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罗一农 《路基工程》2006,(4):103-104
从理论计算和实践经验两方面分析填料参数和土压力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路肩、路堤挡墙的影响。填方边坡较高时,其土压力对填料参数的变化很敏感。填方边坡高于8 m时应慎用路堤墙。如设置桩板式路堤墙,应提高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2.
张从军 《路基工程》2012,(1):118-121
结合吉怀高速公路王坡大桥高压铁塔边坡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采用桩板式挡墙加固边坡技术,针对上述加固方法进行了岩土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计算及其加固工程设计,并对边坡加固工程施工程序与原则进行了探讨。工程成功实践表明,桩板式挡墙加固高压铁塔边坡在增加边坡安全系数的同时减少了对现有铁塔塔基的施工干扰,而与整体改移铁塔相比又大幅降低了工程投资。  相似文献   

3.
侯俊伟 《路基工程》2016,(3):162-166
以敏感环境下某岩土混合高边坡工程为例,通过MIDAS-GTS有限元程序分别建立锚拉式桩板挡墙和双排桩两种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对比研究了这两种支护结构的位移和内力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支护结构均能较好地控制边坡位移,双排桩的内力分布规律较锚拉式桩板挡墙更加简单合理。综合考虑施工难度及工期等要求,确定双排桩为最优支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4.
衡重式桩板挡墙是一种新型支挡结构,在深圳地区的多个边坡工程中已经得到成功的应用,由于卸荷板的存在,挡土结构的受力和变形性状相对传统的桩板挡墙更为复杂,设计计算方法落后于工程应用。对此,将衡重式桩板挡墙沿地面分为受荷段和嵌固段两部分来简化受力分析,提出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模型和方法,推导了结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结合工程实例计算,与有限元法对比验证了推导的内力及变形计算公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采用岩土工程分析软件,结合某公路边坡开挖的具体实例,对土钉支护进行数值模拟,对边坡开挖和土钉支护过程中的土体位移场、应力场及土钉的受力变化等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建立的计算模型对土钉支护的受力变形分析是适用的.同时,在改变模型参数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土钉长度、土钉倾角对边坡位移与土钉最大轴力的影响,得出了一些在土钉支护工程中可资应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板椅式桩板挡墙是深厚斜坡软土地段路基边坡的一种新型支挡结构,亟需对其工作机理进行深入分析.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板椅式桩板挡墙的三维数值模型,对结构的内力变形、岩土体作用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内力极值出现于桩梁交接处与岩土交界面附近,横梁需作为特殊构件设计;现有土压力分布假定基本能满足结构计算要求;覆土模量大于100 MPa或基岩模量大于10 GPa时,可不计岩土体参数对结构内力变形的影响;副桩布设于主桩内侧可有效降低椅式桩内力、转换桩基拉压属性,桩梁刚度比需控制在1~3范围内.  相似文献   

7.
某实际工程的桩板式挡墙受滑坡影响出现变形开裂,通过采用锚索进行了加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文对该工程进行了全面的剖析,得出了桩板墙加固前后的的受力变化及设计要点,并总结了类似工程值得借鉴的经验,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
针对重庆山区某公路路基塌方段的加固工程,将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两种技术有机结合,是一种修复塌方路基的新手段。根据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的工作原理,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气泡轻质土和树根桩"修复垮塌路基的效果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树根桩加固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的稳定安全系数满足路基边坡稳定性要求,优化后的树根桩群设计参数可简化路基边坡支护方案;使用树根桩群支护气泡轻质土路基边坡可以快速修复垮塌路基。  相似文献   

9.
鄂西山区地质条件复杂,雨量充沛,顺层路堑边坡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滑塌。文中以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某高速隧道出口左、右两侧顺层高边坡为依托,针对2处边坡开挖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顺层滑塌现象,对顺层路堑边坡的超前支护技术展开研究。根据2处边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2处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并分别提出抗滑桩、钢轨桩+抗滑挡墙的超前支护处治方案.通过对2种超前支护处治方案对比分析可知,抗滑桩的超前支护处治方案效果更为显著,且更加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维宏  方向池  李鑫  王兴国 《公路》2004,(12):116-120
介绍了云南省个旧~冷墩二级公路K22 336~K22 520段路基右侧上、下排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最大高度达44.13m)的设计、计算与分析和使用效果。该工程是路基设计中,国内外极为少有的预应力锚索桩板式高挡墙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1.
以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为手段,以昆明市某边坡为原型,对地震作用下桩板式抗滑挡墙加固边坡的加速度、位移和动土压力响应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以大瑞人工波为研究对象输入地震波,设计相似比为1∶20的桩板墙加固边坡模型与自然边坡开展对比实验。研究表明:自然边坡在Ⅷ级地震烈度下,边坡体后缘产生大量张拉裂隙,后缘与母体脱空,具备滑坡的前兆特征,与自然边坡试验现象比较,桩板墙加固边坡的抗震稳定性较好,边坡在设防烈度(Ⅷ基本烈度)范围内保持稳定;当加载地震波峰值加速度相对较小时,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有明显放大效应,会对自然边坡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当加速度相对较大时,有水平加速度延高程既出现放大现象也产生缩小现象;桩板墙加固后边坡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明显比自然边坡土体小,说明桩板墙能有效减弱边坡的震动效应;在地震动激励下,动土压力峰值随着加载地震波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在同一加载工况下,离桩顶越远,动土压力峰值越大,桩板墙最大土压力出现在靠近桩板墙底的位置。试验结果有助于揭示该结构抗震机制,可为支挡结构的选取与桩板墙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同济大学中型岩土离心机,进行了6组疏排桩-土钉墙组合支护基坑的离心机模型试验。基于离心机模型试验结果,探讨了疏排桩在土钉墙支护基坑中的支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土钉墙支护基坑中设置疏排桩,能有效减小支护结构地表沉降,桩间距越小时,支护结构地表沉降值也越小;设置疏排桩能显著改善土钉墙变形过大的缺点,桩间距越小时,支护结构的侧向变形也越小;设置疏排桩不仅能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还能改变支护结构的破坏模式。在土钉墙支护基坑中,设置疏排桩后支护结构的破坏模式主要表现为3种形态。  相似文献   

