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复合材料上舰应用的关键之一是能够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有效、快速地修复,避免由于材料结构受到损伤而对装备性能造成无法恢复的影响。本文研究了美国海军复合材料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方法,介绍了美国海军提出的复合材料结构损伤分级概念,总结了渗湿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梳理了复合材料修复补丁设计,最后对美国海军水面舰艇复合材料推进轴套的具体修复方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由于舰船特殊的服役环境,舰船复合材料在水中环境下的无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美国海军在水中环境和非水中环境下的舰船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归纳了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最后,介绍了美国海军为舰船复合材料检测开发的“结构损伤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3.
由于舰船特殊的服役环境,舰船复合材料在水中环境下的无损检测技术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研究了美国海军在水中环境和非水中环境下的舰船复合材料无损检测技术,对这些技术进行了评价,并归纳了不同技术的适用范围。最后,介绍了美国海军为舰船复合材料检测开发的"结构损伤评估系统"。  相似文献   

4.
复合材料修复含孔洞钢板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材料修复的含中心孔洞钢板的强度、刚度进行数值分析,分析补片长度、宽度和厚度对损伤钢板修复效果的影响.引入相对刚度、相对强度和极限载荷提高率等概念来表征复合材料修复损伤钢板的效果.结果表明:补片的长度存在一个最优范围.  相似文献   

5.
杜奎  章向明  范江海  陈礼威 《船舶力学》2010,14(11):1257-1262
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材料补片修复含边裂纹和中心裂纹钢板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引入相对刚度的概念,研究了钻有止裂孔裂纹的长度对损伤钢板相对刚度的影响,分析了损伤钢板刚度复合材料贴片修补效果;引入屈服载荷提高率的概念,分析了损伤钢板强度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美国海军舰船的耐火分隔技术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美国海军舰船的耐火分隔,对其中要求最高的N级耐火分隔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包括N级耐火分隔的定义、试验方法、技术要求等.列举和说明了N级耐火分隔所应用的绝热材料,以及钢质舱壁、铝质舱壁和复合材料舱壁作为N级耐火分隔时的绝热层工艺和结构形式,以此为我国海军舰船的研究者、设计者和建造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水中含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声特征值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洪明  陈浩然 《船舶力学》2001,5(5):56-65
本文采用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和可压缩流体边界元耦合分析方法,研究了重流体介质(Heavy Fluid)中含层间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板结构的声特征值问题。在建立分析模型时,对完整与受损层合板结构采用有限元方法离散;而针对水中结构声辐射的特点,对可压缩流体介质中声压力场进行边界元离散,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含层间分层损伤复合材料层合结构的动力声特征值问题。文中给出的典型算例结果与参考文献结果吻合较好。同时以内含层间椭圆型分层损伤的复合材料层合板为典型结构,在重流体介质中探讨了影响结构声特征值的因素,本文工作为评判含层间损伤对其动力特征值的影响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计算方法,而且也为含损伤复合材料层合结构声透射和辐射奠定了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采用水泥基复合材料修复和加固既有混凝土构件可提高其整体性,改善构件刚度、承载力和耐久性能。本文对水泥基复合材料修复和加固既有混凝土构件的界面粘结机理和界面粘结理论模型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分析了不同界面粗糙度、混凝土强度及界面剂对粘结性能的影响,指出了水泥基复合材料修复和加固既有混凝土构件的界面粘结性能需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复合材料修复含菱形孔钢板的强度、刚度进行了数值分析,分析了补片的宽度及钢板厚度对修复效果的影响。引用相对刚度、相对强度、屈服载荷提高率等概念来表征复合材料修复损伤钢板的效果。结果表明:全宽度修补比部分宽度修补效果好;同一厚度补片对其自身厚度20倍以下的损伤钢板修补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
陈养厚  陈国明 《中国造船》2007,48(B11):198-203
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的新型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理想的维修加固材料越来越受到重视,碳纤维修复具有高强、高效、施工简便、适应面广的特点。简要介绍碳纤维的分类、规格、性能特征,对比传统修理方法说明碳纤维材料在海洋结构中使用的优点;主要介绍国外利用碳纤维材料进行平台、管道和FPSO等海洋结构进行修复加固的经验,对碳纤维材料在维修中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其在老龄平台维修和加固中的应用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余涛  李灿  周家勇  田琬  冷文军  陈龙飞 《船舶工程》2020,42(S1):301-305
舱室大气监测系统是核潜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行效能直接影响舱室设备可靠运行、人员安全和健康。本文对美国核潜艇的大气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详细论述,重点介绍了已装艇应用近半个世纪的中央大气监测系统(Central Atmosphere Monitoring System,CAMS),以及近年来的最新技术探索。当前大气监测技术仍然难以完全满足核潜艇舱室大气监测需求,迫切需要结合最新科技成果,不断探索以提升监测仪器性能。  相似文献   

