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催化转化器快速老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首先阐述了实施催化转化器快速老化方法的重要意义和研究概况,然后简要介绍了快速老化试验设备和试验程序。着重描述了催化转化器快速老化试验前后分别在发动机台架上及装在轿车上的净化性能试验结果,说明该快速老化试验方法具有较好的分辨力。通过与催化转化器装车实际老化试验的对比,初步显示了该快速老化试验方法与催化转化器实车老化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催化转化器在摩托车上的应用要匹配。催化转化器的可靠性考核分为台架快速老化及道路行驶试验。建立台架快速老化试验循环是很重要的环节,台架快速老化试验要与道路行驶试验建立可比性。通过大量的试验对催化转化器的匹配及可靠性考核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方茂东  李军  冯屹  王益民  马杰 《汽车工程》2000,22(6):393-396
本文指出了快速老化和评价试验条件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利用某国产催化转化器和SANTANA200Gsi轿车试验,研究了快速老化试验时间对催化转化器性能的影响,采用超燃温度、CO/NOx交点处转化率以及装在汽车上按照工况法试验时的转化率等指标的变化来描述催化转化器的性能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老化约30h时性能具有较强代表性。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以通用公司的催化器快速老化四段循环模式为基础,结合便利的试验环境,对车用催化转化器老化试验台架的构建进行跟进,并结合发动机特性及相应的三元催化转化器老化特点,以更具可比性及可行性为目标,研究对催化器寿命具备更高分辨率的老化评价台架。  相似文献   

5.
以红旗轿车为测试对象,对其催化反应器进行了性能试验和快速老化试验。性能试验包括空燃比扫描试验和起燃温度试验。老化试验分2种情况进行:一种是在发动机台架试验台上进行的40h快速老化试验,以模拟所要求的8万km道路行驶;另一种是实车行驶8万km。为了解老化试验后催化剂的老化程度,对其催化剂进行了解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催化剂仍保持良好状态,与性能测试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
摩托车用催化转化器的可靠性及耐久性试验分为:在整车上进行的道路行驶试验和在台架上进行的快速老化试验;企业可根据自身试验手段来选取不同的试验方法,当道路行驶试验与台架快速老化试验两种试验结果出现差异时,以道路行驶试验结果为判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鹏 《上海汽车》2008,(4):22-24
通过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快速老化方法的实践,介绍了快速老化的思路、方法和经验,并以实际产品项目的实践操作为依据,对实际道路里程累积和快速老化方法进行排放耐久性试验结果比较,获得了真实可信的试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8.
韩玉环  孙枝鹏  张辉 《专用汽车》2007,(9):43-44,46
结合催化转化器结构特性及工作环境特性,分析了它的几种失效方式。根据试验结果指出:现代催化转化器产品主要失效方式为热老化导致的转化效率降低及载体夹持力损失造成的机械破坏。  相似文献   

9.
邱兆文  魏朗  王生昌 《汽车工程》2008,30(4):326-329
提出用温度传感器来监控车用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的方法.首先,对三效催化转化器进行传质传热分析,分别建立催化转化器内气相与固相的能量守恒及质量守恒方程,并对其进行无量纲化;然后,建立了在稳定工况下催化转化器工作效率的模型,因而从理论上证实,通过监控催化转化器出入口温差来判断催化器老化程度是可行的;最后进行了试验,其结果验证,所建立的模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路谱采集方法试验周期长,无法采集误用工况并预测整车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动态载荷的影响等问题,采用数字试车场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3D数字试车场环境下车辆动态载荷响应,并研究底盘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载荷的影响,通过与实车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方法对底盘主要调试件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量化各参数对整车不同工况动态载荷的影响规律,从而快速预估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盛  侯攀  赖益土  吕涛  王欣  葛蕴珊  吕立群 《汽车工程》2021,(3):345-349,357
为研究不同整车驾驶循环对车辆三效催化器热老化的效果差异,选取两辆配备同款发动机的满足国六排放标准的纯汽油车和油电混合动力车,分别进行AMA、SRC、WLTC和典型RDE循环,利用数据采集系统实时采集车辆运行参数和三效催化器床体温度。基于阿伦尼乌斯公式将不同循环16万km耐久性后的热老化程度量化为热损伤,并以RDE循环为参照基准,将不同测试循环行驶16万km换算成对应的实际道路等效行驶里程。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循环下,油电混合动力车三效催化器的16万km热老化程度低于纯汽油车;AMA和SRC循环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热老化程度明显高于相同行驶里程下的WLTC循环和RDE循环。纯汽油车以AMA循环或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所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了51.84和60.30万km;油电混合动力车以AMA循环和SRC循环进行16万km耐久老化,对三效催化器造成的老化效果相当于在实际道路上行驶30.44和29.21万km。  相似文献   

12.
汽油车车载诊断系统(OBD)基本原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OBD法规和试验项目做适当介绍,并分析发动机失火、氧传感器失效模拟、催化器劣化监督模式,最后给出了在一辆低排放汽车上进行的实际OBD演示试验排放结果,指出OBD是控制在用车排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A vertical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 model, consisting of a high-speed train on a continuously supported rail, is established in the frequency-domain. The solution is obtained efficiently by use of the Green's function method, which can determine the vibration response over a wide range of frequency without any limitations due to modal truncation. Moreover, real track irregularity spectra can be used conveniently as input. The effect of the flexibility of both track and car body on the entire vehicle–track coupled dynamic response is investigated. A multi-body model of a vehicle with either rigid or flexible car body is defined running on three kinds of track: a rigid rail, a track stiffness model and a Timoshenko beam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neglecting the track flexibility leads to an overestimation of both the contact force and the whole vehicle vibration response. The car body flexibility affects the ride quality of the vehicle and the coupling through the track and can be significant in certain frequency ranges. Finally, the effect of railpad and ballast stiffness on the vehicle–track coupled vibration is analysed, indicating that the stiffness of the railpad has an influence on the system in a higher frequency range than the ballast.  相似文献   

14.
根据某型在用轿车怠速HC排放实际检测所得样本数据,研究了HC排放的统计规律性,建立了描述这种统计规律性的分布函数模型和分布密度函数模型,计算结果与样本实际检测结果高度吻合。研究提出了修改相应国家汽车排放控制标准的具体建议,并指出应强化I/M制度,以有效地控制在用汽车的排放污染。  相似文献   

15.
马自达6轿车采用了先进的汽车技术,其污染物排放控制可达欧3标准。马自达6轿车排放控制系统主要由燃油蒸气排放控制系统,废气再循环控制系统,曲轴箱强制通风控制系统和三元催化转换器组成。论述了马自达6轿车排放控制系统各主要元器件的检修。  相似文献   

16.
利用高精度的移动排放测试仪,对涡轮增压轿车和非涡轮增压轿车进行深圳典型道路工况下的排放测试,分析涡轮增压技术对轿车排放的影响。测试数据分析表明,涡轮增压轿车的CO,HC和NOx平均排放因子都低于非涡轮增压轿车。这主要得益于更多的O2供应、更高的压缩比和中冷器技术,实现了更加充分的燃烧和更低的热负荷,从而改善了车辆的排放。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道路耐久试验中轿车前横向稳定杆车身安装处发生的开裂问题,对车身进行了强度仿真分析。基于包含横向稳定杆柔性体的悬架多体动力学仿真模型计算得到车身的载荷,然后使用有限元方法计算车身的应力,仿真结果显示出的危险部位与实车试验基本一致。基于仿真分析结果,对车身结构进行了改进,试验结果表明,车身的结构改进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