13.
桩间挡土墙和桩基托梁衡重式路肩墙是铁路和公路工程中两种常用的边坡支护结构形式,但有些工程受到地形地质条件限制时,仅采用一种支护措施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以腾俊物流专用线货场右侧高陡膨胀土边坡为例,采用新型桩间挡土墙加桩基托梁衡重式路肩墙的组合结构形式,对膨胀土边坡进行支护。并通过力学分析计算,确定了桩、墙所受土压力和滑坡推力的大小,验证了该组合结构形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针对兰渝铁路陡坡路基地段,传统支挡结构已难以满足工程要求,则可采用椅式桩板结构。基于椅式桩板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运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对椅式桩板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关键参数对结构的影响。多组的比较分析表明:主桩、副桩与桩间土协同作用效果明显,坡率的变化不影响结构的受力,结构具有较大的刚度,可有效地限制陡坡路基的侧向变形;排距及纵向桩间距对椅式桩板结构受力影响较大,合理选择排距及纵向桩间距可获得较好的抗滑支挡效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某高填方边坡支护结构进行地面变形监测,分析了两个区段不同支护方案各自的变形特征、失稳模式及两者的相互影响,以及对顺坡向和横向两个方向的变形的分析,得到滑坡体失稳的空间变形方式,并对监测数据、气象资料、现场勘查资料作分析,得出滑坡体滑塌与降雨、区域地质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有关,还对未滑塌区段进行稳定性计算并判断其稳定性。最后对二区段锚杆挡墙滑塌区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对三区段浆砌片石挡墙破坏区采用三排微型桩进行加固,指出锚杆挡墙的整体稳定性和两种支护方式连接处整体性在高填方边坡支护方案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刘鑫  常聚友 《路基工程》2016,(5):150-153
渝怀铁路K562+739~+805路基左侧分布12根抗滑桩,其中10根抗滑桩桩身出现不同宽度及深度的裂缝。经现场调查并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地质雷达法对桩身裂缝及桩体完整性检测分析,裂缝原因主要是由于抗滑桩外挂式挡土板与桩体连接不牢固,导致桩体的锁口参与受力,锁口部位受力过大所致,应采用在每个抗滑桩中对应各自每块挡板位置补打锚索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依托黄土地区某新建铁路填方路基与黄土峁间需设置变电所的基础工程,结合场地空间狭窄条件和黄土湿陷性特征,采用排桩挡墙收坡及旋喷桩加固墙前地基,保证路基边坡稳定性和承载力要求,并通过桩顶位移和地基承载力测试评价其治理效果。结果表明:桩顶水平位移主要经历快速增长和保持稳定两个阶段,且墙前土开挖越深,桩顶水平位移越大;3个测点的最大桩顶水平位移分别为19.7、20.8、20.2 mm,均小于控制值;墙前地基采用旋喷桩加固,呈正方形布置,直径0.6 m,间距1.2 m,桩深10.0 m,复合地基承载力和边坡稳定性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邱俊杰  王宁 《路基工程》2020,(2):74-79,86
针对川藏铁路某风积砂高边坡路堑工程中“双排桩+植筋挡土板”支挡结构的设计,运用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方法,对双排桩设计方法、结构形式、桩间距等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单位宽度设桩数量不变时,矩形布桩在结构受力、抵抗变形、桩-土作用方面均优于梅花形布桩;桩间距取2~4倍桩径时,桩间土拱效应显著,桩间土加固效果好;连接钢筋最大轴力位于两端,应采取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某城郊公路路堑边坡重力式浆砌片石挡墙加固工程,对拟用锚固桩和预应力锚索型钢双排桩加固方案,从稳定性、工期、成本方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经综合分析,建议选择预应力锚索型钢双排桩,对挡墙进行加固。  相似文献   

20.
在边坡支挡设计中,存在抗滑桩比挡土墙造价高的误区。通过工程实例,对桩基托梁挡土墙与单纯挡土墙或桩板墙进行比较,得出这种结构形式安全系数高、适用范围广,而且造价不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