上车辆实际轴重的计算方法,根据每根轴的实际轴重进行制动力分配。仿真分析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能够更充分地利用轮轨黏着,同时降低了发生滑行的风险,能够有效提高列车运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1.
先锋号电动车组制动力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先锋号动力分散交流传动电动车组是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最高速度达250km/h,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动力分散型高速动车组。本文对其采用的制动系统参数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通过台架试验以及线路试验结果表明,该制动系统能够满足先锋号制动力和制动距离的要求,并会在今后我国客运列车的提速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高寒地区恶劣条件下轮轨接触状态特性,确保列车运行安全,研究了运营速度400 km/h的高速列车在俄罗斯高寒地区轮轨接触的粘着特性,首先建立了相应的整车动力学模型及轮轨滚动接触模型,然后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高寒地区轮轨接触粘着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求解出相关的峰值粘着曲线和粘着曲面,最后在保证轮轨良好粘着状态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粘着条件设计了列车制动减速度曲线,并验证了该曲线的正确性、合理性、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城轨列车停车位置不精确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制动系统、信号系统、牵引控制系统及线路条件等方面,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停车位置不精确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列车运营的具体条件,提出在列车基础制动装置中的闸瓦宜选用摩擦系数稳定,湿态制动性能良好的新型合成闸瓦;在设定空车制动力保证和重车制动力限制的基础上,增设电制动模式下的粘着限制功能;用于测定列车运行速度的速度传感器尽可能安装在拖车的车轴上等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4.
300~400 km·h-1速度范围内高速列车在湿轨条件下的制动黏着行为特点尚不清楚,制约着时速400 km高速列车制动黏着的有效利用.针对这一问题,利用全尺寸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研究高速轮轨水介质条件下制动大蠕滑黏着特性,提出基于高速轮轨关系试验台的轮轨水介质条件下制动大蠕滑黏着特性试验方法,探究100~400 km...  相似文献   

15.
动车组制动系统减速度是依据运营线路情况(黏着)和车辆追踪间隔时间要求,确定的列车顶层技术指标。制动控制系统减速度曲线设计,必须满足减速度顶层指标确保制动距离安全,还需统筹考虑黏着利用降低滑行风险、最优化电制动利用;兼顾司机操作及乘客的舒适度、基础制动磨耗的经济性,使列车安全舒适,制动系统经济效益最大化。以速度250km/h中国标准动车组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为例,介绍动车组制动系统常用制动减速度曲线设计方法及关键点。  相似文献   

16.
以CRH2型动车组制动通过铺设无缝线路的10跨简支梁桥为例,运用刚体动力学建立车辆模型,以空间梁单元模拟轨道和桥梁结构,非线性弹簧模拟线路纵向阻力,根据高速列车制动的特点确定列车制动力、轮轨密贴假定求解轮轨力,通过系统间全过程迭代求解系统方程,进行高速列车制动时车辆—轨道—桥梁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列车停车瞬间由于制动力的突然消失,车辆、轨道和桥梁结构的纵向均会出现最大振动;桥梁中间墩墩底截面的最大弯矩约为1 800kN.m,小于按我国桥涵设计规范中列车制动附加力静力计算方法得到的最大弯矩4 000kN.m,说明按规范中的静力计算方法计算的高速列车制动力有一定的冗余度。  相似文献   

17.
高寒动车组运行环境恶劣,给动车组轮轨间的粘着利用控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提出了一种针对高寒动车组粘着力矩快速平稳恢复的方法,既保障了动车组在恶劣冰冻天气下的平稳运行以及乘坐舒适度,又能最大可能利用轮轨之间的粘着,保障了动车组的准点率。通过高寒动车组线路试验以及实际运行数据表明,在发挥动车组轮轨最大可用粘着的条件下,该恢复策略能很好地减少动车组发生二次空转滑行的概率。  相似文献   

18.
我国铁道列车紧急制动距离限值核定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列车紧急制动距离限值涉及列车制动限速、信号机布置、速度监控模式等相关重大技术问题,并受粘着条件、非粘制动介入程度以及制动减速度等条件限制。基于列车动能与列车制动力功(含阻力功)相等的条件,建立了普遍的铁道列车紧急制动距离限值的核定原则及计算模式,分析与选择了回转质量系数、制动粘着系数、粘着系数利用程度、列车单位基本阻力、非粘制动比例系数、安全距离、制动空走时间以及制动减速度等相关参数。描述并阐明:我国制动粘着系数公式(湿轨)可扩展应用于更高速度范围;粘着系数利用程度因制动装备技术水平而异;非粘制动比例系数可达20%~40%;旅客列车的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宜控制在0 08g~0 1g以内,最大不宜超过0 12g,货物列车的紧急制动平均减速度可按旅客列车的60%~70%考虑。推荐的核定原则与计算模式适用于所有轮轨系列车。  相似文献   

19.
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阐述了制动系统与高速列车安全性的关系,综述了高速列车的制动方式及其性能,并给出各自在国内外高速列车上的应用情况;介绍了高速列车空电联合制动力的控制模式并就各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对比,概述了高速列车的防滑再粘着控制技术,论述了高速列车制动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制动系统是高速列车关键技术之一。随着列车运行时速的提高,采用组合制动方式来保证高速列车紧急制动时达到规定的制动距离成为常见的做法。近年来,传统机械制动方式日趋成熟,因此,不依赖轮轨间黏着的非黏着制动方式越来越受到相关设计人员的重视。介绍了一种基于某型速度400km/h动车组列车开发的高速列车"蝶形"风阻制动装置,该型风阻制动装置采用小型风阻板进行空气动力制动,质量较轻,结构较简单。通过在车顶合理布置,可将风阻制动力分散于整车,提升紧急制动时的运行稳定性。阐述了其基本原理、开闭机构、响应时间等性能和技术指标,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对其进行了不同工况下制动力的计算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