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在研究水泥混凝土脱空板的压浆处治原理及压浆材料要求的基础上,对两种改良乳化沥青材料:超细粉煤灰、膨润土和缓裂剂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和水泥改良乳化沥青压浆材料的作用基理和配合比进行了分析;同时还探讨了高聚物聚氨酯材料处治脱空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分析复合式路面病害特点及成因,结合对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在路面维修中的机理分析,探讨了应用高聚物注浆技术处治复合式路面病害的适应性与技术优势。依托高聚物注浆的实体工程应用案例,采取FWD弯沉检测、雷达扫描及钻芯验证,对高聚物注浆处治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道路高聚物注浆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解决边通车边施工状态下改扩建工程复合式路面基层裂缝、脱空、松散、错台等病害,对复合式路面病害的快速处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压浆处治技术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工程实例,对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压浆处治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提出了一套较为有效的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高聚物注浆的技术特点,重点对注浆材料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在佛开高速基层病害处治工程应用,并对其效果进行评价,总结出高聚物注浆技术在高速公路维修中具有重大的推广应用价值和前景。  相似文献   

5.
《公路》2015,(4)
鉴于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维修方法的不足,文中结合高聚物注浆技术的优点在南阳干线公路上的应用,介绍了采用非开挖高聚物注浆技术处治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病害的一种新的路面养护方法,研究了高聚物注浆技术的技术原理、注浆施工方案、冷补料修补技术竣工评价方法。实践证明,高聚物注浆技术在沥青混凝土路面维修和养护中的应用是切实可行的,为今后这种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刘亚明  孔繁盛  陈朋 《公路》2023,(4):31-35
注浆质量工后检测是合理评价公路采空区处治效果及场地稳定性的关键技术,对穿越采空区公路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公路行业标准和其他采空区标准中对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的要求以及大量学者的研究成果,对目前公路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过程中面临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总结、探讨,并提出了优化解决方案。结果表明:在结石体强度测试中,应对点荷载试验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之间的换算系数进行修正;在压浆检测中,压浆管长度以穿过松散覆盖层进入稳定基岩为准,且压浆试验所用浆液采用处治施工原配比;建议将充填率检测作为公路采空区基本检测项目,且至少采用钻探、孔内电视和压浆检测3种方法中的两种对充填率进行综合评判;建议公路采空区注浆质量工后检测时间为注浆结束后3个月。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底脱空在压浆处治后的力学行为,建立了ABAQUS三维有限元模型,对比分析了基于脱空及处治半径,脱空及处治深度,基层及压浆模量在压浆处治前后水泥面板弯拉应力和挠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处治半径在[400,600]mm时对路面结构影响较大。加入压浆材料后,与处治前相比,挠度减幅超过55%。脱空深度为[5,10]mm时进行处治效果较好,且不同的脱空深度宜选用不同的压浆材料。当处治厚度较小时,处治厚度对水泥面板影响较大,但当处治半径较小时,则处治半径对水泥面板影响占据主导地位。压浆模量在[100,500]MPa范围内对水泥面板的弯拉应力和挠度影响大,但压浆模量不宜与基层模量相差过大,模量差控制在1 000 MPa以内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8.
结合耒宜高速公路大修工程,对本项目旧路处治采用的2种压浆材料进行研究,从病害调查、压浆材料的配合比与性能试验、压浆处置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方法等方面对2种压浆材料进行探讨,为高速公路及其它公路的维修与旧路处治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湖北京珠高速公路基层水损坏情况,对引起基层水损坏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根据水损坏成因的不同,力求寻找最为合适的处治工艺。按照沥青路面翻浆严重程度,简述了灌缝、贴缝带、水泥压浆、高聚物注胶和钢管盲沟5种不同的施工工艺和技术,并对不同施工技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基层水损坏成因不同,所采用的处治工艺也不相同,经济性差别也大。  相似文献   

10.
水泥类浆料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脱空处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 《中外公路》2011,31(4):284-287
分析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的板下脱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采用同一板板边中点、板角与板中静弯沉差作为指标的板下脱空评定方法,然后运用试验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压浆处治中的水泥类浆料配合比进行了研究,并介绍了注浆处治的施工方法和处治后的效果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