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浅谈万安水利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水位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保证率频率法计算万安枢纽下游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再扣除非恒定流对水位影响值,未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实际应用表明用该方法计算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更符合枢纽下游航道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随着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为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长江下游港口和航道的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迫在眉睫。南浏河段河道条件复杂,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现状条件下,要对长江中下游主航道进行经济合理的整治开发必须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保证。不受潮汐影响或是受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该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来计算取值,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方采用低潮位累计频率曲线90%来取值,南浏河段受径流、潮汐共同作用,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江斌  张楠 《水运工程》2023,(1):127-131
赣江新干枢纽—龙头山枢纽两坝间长河段虽为龙头山枢纽库区河段,但仍存在较多的通航安全问题,如局部区域水深不足、先期整治建筑物碍航和桥区通航不畅等。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航槽浚深、丁坝拆除、航路调整等整治方案,并采用长河段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对该河段Ⅱ级航道整治方案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整治方案实施后,航道通航水流条件得到了改善,航道尺度均可达到建设标准。具体表现为:设计航道线内水深均能满足最低通航水深3.8 m要求,航道内横流减小,不良流态消失,航路更加顺直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江苏沿江港口发展和沿江经济产业带布局的实施,长江南京以下河段航道的能力提升和标准提高已成迫切需要。根据工程河段沿程自然条件与工程限制条件、港口与地方经济需求和船舶大型化要求,分区段论证了适合的通航设计船型、设计通航标准和航道建设规模,提出深水航道的尺度取值原则并给出主要区段的推荐取值。基于工程河段水文条件的时空变化特点,给出各设计船型不同水位保证率的限制吃水,并认为通航管理中应充分考虑大型船舶限制吃水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5.
李顺超  刘晓帆 《水道港口》2010,31(5):483-487
在深入分析金沙江段航道天然设计流量和水电站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采用电站设计日调节流量计算推求方法,结合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向家坝下游一维非恒定流数值计算的分析"的成果,计算确定了研究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6.
赣江东河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罗春  秦柯 《水运工程》2007,(8):130-134
赣江东河属于赣江尾闾地区,受人为采砂影响和鄱阳湖水位变化,赣江东河水动力条件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对该河段的水动力条件和数学模型研究,分析了赣江东河水位变化,并通过数学模型计算与河工模型试验推导本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方案的水位变化,最终确定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7.
变动回水区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确定是目前山区航道整治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以广西绣江交口电站的变动回水区河段为例,分析了变动回水区的水沙特性,分别利用水位、流量样本及不同方法计算与分析本河段的设计水位,提出了变动回水区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嘉陵江下游受电站下泄非恒定流影响严重的河段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嘉陵江桐子壕电站2009—2010年大坝下游水位、出库流量和电站调度运行方式的基础上,采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流量资料推求电站下游航道设计最低通航流量,通过建立滩险处基本水尺与电站坝下水位相关线来推求整治滩险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9.
浙江北部航道设计通航水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浙江北部航道通航水位为研究对象,通过综合历时曲线法和保证率频率法等方法计算其设计通航水位。浙江北部航道地理位置特殊,部分航道受到潮水影响明显河段,部分航道属于非感潮内河航道,故在交界地段关于通航水位计算方法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0.
黄河兰州城区河段受刘家峡水电站、小峡水电站等综合调节作用,河段水文条件变化复杂。为合理确定设计通航水位,根据河段水文特性及兰州站水位-流量变化关系,基于综合历时法、保证率频率法及图解适线法确定设计流量,采用曼宁公式并结合枢纽调度运行方式确定该河段下游末端相应的设计水位,建立一维数学模型对设计通航水位进行研究,得出黄河兰州城区段航道设计通航水位值。结果表明:设计最高通航流量下,工程河段为天然状态,可按3 a一遇流量与曼宁公式法推求尾门水位组合计算沿程设计最高通航水位;设计最低通航流量下,工程河段受小峡水电站回水影响,宜按90%保证率流量与小峡水电站坝前水位组合计算沿程设计最低通航水位。  相似文献   