12.
NMCI-美国海军陆战队专用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炎 《舰船电子工程》2005,25(5):29-32,116
作为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的新一代的联合计划网络,海军陆战队专用网(NMCI)将全美33.6万海军和海军陆战队用户的计算机连接成网,支持与舰载IT-21和海军陆战队战术网的连接.以“台位管理”合同采办的NMCI为海军及其陆战队的日常事务和作战行动提供全程的网络信息服务,包括加密访问语音、影像和数据通信服务.  相似文献   

13.
美国海军潜艇通信支持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美国海军潜艇通信支持系统各阶段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14.
美海军DDG-1000全舰计算环境体系结构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美海军新型多任务驱逐舰DDG-1000的关键技术之一,全舰计算环境(TSCE)代表了舰船信息系统集成技术的先进水平,带来了舰船系统设计和集成方式的变化。在描述TSCE的项目背景、系统概况、技术架构、任务系统以及海军开放式体系结构(OA)等的基础上,分析全舰计算环境基础设施(TSCE-I)的结构和组成,包括数据处理、适配、人机接口、网络等基础设施,以及实现面向服务架构(SOA)的相关技术权衡,得出公共计算服务环境是未来舰船提高综合作战能力和信息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并根据分析研究,提出了开展TSCE研制必须突破的几项主要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彭伟  荣华 《舰船电子工程》2009,29(10):10-13
文章介绍了美国海军在雷达动态频率管理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包括雷达动态频率管理的仿真架构、动态频率管理模式及其性能比较、扩展动态频率管理应用场景的复杂协商方法等。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军船入级的起源、美国军船入级历程和经验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军船入级的目的、程序和方法。本文首先对美国军船入级组织机构、运作方式及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海军高速舰艇指南》和《海军舰船规范》2个军船入级标准的架构及应用情况进行研究。剖析军船入级在小型高速巡逻艇、鱼雷回收艇及新一代大型水面舰船DDG1000入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指出美国船级社及美国海军技术委员会在军船入级过程中所发挥的核心作用。通过研究认为军船入级是一项战略性决策,将在舰船建造管理及全寿命保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7.
梁炎 《舰船电子工程》2006,26(4):18-21,43
作为美国海军联合计划网的舰载专用网,IT-21在岸基网络行动中心的支持下将海军陆战队专用网能力扩展到全球部署的舰队,共同参与制定联合作战计划和共享作战空间态势感知。IT-21以功能方框组织设计,将相似服务综合归纳进共用基础设施,通过网络和传输方框实现一体化网络中心服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浅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层联合网络组成了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信息基础设施:联合计划网络——协调制定战区作战计划,联合数据网络一协调和控制作战兵力,联合传感器网络一分发和融合实时传感器数据支持武器作战。网络中心战增强了战场空间态势感知能力,将信息优势转换成作战优势。  相似文献   

19.
美国海军GCCS-M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为美国海军网络中心战信息基础设施的联合计划网络,海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GCCS-M)提供C^4I能力和辅助指挥官制定作战决策。GCCS-M为海军部队建立和维护通用作战图(00P),并与联合部队共享作战空间感知。从顶层体系结构的观点出发,综述GCCS-M计划发展概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