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6年乘用车的增长率为17% 有人这样形容中国乘用车的消费结构:最初是倒金字塔形式——由于公车消费一直占主导,以致中高档车的销量最多,一度占据35%以上的市场份额,而经济型轿车销量最少;随后是哑铃形式——由于经济型车的崛起,加上中高档车的庞大基数,致使车市结构是两头大、中间小;而近年,车市越来越向金字塔形式发展,其中伴随着中级车的发展和中高档车的持续下滑。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展望2006年中国这块最有潜力的乘用车市场!  相似文献   

2.
5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5月份汽车工业运行数据显示,车市延续两个月跌势,市场低迷。不过,低迷之中也有若干个亮点。对目前车市态势,业界和社会有不同的观察点解读。市场低迷的突出表现1.增速滑落加深5月份乘用车产销环比依然双下降,不过轿车下降回落到一位数。月销售同比,乘用车生产微增长0.83%、销售-0.11%,其中轿车和MPV的销售下滑,有所加深,轿车增长3.72%,较上月下降0.44个百分点;MPV从上月的正增长滑入负增长4.06%。  相似文献   

3.
<正>6月,汽车产销环比同比均双双下降,其中,乘用车自2008年12月以来首次出现双降。上半年,乘用车产销1032.78万辆、1009.56万辆,同比增长6.38%、4.80%。半年考表明,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汽车也未达预期,比同期GDP增速要低,车市陷于低迷态势。中国品牌量额双增6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57.08万辆,环比同比下降9.83%、0.13%;市场份额37.77%,环比下降1.57%,同比增1.54%。上半年,中国品牌乘用车销售418.46万辆,同比增长15.57%;市场份额41.45%,增长3.77%。销量和份额双增,主要得益于MPV和SUV,而轿车则双下跌。  相似文献   

4.
《轿车情报》2006,(5):17
从2005年的中国车市不难发现,呈现了一种两头粗中间细的局面。去年,10-15万元车型销售最大,竞争也最为激烈,共销售74.74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26.81%。而在15万元以上中高档轿车中,20万~30万元系列所占的比例较大,雅阁、PASSAT领驭、君威、天籁、蒙迪欧的主力车型都在这个区间,共销售43.13万辆,占轿车销售总量的15.47%。  相似文献   

5.
由于商家们采取了各种降价促销措施,在高温酷暑前熬之下的7月份车市,国产乘用车总体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创历史单用销售最高纪录。7月份轿车销量为162491辆,同比增长53.6%,环比提高2.9%,而绝对销售量最大的即是1.6L排量的22型车型,其总销量达到42959辆,达到市场份额的26.4%,同比增加了63%。  相似文献   

6.
1-4月,乘用车同比增速超过15%,较一季度增幅扩大7个百分点;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量达到200.47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71%,交叉型乘用车增速仍然最快,达到43.36%,高于行业增速28.27个百分点;自主品牌乘用车占有率达到46%,自主品牌轿车接近30%,继续保持市场占有率第一。  相似文献   

7.
<正>在政策频出、变革不断的2014年,中国汽车市场毫无悬念地再次蝉联全球第一大市场宝座。但由于增长基数高、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全年国内乘用车销量增速明显回落,低于年初行业预计的8%-10%的增速。2015年,中国车市又将如何发展?轿车、SUV、MPV各类车型前景如何?本文将从车市、车企、终端三个层面对未来汽车行业发展进行分析,探究汽车行业未来车型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 1.再刷历史新记录6月份乘用车销量达87.29万辆,环比增长5.29%,同比增长48.36%.同比各品种呈不同程度增长,其中轿车和微型客车增速居前.在乘用车各品种中,轿车销售64.06万辆,环比增长8.34%,同比增长47.73%;MPV销售1.88万辆,环比增长7.50%,同比增长3.70%.  相似文献   

9.
新闻     
<正>2018年车市下滑5.8%新能源车增长全面爆发近日,乘联会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12月,我国狭义乘用车销量为2217441辆,同比下降1 9. 2%,环比涨幅为9.8%。由此,我国狭义乘用车市场全年数据也正式出炉,2018年全年,我国狭义乘用车累计销量达到22350562辆,同比下降5.8%。分车型来看,2018年全年,SUV累计销量为9513162辆,同比下降5.5%;轿车累计销量为11173044辆,同比下降4%;MPV累计销量为1164356辆,下滑  相似文献   

10.
<正>8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销售再超百万辆8月份乘用车市场数据显示,车市结束淡季行情,进入反弹回升期。其突出标志:一是乘用车市场月销售再超百万辆,又上一个"百万辆"台阶;二是乘用车产销率达到104.47%,其中轿车产销率  相似文献   