11.
罗健  程凯 《水运工程》2011,(3):67-70
受长江航道的自然地形水深和南京长江大桥通航净空的限制,港口物流服务的腹地纵向延伸和广域化辐射受到较大阻碍,因此,在长江下游河段新建的港口宜尽量兼备承接上游来船转运出海的功能和由海轮转驳江轮的功能。现行规范对于挖入式港池宽度已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于船舶进出于两码头之间的挖入式港池口门宽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从航道角度出发,引入航行漂角和偏航角概念,着力于阐述船舶进出于两码头之间的挖入式港池口门宽度的计算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12.
林强 《水运工程》2016,(7):77-82
目前南京长江大桥上行通航孔通过能力不足,充分利用大桥通航桥孔、增加开通上行通航孔,对于改善桥区航段通航环境、保障大桥及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要的。根据南京长江大桥所处航段的航道自然条件,通过分析不同年份河床演变及水流条件,提出大桥第5孔开通上行通道的可行性及开通方案。结果表明,南京长江大桥第5孔与现通航孔跨度相同,大桥河段水深槽宽,具备开通为通航孔的基础条件。建议近期只开通第5孔为大型船舶上行通航孔,未来可根据船舶通航情况适时调整。  相似文献   

13.
长江中游典型微弯分汊河段择汊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汊河段整治的核心问题为择汊,因为它的确定将派生和决定航道整治工程的总体平面布局,而布局的合理性是工程成败的关键。通航汊道的选择问题,实质上就是分汊河段的航线选择问题,不过它较单一河槽河型航线选择要复杂得多。研究认为通航主汊应选择分水多、分沙少、呈发展趋势的一汊,具体到实际滩段须从两汊的现状条件(如分流分沙、航道条件等)、航道尺度发展水域、河型特征等进行全面的对比,综合分析两汊各种利弊条件。在戴家洲河段汊道近期河床演变和碍航特征分析基础上,对该分汊河段的两汊优缺点进行分析总结,提出选择戴家洲直港作为该河段的通航主汊道。  相似文献   

14.
随着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落成洲和鳗鱼沙两个浅滩治理工程的实施,高港浅区段的外部条件发生变化。通过河床演变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预测10年末高港河段的航道通航条件,分析高港边滩演变趋势及对深水航道通航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未来扬中河段的河势基本稳定,高港边滩不会大幅度淤涨,也不易冲刷消失;高港边滩段中上段的航道条件能满足深水航道通航条件,高港边滩下段存在轻微碍航情况。  相似文献   

15.
将长江南京以下9个规模以上沿江港口作为12. 5 m深水航道的受益对象,利用2009—2017年港口吞吐量资料分析评价12. 5 m深水航道开通对长江南京以下沿线港口的影响及实际效益。结果表明,12. 5 m深水航道开通以来沿江港口货物总吞吐量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16年初通至南京后,货物总吞吐量年增长率达到8%; 2017年南京以下主要港口完成的货物总吞吐量(24. 25亿t)是2009年深水航道开通前的1. 8倍;深水航道开通后集装箱吞吐量涨幅最明显,散杂货吞吐量占比则较开通前略有下降; 12. 5 m深水航道开通8年来,南京以下沿江港口经济效益整体呈平稳增长态势,2017年产生的港口经济效益(13. 4亿元)比2010年增长近60%。未来随着航道、船舶以及沿江港口码头等条件的持续改善,12. 5 m深水航道的综合效益还将进一步凸显。  相似文献   

16.
刘怀汉  李文全  郑力 《水运工程》2007,(11):105-109
在分析长江南京段上游过江通道右汉大胜关水道航运资源的基础上,对梅子洲大桥通航净高进行了论证,并分析了通航净高与航运需求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7.
长江南京以下深水航道治理对策及建设思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晓云 《水运工程》2011,(12):99-105
长江南京以下航道自然条件优越,随着水利、水运工程的不断建设,总体具备大型海轮进江的基本条件,但有部分浅区制约着航运效益的整体发挥.20世纪90年代启动南京以下深水航道系统治理研究,基于对河道演变与航道格局的长期研究认识,逐步形成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自下而上、先通后畅”的建设思路和“把握有利时机、控制关键部位;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的治理原则,为尽快实现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提供了技术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8.
福姜沙水道在平面上呈现"两级分汊、三汊并存"的格局,地形条件复杂,局部滩槽演变剧烈,是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为论证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了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福姜沙水道整治方案总体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但须关注靖江边滩底沙活动对福北水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