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广泛使用的无线局域网主要采用符合IEEE802.11b或IEEE802.11g标准网络桥接器(Access Point简称AP)和无线网卡.  相似文献   

2.
随着无线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上的业务流量与日俱增,如何保证无线局域网实时业务服务质量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分析IEEE802.11e的MAC接入机制及其在提供QoS方面存在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强无线局域网服务质量的新算法--PCWA算法.该算法与EDCA机制相比,明显降低实时业务平均时延,显著提高网络吞吐量.  相似文献   

3.
城市轨道交通列车控制系统通常采用无线局域网技术实现列车和轨旁设备间的连续数据通信,因而列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多次切换,切换性能直接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和效率.传统切换算法往往采用固定切换门限,较少考虑列车速度对切换过程的影响.随着列车运行速度的提高,传统切换算法难以满足实际的运营需求.针对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特点和切换过程,以隧道环境的无线传播模型为基础,推导出列车速度与切换迟滞参数之间的约束关系,提出基于IEEE 802.11ac标准的自适应切换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切换算法相比,该算法在降低乒乓切换率、提高切换成功率和网络吞吐量等方面,能够满足列车在不同速度下的车地通信要求,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场景.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无线局域网(WLAN)802.11协议的安全性能缺陷,介绍了802.11i协议所提供的安全机制,并对802.11i协议的安全性和实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校园无线局域网的优势和问题所在.分析了WLAN(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IEEE802.11系列安全协议的工作方式,和各自的缺陷.提出了利用Linux内核空间下的Neffilter框架,动态加载IPSec处理模块的方法,构建了一个IPSec VPN网关,以解决无线网络的安全问题,同时也能实现在线实时的信息交换和共享.  相似文献   

6.
蓝牙与802.11b的干扰与共存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使用相同频段,使得蓝牙网络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严重影响系统正常工作.本首先分析了蓝牙网络与IEEE 802.11b无线局域网之间存在干扰情况,然后对于克服干扰实现两共存诸方法进行分析与评述,以期为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给出背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信号系统中,基于IEEE802.11系列标准的两种WLAN传输方式——空间自由波和波导管. 简要分析两种传输方式的工程和技术特点. 深入分析WLAN射频覆盖和通信机制. 结合北京轨道交通亦庄、昌平线组合传输方法的应用实例,提出空间自由波和波导管进行组合的组合传输无线覆盖方式,并简要介绍车地无线通信系统的系统结构和工作方式,无线AP的性能特点和分布原则. 计算WLAN自由空间损耗、信号接收强度、链路系统裕量. 提出WLAN技术在信号系统车地通信中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IEEE 802.11无线局域网已得到了广泛的部署.在无线局域网中,终端移动时经常发生切换,需要进行安全认证,这导致较长的处理时延,降低了服务质量.目前的认证方法,如AAA和IEEE 802.1x,不能支持低时延切换.本文提出了一种两级认证方法,移动终端在快速切换协议中可以执行认证.在漫游到新域之前从目标接入点获取一个临时身份,通过使用该临时身份继续认证快速接入.移动终端在短时间内必须执行再认证,以便完成正常的认证过程,否则,认证接入将被终止.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两级认证方法在切换过程中显著地减少了切换时延和丢包率.  相似文献   

9.
一种应用于OFDM通信系统的简化软判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软判决算法可以对通信系统的性能进行改善.对解凋模块软信息的提取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一种含有信道状态信息(CSI)的软信息提取的简化表达,并通过在典型的OFDM通信系统,IEEE802.11a基带模型上,在无线多径信道下进行性能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了软判决的系统性能明显优于硬判决系统,并且软信息提取的简化算法在降低算法复杂度的同时几乎不影响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场景下C-V2X和IEEE 802.11p的V2V通信性能的不同表现,通过SUMO与OMNET++联合仿真对比研究不同车辆速度与数量对通信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IEEE 802.11p和C-V2X均满足安全应用的时延要求,而C-V2X在丢包率方面优于IEEE 802.11p。  相似文献   

11.
Secure Authentication of WLAN Based on Elliptic Curve Cryptosyst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security of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WLAN) becomes a bottleneck for its further applications. At present, many standard organizations and manufacturers of WLAN try to solve this problem. However, owing to the serious secure leak in IEEE802.11 standards, it is impossible to utterly solve the problem by simply adding some remed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n the security mechanism of WLAN and the latest techniques of WLAN security, a solution to WLAN security was presented. The solution makes preparation for the further combination of WLAN and Internet.  相似文献   

12.
A comprehensive study was presented for WLAN 802.11b using error-prone channel. It was theoretically and numerically evalu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different network sizes with the bit rates that available in 802.11b protocol. Results show that throughput does not change with the size of the network for wide range of bit error rates (BERs) and the channel bit rates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network. A comprehensive explanation has given for the phenomenon of the packet delay suppression at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BERs in view of the size of the networks and the BERs. The effect length of the transmitting packets i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3.
认知无线电网络中授权用户享有频谱的优先使用权,一旦授权用户出现认知,用户必须中断正使用的频谱,造成正在传输的MAC帧丢失,认知无线电网络直接采用现有的IEEE802.11 DCF协议,无法解决由于中断引发的认知用户MAC帧丢失问题,当认知用户再次获得频谱接入机会时,将重新竞争接入,导致频谱切换延时较大.为解决该问题,本文改进了IEEE 802.11 DCF协议,提出增加冻结缓存机制,以此解决用户信道切换的延时较大问题.当无线链路出现中断时,改进的DCF协议通过冻结节点,中断当前计时器并缓存当前状态信息,认知用户和基站之间链路一旦恢复则继续传输中断前的MAC帧,从而避免了认知用户的重新竞争接入.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DCF协议在频谱切换时能增大接入吞吐量,减小接入延时,提高了DCF机制在认知网络中的应用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讨论EDCF(增强的分布式协调功能)数学建模的需要,对802.11DCF(分布式协调功能)和802.11e EDCF信道接入机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讨论了2种信道接人机制的差异,并探讨了EDCF提供QoS的原理,仿真结果表明,EDCF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提供QoS保证,但在高优先级音频流和视频流过多的情况下,系统性能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公路交通监控系统中大量使用的不同种类传感器和执行器的接口兼容问题,基于传感器代理服务器思想和IEEE1451智能传感器接口标准,设计了开放式的、即插即用的交通信息智能监控系统,并结合IEEE1451.2和IEEE1451.4接口标准,完成了系统智能前端,包括数据采集器、智能传感器模块、网络接口电路及TEDS方案的设计与实现,并开发了相应的应用程序,通过标准USB2.0端口实现PC与数据采集器信息的实时通信.试验结果表明,系统运行稳定,实时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