11.
2010年,中国车市一如既往地红火,根据乘联会的统计数据,2010年上半年,国内累计销售乘用车630.69万辆,同比增41.3%;累计销售轿车317.15万辆,同比增35.5%。从上半年十大畅销车型来看,F3、朗逸、悦动、捷达、凯越占据了前5位,依然是A级轿车一统榜单。本刊作为国内唯一一本专注于汽车售后服务的专业杂志,一直倡导销售与服务并重,以服务促进销售。然而,在很多厂家心目中依然是"销量才是硬道理",消费者在购车时很多也以销量为重要的参考依据,那么我们也从众一次,将销量中的佼佼者朗逸、悦动、凯越选为本期的服务测评主角,毕竟销量与服务是相辅相成的,销量高,保有量就大,售后服务才能有稳定的车源来支撑。  相似文献   

12.
图解车市     
刘兆才 《世界汽车》2008,(2):130-131
2007年中国车市可谓“风风火火”,先是降价风潮,随后各车企纷纷抛出杀手锎。为了排位交椅争得不可开交。数据显示,20O7年全年乘用车销售突破470万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市场需求增速依然明显,自主品牌轿车累计销量超过120万辆;SUV需求呈高速增长势头;MPV的市场需求总体稳定,奥德赛、别克GL8和瑞风三大品牌始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交叉型乘用车市场需求增幅稳中略降,上汽通用五菱主导地位依旧稳固。  相似文献   

13.
由于商家们采取了各种降价促销措施,7月份国产乘用车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创历史单月销售最高纪录。7月份轿车销量为162491辆,同比增长53.6%,环比提高2.9%,而绝对销售量最大的却是1.6L排量的16种车型,其总销量达到了42959辆,同比增加了63%。低端车市,即1.3L以下的微型轿车是7月份市场增量的最大受益者,其同比销量增幅达到了76%。  相似文献   

14.
《汽车杂志》2010,(6):334-335
根据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4月受轿车和交叉型乘用车产销环比下降影响乘用车产销较3月下降12%,但同比仍有30%的增幅.1-4月乘用车销售已超2009年上半年销量,同比增长64%,环比增速呈逐月回落趋势。  相似文献   

15.
《汽车杂志》2010,(2):336-337
2009年中国乘用车销量达1033.13万辆。同比增长52.93%。其中交叉型乘用车增速最速,同比达83.39%,轿车与SUV销量增速同比都超过47%,连2008年呈现负增长的MPV都有26.12%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正>6月份乘用车市场销售点评增速延续减缓6月份乘用车生产104.53万辆、销售104.28万辆,销售环比下降0.04%,其原因在于去年销量逐月提升、基数拔高和有些企业高温放假、设备检修。6月份轿车销售70.49万辆,环比下降2.11%,同比增长10.04%;MPV车销售3.45万辆,环比增长2.45%,同比增长83.57%;SUV车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汽车(总体)销售克服了连续5个月负增长后,由上月的微增升至11.79%;其中乘用车更是从上月的3.26%提升到13.34%。前10月的累计销售也呈现好转,汽车(总体)销售摆脱了几乎连续3个月的零增长,转为微增1.51%;其中乘用车增长3.89%,均略高于前9、8、7月的累计增速。10月是实施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新政的第一个月,市场效应显现。"  相似文献   

18.
3月份国产乘用车(轿车、MPV和SUV)产销双双再破历史记录。今年第一季度国产乘用车销量也累计达到62.52万辆,同比增长为39.3%。而第一季度乘用车销售数据环比去年第四季度63.54万的销量,却下降了1.6%。另外,车市上热销车型热度不够及老车型的“卖不动”也充分暴露出车市的疲态。创纪录的数据显然已无法掩盖车市的步履缓慢。  相似文献   

19.
2014年12月乘用车市场回顾 2014年12月是春节前车市的启动期,由于实体增长不强、加之单位购车受到公车改革等抑制的背景下,加之2013年年底天津限购前的抢购的高基数影响,2014年12月车市压力较大.由于2014年国内车市增速13%远低于2013年的20%,企业的偏高增速目标在低增长的市场面前需要更大的价格促销促进,2014年12月的促销力度明显大于去年同期.  相似文献   

20.
3月乘用车市场回顾3月乘用车市场零售198万台,实现月度同比增长4%的平稳增长;2018年1季度零售同比增长4%,大幅好于2017年1季度的零售0增长的艰难情况。3月车市增速呈现前高后低的月内走势,由于2月春节前后的零售相对较强,形成长尾效应,推高3月初的零售。厂家对市场的增长预期也不强,加之一些因素影响,因此月末的减速特征是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